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就得有英文名字:崇洋媚外还是复兴必然?
前几天,一个客户在我这里给2岁半的孩子起英文名字,原因是送孩子去托班,园方要求必须有英文名字才能入园。
我还真的吃惊,问你这是送的贵族幼儿园吗?她回答说,只是当地(三线城市)中等偏上的幼儿园,一个月托费1500,不能算拔尖的。起完后跟我嘟囔: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哪怕不是双语教学,也要求孩子有英文名字,真是崇洋媚外。
她的这个嘟囔,也让我陷入了沉思:确实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要求孩子有英文名字,而且越是好的幼儿园,越对这个要求严格,甚至规定必须有英文名字才能入园。
这是不是崇洋媚外?
直到我刚才看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讲话,才豁然开朗:
上幼儿园就得有英文名字,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民族复兴的必然。
黄的讲话如下:
中国的开放从1979年到2050年这7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30年为初级阶段,开放主要有五大特征:以出口导向为主,以引进外资为主,以沿海开放为主,以工商产业开放为主,以适应国际游戏规则为主。
而后40年的中国开放正在转变为五大新的特征:既鼓励开放,也鼓励进口;既引进外资,也走出去投资;既沿海开放,又推动内陆开放;既有工商产业开放,同时又推动教育、卫生、文化、金融、服务贸易的同步开放,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这段讲话什么意思呢?
一言以蔽之:中国会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能力出国赚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会来中国,我们要在国内把这些人的钱赚了。
不管是出国挣钱,还是在国内挣外快,有一个前提:你能和外国人交流。
而英语,是目前的国际语言,这个我们在未来30年之内,无法改变。
所以,有个英文名字,有助于学好英语,有助于获取更多外部信息,进而有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创造价值、实现伟大复兴。
从这个意义上讲,越是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服务的幼儿园,越能感受到这种需求和大趋势,自然要求孩子必须有英文名字了。而那些骂起英文名字是崇洋媚外的人,大多是还没有看到大趋势的底层。
综上知,有个英文名字,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复兴必然。
但英文名字,不能随便起,英文名字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在五行中,也蕴藏了卦象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