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没有钱都会觉得自己缺钱,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孔子说三十而立,似乎30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一旦到达,现实的压力接踵而来。

结婚、生娃、买车、买房,这些以前感觉遥遥无期的问题,随着30岁的到来一瞬间压到了自己的身上。

没钱的滋味,很多人都体会过,是真难受啊。

那种窘迫、焦虑、煎熬,让你在多年之后仍能历历在目、无法忘怀。

很多人说金钱能够解决生活中90%以上的烦恼,人生真的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吗?

钱带给人的安全感,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

自己有钱,生活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性,也才能更有底气去应对各种意外。

生活就是很现实,当你处于弱势的时候,身边人都会看人下菜,对你不理不睬,甚至陌生人都会无缘无故地对你甩脸色。

王尔德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没钱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剥夺人的生活,还在于打击人的意志,消解人的未来,让豪情青年过着过着,就变成了佛系中青年。

为什么,我们到哪里都无法遇见想要的风景?

其实答案不在外界,而在自己心里。

如果我们心里有甜,世界就是甜的,心里有涩,世界就是涩的,心里有压力,世界就是充满压力的。

世界,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映射,金钱也是我们内心的映射。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应该全面梳理一次自己与金钱的关系。

在金钱和财富的问题上,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1、不会赚钱,不知道怎么赚钱。

2、拼命努力挣钱,过得很节俭,但钱还是不多。

3、挣得虽然不少,但总攒不住钱,也不知道钱都花到了哪里。

4、事业存在卡点,总觉得得不到想要的回报。

5、钱虽然够花,但总觉得没有安全感,经常感到匮乏。

6、提到钱,就莫名地不好意思,既想要,又抵抗。

......

也许多数人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

金钱买不了快乐;

人一旦有钱了就会变坏;

穷的时候就应该要很节省;

我买不起……

如何摆脱信念的魔咒?

好像一谈到信念,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觉得很空,但是,信念却一直在不知不觉的左右我们的人生轨迹、是非成败。

信念很小,信念也很大,认识它,突破它,人生可以被改变,无限可能都可以发生。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例子,告诉我们信念的力量是何等强大,大到可以让健康的死,也可以让绝境的人生。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

一些身价千万的父母,去趟香港给孩子带一堆上千块的童装,因为这是父母想要的。

而孩子喜欢的贴纸或摇摇车,却经常跟孩子较劲,给孩子制造匮乏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一些,容易变得欲壑难填,跑车名表攀比着买,也很难弥补童年的匮乏感。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有关金钱的语言,就会留在潜意识里,制约你。

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或者想要看到的界面。

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背后,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在运行。

因此,我们就是这样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模式。

每一个缺乏资格感的人,内心深处总有一句‘我不行’、‘我不配’的定义。

这几个字就像魔咒一样,深深藏在信念深处,甚至自己都不曾意识到。

一旦做事的时候就会自动冒出来,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地控制着、束缚着你,让你感觉人生有很多牵绊、很多纠结、很多困扰,结果遇事总退缩,不敢想、不敢信、不敢做,就是这根隐形的绳子阻碍了我们的气场,束缚了我们的幸福人生。

如果有人举着手指说“你不许……”“你不能……”,会让你想起谁?

很多人会想起小时候父母限制自己时的样子。

成长过程中父母过激的评判话语,就像给孩子下的魔咒。

父母真心爱孩子,动机也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行为方式未必会起到好的效果,负面的话语说得太多,会给孩子内心形成创伤,父母的话都会被孩子忠实地接收,最终成为他人生的魔咒。

小时候会被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孩子的潜意识是会接收的,虽然长大后不记得了,但遇到事情会本能的退缩,潜意识里有“我不行”的声音。

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行动,带来不同的结果。

面对危机,内在有力量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正是因为他能从更高层面看问题,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灾难的损失,并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反之则把眼光放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无法看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会感到很焦虑,很痛苦。

所以说,性格可能决定了我们某些习惯,但认知一定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这在古代尤为明显。

因为知识传播受到了技术的制约和统治阶层的垄断,比如当时印刷书籍很麻烦,价格也非常贵,出行条件差,有些朝代还管的比较严格,不像今天这样买张票就能旅游,穷人是没法读更多书,见更大世面的。

所以,一位农民,他的认知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成为韩国之光的《寄生虫》,几乎就是为奥斯卡而生的,是一部赤裸裸的“韩国折叠”。

大部分情况下,贫富差距无论有多对立,两极的人类只是静默的对立,只是平行世界互不侵犯的仇视。

穷人用尽全力为全家老小找到了工作,还以为从此过上截然不同的一生。

等大梦初醒,才知道这偷来的上流人生,原来还是要还的。

等灯光一亮,午夜的钟声一响,原来蟑螂还是要滚回到湿漉漉的阴暗角落里去。

收入多少钱才不会觉得穷,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我看来他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是有钱人,无论自己的月薪是多少钱,自己依然都是有钱人,假如自己觉得自己很穷,哪怕月入20万,在自己的心里也依然是一个穷人。

这个问题上,与其纠结自己的月薪,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才不是穷人。

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很差,你对此有什么感觉?

焦虑、愤怒还是无助?

这时你需要让自己沉浸在你的情绪中一段时间,顺着情绪去找出这个信念。

每一种情绪可能代表不同的信念,如愤怒或许说明你有个信念——我这样的人不配有钱,无助可能说明你没能力挣到钱,等等。

当你找出这些限制性信念以后,就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一步步面对这个部分。

第一步:将你的限制性信念写下来,然后好好感受它,感受它带给你的情绪

第二步: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让一个成年的智慧的自己去告诉过去的自己,这些都只是你的信念,而不是事实。

第三步:尝试用一个新的信念去替代它。

第四步:采取新的行动。

最后一步:奖励自己。

在你的心里,自己是穷人,还是富人?

如果你曾经是个穷人,现在成了富人,你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作者简介:小贤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