书生在境外报国 董锄平的几件事


  
董锄平又名董冰如,1894年出生,湖北京山人。少年念私塾时即参加同盟会,“五四”运动时与恽代英、陈潭秋等策动武汉学生运动。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在上海领导日华纱厂和海员罢工的董锄平,也被巡捕房盯上了。他立即通过海员工会联系好船位,连夜摆脱盯梢,乘船赴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同窗好友包庆香(惠僧)介绍锄平到育英女校当教员,包还想给女校长当红娘。锄平的生活,受到女校长无微不至的关怀。锄平一心教书,还开办启明夜校,联系海员和华侨小商贩来上学,成天忙得团团转,却冷落了那位女校长。有一天忽接包庆香的信,谈到女校长对他的爱恋。董锄平向女校长诉苦衷,说明从小就有未婚妻,是他的表姐。自己逃婚,表姐追到上海。锄平决心在表姐结婚之前不谈恋爱。女校长说:“你是今日花花世界的柳下惠!祝你他日鹏程万里!”说罢起身告别。董锄平心里明白:这就是“解雇”!于是将启明夜校的教务,交给一位热心的同志。他在报上看到吉隆坡中华学校征聘校长,马上写信去应征,很快得到聘书。董锄平到吉隆坡以后,马上和学校教员、《益群报》的彭泽民等编辑,办起一所较大的平民夜校,并经常与马来亚铁路的华籍工人联系,宣传反对英帝国主义及其殖民政策,号召工人团结起来。
  
1925年5月5日,平民夜校举行大会,当地殖民政府派来暗探监视。工人们悄悄告诉董校长:演讲要注意!”但董锄平开口痛骂英帝的殖民政策,控诉了侨胞祖先被当“猪仔”卖的血泪史,最后大声怒吼:“洋奴们!告诉你们主子去吧!”果然,董锄平很快被当地政府驱逐出境!
  

  
经《益群报》彭泽民介绍,董锄平转到缅甸仰光,任《觉民日报》总编辑。《觉民日报》是每天要出版四张有正副刊的中型报纸。董锄平要浏览群报杂志,独自剪剪贴贴;独自删改来稿广告。这些活驾轻就熟,还凑合对付,最令他伤脑筋的是:每天要写一篇“社论”或“短评”及“编后”……一支笔三面树敌,既攻击殖民政府虐待华侨,又对《仰光日报》无政府主义派和华人基督教会展开斗争。董锄平把身心全部投入工作,生活上只能随随便便:一日三餐能吃上顿饭就算不错了,写字台上,总是放包零散糖果点心,一边工作,一边抓点放在口里。包庆香给在吉隆坡教小学的聂绀弩写信,请他来仰光当《觉民日报》的编辑。锄平是聂绀弩久仰的名人,他辞掉教职到了仰光,当了董锄平的助手。吉隆坡英殖民政府知道董锄平在缅甸,于是行文缅甸政府,查抄了《觉民日报》报馆,驱逐董锄平出境。锄平在离开仰光前,将报纸的版面设计、栏目编排等技术,统统教给聂绀弩,把自己一些书籍、报章杂志也留给他,嘱咐道:“一管笔就是我们的刀枪,要对准敌人砍去!”包庆香与董锄平一同被驱逐出境,他们被押到槟城和新加坡关了几个月。
  

  
董锄平和包惠僧被押送到香港。由彭湃、宋子文拿着孙中山的亲笔信,接回广州。董锄平被安排在农民部,与彭湃在一起工作。不久,古巴《民声日报》向国民党中央要求介绍一个总编辑,谭平山认为董锄平有办报经验,提出调他去古巴。1925年春,董锄平从上海乘船去美国转到哈瓦那,立即以《民声日报》为武器,对北洋军阀政府驻美洲的使馆进行攻击。北洋政府驻古巴公使刁作谦恼羞成怒,派人刺杀董锄平,幸而被华侨工人发觉。1925年7月12日,北京《京报》报道了刁作谦“暗使暴徒,手携武器”,“闯入中华会馆行凶肇事”的消息。鲁迅7月16日致许广平的信,谓为“刁作谦的‘伟迹’”。刁作谦联合顾维钧,向美国和古巴政府交涉,要求美政府饬古巴政府驱逐董锄平。古巴政府即下令驱逐董锄平出境。
  

  
1927年元旦,董锄平到了马尼拉,改名董冰如。“九一八”事变后,董冰如写了《讨白匪蒋介石》等文章,在庄希泉、王雨亭办的《前驱日报》上发表。他在华侨中学师生中,组织了“人人日日抗日救国会”,出版了16开本铅印版《救亡月刊》。在救国会内部,每周开一次常委会,检查本周工作,布置下周活动。他在华侨中学教国文课,时常离开课本,讲高尔基和鲁迅。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在马尼拉上映,他让学生在作文课时去看电影,回来后写篇感想。抗战前回国参加八路军的部队作家王寄生、建国后任厦门大学教授的李法西,都是当年侨中救国会的积极分子。
  

  
菲律宾华侨总商会会长许友超是一位爱国侨领。他聘请董冰如为自己的国文教师,在董冰如的影响下,许友超向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热情捐款支援。1933年驻福建的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聘任许友超为厦门市市长。许友超约董冰如到厦门,请他到福州看看。在福州,他见到陈公培,陈请他担任福建人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随后又见到梅龚彬,经梅介绍会见了中共代表张云逸。他要求去江西红区打游击。张云逸对他说:“红区要的是工程技术和能打仗的人员,你要去只能作为福建人民政府的代表。”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他只得仍回菲律宾教书。西安事变后,董冰如回香港见到廖承志,返回菲律宾后向侨中救国会常委传达党的抗日新方针。1937年,国民党菲律宾总支部负责人王泉笙,勾结侨中校长黄琬,开除董冰如的教职,又利用蒋政权向菲律宾政府要求将董冰如引渡给南京政府。这时候,国内爆发了卢沟桥事变,董冰如立即和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一起回国。董冰如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找到项英和董必武。后来在重庆又见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的关怀下,董冰如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事业之中。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张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