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常用传统方剂3

第二节 免疫病常用方剂

一 、 传 统 方 剂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

组成: 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温病高热、 红斑、 出血。 适用于免疫病之高热、 出血、 红

斑、 紫斑。 现犀角用羚羊角或水牛角代。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

组成: 地黄(熟地黄) 、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主治: 各种免疫病之阴虚内热证。

四生丸 妇人良方》 )

组成: 生地黄、 生荷叶、 生艾叶、 生侧柏叶。

主治: 血管炎, 瘀血出血。

黄土汤(《金匮要略

组成: 干地黄、 灶心土、 阿胶、 白术、 附子、 黄芩、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肠风下血。 可适用于反复消化道各种出血。

防己地黄汤 金 要略》 )

组成: 生地黄、 防己、 桂枝、 防风、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中风历节。 可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炎疼痛。

增液汤 温病条辨》 )

组成: 生地黄、 玄参、 麦冬。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发热后津液亏损。 可适用于干燥综合征口干、 便秘等症。

天王补心丹 摄生秘剖》 )

组成: 生地黄、 五味子、 人参、 玄参、 丹参、 柏子仁、 酸枣仁、 天冬、 麦冬、 茯

苓、 远志、 当归、 桔梗。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虚烦心悸不眠。 可适用于心肌损害, 心悸早搏。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 干地黄、 桂枝、 附子、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肾阳不足、 腰腿酸软、 下肢清冷、 小便不利等症。 可适用于

慢性肾病、 浮肿蛋白尿, 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畏寒肢冷。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第 191 页

组成: 生地黄、 熟地黄、 百合、 贝母、 玄参、 麦冬、 当归、 芍药、 桔梗、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肺肾阴虚、 内火上炎, 低热咽痛、 咳嗽痰血。 可适用于肺间

质炎之内热、 咳嗽。

地黄饮子 河间六书》 )

组成: 生地黄、 山茱萸、 巴戟天、 肉苁蓉、 石斛、 附子、 肉桂、 麦冬、 五味子、 菖

蒲、 远志、 茯苓。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肾虚筋骨萎软、 足废不能用、 舌强不能言等症。 可适用于多

发性硬化症、 重症肌无力。

白虎汤 伤寒论》 )

组成: 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生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壮热、 大汗。 可适用于免疫病发热。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 知母、 黄柏、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主治: 可适用于阴虚内伤之发热、 低热、 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 芍药、 知母、 附子、 麻黄、 白术、 防风、 生姜、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历节肢节疼痛。 可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等及

寒湿型关节肿痛。

二母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知母、 贝母。

主治: 肺部感染之咳嗽。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

组成: 熟地黄、 龟甲、 知母、 黄柏。

主治: 免疫病低热、 盗汗、 腰酸腿软等症。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 生地黄、 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替) 、 黄连、 麦冬、 竹叶、 金银花、 连

翘、 丹参。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营分, 高热、 斑疹、 神昏。 可适用于红斑狼疮、 硬

皮病等之高热、 红斑。

玄参解毒汤(《外科正宗》 )

组成: 玄参、 黄芩、 栀子、 生地黄、 桔梗、 葛根、 荆芥、 甘草。

主治: 外感发热、 咽喉肿痛, 或阴虚内热之咽痛。

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

组成: 玄参、 金银花、 当归、 甘草。

主治: 栓塞性血管炎、 坏死, 指趾端瘀滞发黑、 肿胀疼痛。

清热保津法 时病论》 )

组成: 鲜石斛、 鲜生地黄、 麦冬、 天花粉、 连翘、 人参叶。

主治: 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等内热燥渴之症。第 192 页

石斛夜光丸(《景岳全书

组成: 石斛、 枸杞子、 青葙子、 生熟地黄、 天麦冬、 川芎、 人参、 山药、 肉苁蓉、

五味子、 黄连、 决明子、 牛膝、 白蒺藜、 菊花、 杏仁、 菟丝子、 防风、 羚羊角、 犀角

( 现 以 水 牛 角 代 替 )、 茯 苓、 枳 壳、甘 草 共 味中药。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视物昏花、 白翳内障。 可适用于白塞病眼损害以及服皮质激

素引起目糊眼花。

玉竹麦门冬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玉竹、 麦冬、 沙参、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肺燥干咳、 胃热口渴, 可适用于发热后咽干口燥, 以及糖尿

病等病证。

桑杏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 桑叶、 杏仁、 象贝母、 香豉、 栀子皮、 梨皮。

主治: 咽干咳嗽无痰。

叶氏养胃汤 临证指南医案》 )

组成: 沙参、 麦冬、 玉竹、 扁豆、 桑叶、 甘草。

主治: 发热后口干咽燥、 舌红少津。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 麦冬、 玉竹、 天花粉、 桑叶、 扁豆、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发热后, 胃阴不足之胃热口渴、 饮冷、 便干。 可适用于免疫

病发热后口干和糖尿病之轻症。

滋燥饮(《沈氏尊生书

组成: 天花粉、 生地黄、 天麦冬、 白芍、 秦艽。

主治: 适用于肺燥咳嗽、 低热、 咽干等症。

玉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组成: 天花粉、 葛根、 知母、 山药、 黄芪、 五味子、 鸡内金。

主治: 消渴、 糖尿病。

清暑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天花粉、 金银花、 连翘、 赤芍、 泽泻、 车前子、 淡竹叶、 滑石、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天疱疮等病证。

杞菊地黄丸 医级》 )

组成: 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主治: 免疫病葡萄膜炎、 眼炎、 溃疡, 以及头晕目眩、 目糊目花等症。

一贯煎 柳州医话》 )

组成: 枸杞子、 生地黄、 麦冬、 北沙参、 当归、 川楝子。

主治: 肝肾阴虚之胸胁胀痛、 咽干便燥、 舌红少津等症。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人参或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主治: 可适用于脾胃虚弱、 气虚乏力诸症。第 193 页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组成: 黄芪、 白术、 防风。

主治: 体虚易感风寒、 自汗, 免疫功能减弱, 容易感冒。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 党参、 当归、 白术、 升麻、 柴胡、 陈皮、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中气虚弱或中气下陷, 软弱乏力。 可适用于气虚低热。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人参或党参、 茯苓、 白术、 山药、 扁豆、 芡实、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桔

梗 。

主治: 溃疡性肠炎, 脾虚泄泻。

参附汤 世医得效方

组成: 人参、 附子。

主治: 虚脱, 血压下降。

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组成: 人参、 蛤蚧。

主治: 肺虚气喘。

生脉饮 内外伤辨惑论》 )

组成: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主治: 心慌、 汗多。

人参白虎汤 伤寒论》 )

组成: 人参与白虎汤同用。

主治: 高热大汗后, 气伤津亏以及消渴症。

炙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 人参、 甘草、 生地黄、 麦冬、 桂枝、 阿胶、 麻仁、 姜、 枣。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心悸、 脉结代。 可适用于心肌损害, 早搏。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 黄芪、 防己、 白术、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湿身重汗出。 可适用于慢性肾病和关节炎。

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 )

组成: 防己、 黄芪、 桂枝、 茯苓、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水四肢肿。 可适用于肾病浮肿、 蛋白尿; 关节畏冷疼痛。

木防己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生石膏、 木防己、 人参、 桂枝。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支饮喘满。 可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斯蒂尔病发热、 关节炎

肿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

组成: 黄芪、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主治: 血痹之肌肉麻木, 中风偏瘫, 雷诺征。第 194 页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

组成: 黄芪、 桂枝、 白芍、 饴糖、 生姜、 大枣、 甘草。

主治: 腹中虚寒疼痛, 溃疡性结肠炎。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

组 成: 黄 芪 倍于当归。

主治: 气血两亏之血细胞减少症。

透脓散( 《外科正宗

组成: 黄芪、 炮山甲、 皂角刺、 当归、 川芎。

主治: 痈疡不溃, 血管炎皮肤溃疡。

健步虎潜丸(《丹溪心法

组成: 龟甲、 虎骨(现以狗骨代替) 、 熟地黄、 知柏、 锁阳、 白芍、 干姜、 陈皮。

主治: 腰膝酸软之症。

左归丸 景岳全书

组成: 龟甲胶、 鹿角胶、 熟地黄、 山药、 枸杞子、 山萸肉、 菟丝子、 川牛膝。

主治: 免疫病之肾阴亏损、 精髓虚枯之血细胞减少, 以及骨质疏松、 骨坏死之腰膝

酸软等症。

二仙汤 方剂学

组成: 仙灵脾、 仙茅、 巴戟天、 当归、 知母、 黄柏。

主治: 更年期高血压。 可适用于免疫病激素水平低下。

金刚丸 活法机要

组成: 杜仲、 菟丝子、 肉苁蓉、 萆薢、 猪腰。

主治: 筋骨萎软。

青娥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杜仲、 补骨脂、 胡桃仁、 大蒜。

主治: 肾虚之腰痛、 腰膝酸软。

杜仲丸 证治准绳

组成: 杜仲、 续断。

主治: 肾病之腰痛、 蛋白尿。

续断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续断、 川乌、 牛膝、 萆薢、 防风。

主治: 风寒湿痹, 筋骨挛痛。

河车大造丸 景岳全书

组成: 紫河车、 熟地黄、 龟甲、 天麦冬、 杜仲、 牛膝、 黄柏。

主治: 肺劳虚损、 哮喘、 结节病、 肺间质损害之动则气急。

参茸片 上海中成药

组成: 鹿茸、 人参。

主治: 命门火衰、 精血亏损之症, 证见形体消瘦、 面色苍白、 腰膝酸冷、 四肢不温

等症。第 195 页

全鹿丸(《景岳全书

组成: 全鹿、 人参、 巴戟天、 楮实子、 葫芦巴、 黄芪、 牛膝、 锁阳、 枸杞子、 五味

子、 党参、 甘草、 天冬、 肉苁蓉、 茯苓、 杜仲、 当归、 麦冬、 菟丝子、 生熟地黄、 补骨

脂、 覆盆子、 续断、 川芎、 山药、 白术、 芡实、 陈皮、 秋石、 青盐、 小茴香、 花椒, 共

味中药。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肾阳亏损、 血虚血少、 精神委软、 腰膝酸冷、 阳痿滑精、 子

宫虚冷等症。 可适用于全血减少, 以及阳痿、 性功能减退。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

组成: 熟地黄、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炮姜、 生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阴疽、 鹤膝风等病证。 可适用于膝关节滑囊积液、 血管炎溃

疡难于收口。

二神丸 本事方

组成: 补骨脂、 肉豆蔻

主治: 五更泄。

四神丸 内科摘要》 )

组成: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五更泄泻。 可适用于老年人大便既不成形, 又不易解下。

左金丸 丹溪心法

组成: 黄连、 吴茱萸。

主治; 胃炎、 溃疡病之胃痛、 吞吐酸水, 以及服中药引起的胃痛、 胃不舒, 加在复

方中使用。

三豆饮( 临证指南医案》 )

组成: 黑大豆、 赤小豆、 绿豆、 甘草。

主治: 皮肤红斑、 色斑。

三石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生石膏、 寒水石、 滑石、 金银花、 杏仁、 竹茹、 金汁、 白通草。

主治: 免疫病气分高热。

三黄石膏汤 伤寒六书

组成: 生石膏、 黄连、 黄柏、 麻黄、 豆豉、 栀子、 生姜、 大枣、 茶。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外感高热, 表证人里。 可适用于免疫病继发感染之发热。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 生石膏、 竹叶、 人参、 麦冬、 半夏、 粳米、 甘草。

主治: 热退后伤津, 余热未清。

女煎 景岳全书》 )

组成: 生石膏、 熟地黄、 麦冬、 知母、 牛膝。

主治: 阴虚升火, 牙痛衄血。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 )

组成: 麻黄、 杏仁、 生石膏、 生甘草。第 196 页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发热咳喘。 可适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发热、 咳

嗽。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石膏、 藿香、 栀子、 防风、 生草。

主治: 口舌生疮。

化斑汤 温病条辨》 )

组成: 白虎汤加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替) 、 玄参。

主治: 高热红斑皮疹。

紫雪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原名紫雪丹)

组成: 麝香、 羚羊角、 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替) 、 滑石、 朱砂、 寒水石、 磁石、 生

石膏、 玄参、 升麻、 青木香、 沉香、 丁香、 玄明粉、 火硝、 黄金。

主治: 免疫病和各种疾病之高热、 烦躁、 神志不清。

蒿芩清胆汤 通俗伤寒论

组成: 青蒿、 黄芩、 半夏、 陈皮、 竹茹、 枳壳、 茯苓、 碧玉散。

主治: 外感湿热, 发热痞闷。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

组成: 青蒿、 鳖甲、 知母、 生地黄、 丹皮。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暮热早凉。 可适用于血管炎内热、 发热。

清骨散 证治准绳

组成: 青蒿、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鳖甲、 知母、 甘草。

主治: 骨蒸劳热, 低热不退。

地骨皮汤(《圣济总录

组成: 地骨皮、 银柴胡、 秦艽、 鳖甲、 知母、 贝母、 当归。

主治: 虚劳潮热, 长期低热。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 粳米、 甘草。

主治: 古人用于肺火喘咳。 免疫病适用于肺间质炎、 慢性感染之低热、 咳嗽、 痰

多。

紫草消毒饮 张氏医通》 )

组成: 紫草、 连翘、 荆芥、 牛蒡子、 山豆根、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痘疹咽痛。 现可适用于急性咽喉肿痛。

黄芩汤 伤寒论》 )

组成: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下利。 先可适用于溃疡性肠炎。

黄芩滑石汤 温病条辨》 )

组成: 黄芩、 滑石、 豆蔻仁、 通草、 猪苓、 茯苓、 大腹皮。

主治: 夏天暑湿身热、 口淡。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第 197 页

组成: 黄芩、 连翘、 栀子、 杏仁、 桔梗、 薄荷、 大黄、 枳壳、 甘草。

主治: 肺热喘嗽, 肺部感染。

三物黄芩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黄芩、 苦参、 生地黄。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四肢烦热。 免疫病适用于红斑狼疮等。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黄连、 黄芩、 大黄。

主治: 激素引起的胃出血。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 大黄、 黄连。

主治: 慢性胃炎, 大便干结。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

组成: 黄连、 黄芩、 白芍、 阿胶、 鸡子黄。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少阴病心烦不眠。 可适用于痢疾脓血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之大

便脓血。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黄连、 木香。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下痢。 可适用于肠道免疫病之腹泻。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原名普济消毒饮子)

组成: 黄连、 柴胡、 黄芩、 板蓝根、 升麻、 连翘、 玄参、 牛蒡子、 马勃、 桔梗、 人

参、 僵蚕、 橘红。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大头瘟。 可适用于免疫病继发的病毒性、 细菌性感染。

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黄连、 党参、 桂枝、 半夏、 干姜、 炙草、 大枣。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腹痛、 呕吐。 可适用于肠道免疫病。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组成: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疗疮肿毒。 可适用于过敏性皮炎继发感染。

牛黄清心丸 痘疹世医心法

组成: 黄连、 牛黄、 黄芩、 栀子、 郁金、 朱砂、 竹沥。

主治: 高热、 神昏。

朱砂安神丸 寿世保元》 )

组成: 黄连、 生地黄、 当归、 甘草、 朱砂。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心悸、 失眠。 可适用于心肌炎。

苦参散(《证治准绳

组成: 苦参、 丹参、 蛇床子。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疥瘙痒。 可适用于白塞病阴部溃疡。

苦参丸(《证治准绳第 198 页

组成: 苦参、 玄参、 黄连、 大黄、 栀子、 黄芩、 菊花、 枳实、 防风、 独活。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疥癣瘙痒、 紫白癜风。 可适用于皮炎、 皮肤溃疡。

苦参汤(《金匮要略》 )

组成: 苦参煎汤熏洗。

主治: 白塞病阴部溃疡。

治痢散(《医学心悟》 )

组成: 苦参、 葛根、 赤芍、 山楂、 陈皮、 麦芽、 松萝茶。

主治: 痢疾以及溃疡性肠炎。

搜风解毒汤 本草纲目

组成: 土茯苓、 薏苡仁、 防风、 金银花、 木瓜、 白鲜皮、 木通、 皂荚子。

主治: 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 筋骨挛痛, 皮疹, 黏膜溃疡。

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 要略》 )

组成: 败酱草、 薏苡仁、 附子。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肠痈。 可适用于克罗恩病(克隆病) 。

决明子散 济生方

组成: 决明子、 石决明、 菊花、 蔓荆子、 石膏、 黄芩、 芍药、 川芎、 羌活、 木贼、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热头痛、 目赤肿痛。 可适用于葡萄膜炎。

决明子汤 圣济总录》 )

组成: 决明子、 柴胡、 黄连、 升麻、 苦竹叶、 防风、 菊花、 细辛、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肝脏实热和目赤涩痛。 可适用于眼炎、 葡萄膜炎。

桃红四物汤 医垒元戎

组成: 当归、 地黄、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月经愆期、 闭经。 可适用于免疫病月经不调、 愆期以及双手

瘀点、 瘀斑、 雷诺现象。

丹参饮(《医宗金鉴

组成: 丹参、 檀香、 砂仁。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气血瘀滞胃脘疼痛。 可适用于免疫病心肌损害、 心包积液胸

闷、 胸痛。

当归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当归、 鬼箭羽、 红花。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产后瘀痛。 可适用于血管炎栓塞和心肌损伤。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 丹皮、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肠痈。 可适用于肌酐、 尿素升高。

牡丹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丹皮、 芍药、 当归、 红花、 莪术、 鬼箭羽、 苏木、 没药、 干漆、 延胡索、 乌

药、 陈皮、 桂枝、 甘草。第 199 页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虚损经闭、 午后潮热等症。 可适用于克隆病和消化道肿瘤。

槐花散(《本事方》 )

组成: 槐花、 侧柏叶、 荆芥、 枳壳。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肠风下血。 可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大便脓血。

槐花散 沈氏尊生书》 )

组成: 槐花、 生地黄、 地榆、 侧柏叶、 当归、 阿胶、 黄芩、 白芍、 升麻、 防风、 枳

壳。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吐血便血等各种出血。 可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大便脓血。

白金丸(《医方考》 )

组成: 白矾、 郁金。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癫狂症。 可用于神志不清, 癫痫样抽搐之轻症。

杏仁滑石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 滑石、 黄芩、 黄连、 郁金、 厚朴、 橘红、 通草、 半夏。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暑湿潮热胸闷。 可适用于免疫性肝病之轻症, 转氨酶升高。

三香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瓜蒌皮、 桔梗、 焦栀子、 枳壳、 郁金、 香豉、 降香末。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湿温不饥不食。 可适用于免疫性肝病, 胸闷胁胀。

莪术散 证治准绳

组成: 莪术、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 白芷。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妇人癥结积聚、 经闭腹胀。 可适用于腹腔盆腔肿块。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 防风、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苍术、 黄芩、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全身酸痛。 可适用于急性变应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

节炎之发热、 全身关节肿痛。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羌活、 独活、 藁本、 川芎、 蔓荆子、 防风、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湿头痛、 一身尽痛。 可适用于关节痛和颈椎病头痛。

蠲痹汤 医学心悟

组成: 羌活、 独活、 桂枝、 秦艽、 当归、 川芎、 海风藤、 桑枝、 乳香、 木香、 甘

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痹痛。 可适用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肿痛。

大羌活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生姜、 甘草、 葱

白。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感冒风寒, 骨节酸痛。 或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瑞得综合征

等之关节炎。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芎、 茶叶、 荆芥、 羌活、 白芷、 细辛、 防风、 薄荷、 甘草。第 200 页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外感风寒, 偏正头痛。 或适用于感冒头痛、 颈椎病头痛。

清空膏 医方集解》 引李东垣方)

组成: 黄连、 黄芩、 羌活、 防风、 川芎、 柴胡、 茶叶、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偏正头痛。 可适用于上感发热头痛。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 桑寄生、 秦艽、 细辛、 防风、 当归、 生地黄、 白芍、 川芎、 人参、 肉

桂、 牛膝、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腰膝酸痛。 可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和腰肌劳损之

腰腿酸痛。

灵仙除痛饮 沈氏尊生书》 )

组成: 威灵仙、 独活、 白芷、 当归、 赤芍、 川芎、 荆芥、 防风、 苍术、 麻黄、 葛

根、 枳实、 桔梗、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可适用于各种关节炎疼痛。

五加皮酒 太平圣惠方

组成: 五加皮、 熟地黄、 丹参、 杜仲、 地骨皮、 天门冬、 干姜、 蛇床子、 钟乳

石。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腰膝酸痛、 拘挛瘫痪、 小便余沥等症。 可适用于瑞得病, 低

热、 腰酸、 关节痛、 小便淋沥, 也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症。

大秦艽汤 活法机要

组成: 秦艽、 生地黄、 熟地黄、 石膏、 羌活、 独活、 黄芩、 细辛、 防风、 白芷、 当

归、 白芍、 川芎、 白术、 茯苓、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风湿痛, 手足不仁。 可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之疼

痛。

秦艽鳖甲散 卫生宝鉴》 )

组成: 秦艽、 鳖甲、 柴胡、 地骨皮、 当归、 知母、 青蒿、 乌梅。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骨蒸壮热、 消瘦盗汗。 可适用于各种免疫病、 风湿病低热、

发热。

乌头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川乌、 麻黄、 黄芪、 芍药、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病历节不可屈伸、 疼痛。 可适用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虚寒

型。

桂枝附子汤等三方 金匮要略》 )

组成: 桂枝附子汤为附子、 桂枝、 姜、 草、 枣; 白术附子汤为附子、 白术、 姜、

草、 枣; 甘草附子汤为附子、 桂枝、 白术、 甘草。

主治: 传统上都是用于治疗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 骨节烦疼、 不得屈伸之症。 都可

以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之寒湿型。

四逆汤(《伤寒论》 )

组成: 附子、 干姜、 甘草。第 201 页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少阴病下利、 四肢厥冷。 可适用于血压低、 休克、 心动过

缓、 畏冷。

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 附子、 人参、 白术、 茯苓、 芍药。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少阴病, 其背恶寒。 可适用于畏冷、 大便稀薄、 腰酸以及血

压低、 心动过缓。

真武汤 伤寒论

组成: 附子、 生姜、 白术、 茯苓、 芍药。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少阴病有水气。 可适用于慢性大便稀薄, 浮肿、 畏冷, 以及

慢性肾病。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附子、 麻黄、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少阴病水肿。 可适用于畏冷、 关节痛、 浮肿。

桂枝汤( 《 伤寒论

组成: 桂枝、 白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可适用于普通感冒之怕风、 关节痛, 轻微

出汗。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 茯苓、 白术、 甘草。

主治: 治疗痰饮病, 胸胁支满。 可适用于慢性肺间质炎、 肺气肿之白沫状痰, 以及

胸腔积液。

右归饮(《景岳全书》 )

组成: 熟地黄、 山药、 山萸、 枸杞子、 杜仲、 附子、 肉桂、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肾阳不足, 腰酸肢冷。 可适用于肾上腺皮质、 甲状腺、 性腺

功能减退。

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

组成: 细辛、 麻黄、 附子。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阳虚人外感, 恶寒发热。 可适用于肺间质炎之哮喘、 咳嗽、

痰多、 气急。

小青龙汤 伤寒论》 )

组成: 麻黄、 桂枝、 芍药、 细辛、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痰饮咳嗽气喘。 可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定命散 普济方》 )

组成: 乌蛇、 白花蛇、 蜈蚣, 研末。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破伤中风项强身直。 可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疼痛, 以

及神经痛, 抽搐。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 葶苈子、 大枣。第 202 页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肺痈喘不得卧。 可适用于胸腔、 心包、 关节腔积液, 以及肺

支气管和间质慢性炎症之痰多。

己椒苈黄丸 金匮要略》 )

组成: 防己、 椒目、 葶苈子、 大黄。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痰饮病肠间有水气。 可适用于腹水和盆腔积液。

白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 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咳喘痰多。 可适用于慢性肺支气管炎症和肺间质性炎症, 泡

沫状黏液状痰多。 也可用于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控涎丹 三因方

组成: 白芥子、 甘遂、 大戟。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痰涎停留胸 。 可适用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腹水。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

组成: 薏苡仁、 附子、 败酱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肠痈。 可适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大便脓血。

三仁汤 温病条辨》 )

组成: 生薏苡仁、 白蔻仁、 杏仁、 竹叶、 通草、 滑石、 半夏、 厚朴。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湿温初起, 湿重热轻者。 可适用于夏天低热、 胸闷、 不思进

食。

地肤子汤 济生方》 )

组成: 地肤子、 猪苓、 通草、 知母、 黄柏、 瞿麦、 冬葵子、 枳实、 甘草梢。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热淋。 可适用于皮肤过敏和尿路感染。

导痰汤(《济生方》 )

组成: 半夏、 南星、 陈皮、 枳实、 茯苓、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一切痰厥眩晕。 可适用于胃不舒、 恶心, 或头晕恶心。

涤痰汤 济生方》 )

组成: 半夏、 胆南星、 陈皮、 枳实、 人参、 菖蒲、 竹茹、 茯苓、 生姜、 大枣、 甘

草 。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中风痰迷, 舌强不能言。 可适用于脑梗死时的痰多。

玉真散 本事方》 )

组成: 南星、 防风。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项强口噤。 可适用于慢性癫痫样抽搐。

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 )

组成: 鳖甲、 乌扇( 即射干)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

苈、 石韦、 厚朴、 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虫、 阿胶、 蜂窠、 赤硝、 蜣螂、

桃仁。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疟母和癥瘕。 可适用于肿瘤, 如肝癌、 胃癌等。

青蒿鳖甲煎(《温病条辨》 )第 203 页

组成: 青蒿、 鳖甲、 天花粉、 知母、 丹皮、 桑叶。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温病后期, 虚热未尽。 可适用于肿瘤低热。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血虚血少, 月经不调。 可适用于红细胞、 血红蛋白减少和月

经不调。

七宝美髯丹 医方集解》 )

组成: 制首乌、 当归、 枸杞子、 菟丝子、 补骨脂、 茯苓、 牛膝。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脱发、 少发、 早白。 可适用于血液细胞减少和脱发。

二至丸 证治准绳》 )

组成: 女贞子、 旱莲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肝血不足, 头晕。 可适用于白细胞减少。

归脾丸 济生方》 )

组成: 黄芪、 党参、 当归、 白术、 茯神、 远志、 酸枣仁、 龙眼肉、 木香、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思虑过度, 不眠困倦。 可适用于血细胞减少以及脑力或体力

疲劳而失眠。

胶艾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阿胶、 艾叶、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芍药、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月经过多。 可适用于月经过多和贫血。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生地黄、 阿胶、 麦冬、 麻仁、 白芍、 甘草。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温病后期低热口干。 可适用于免疫病人内热、 贫血、 口干、

大便干结等症。

血府逐瘀汤等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 红花、 川芎、 赤芍、 麝香、 鲜姜、 老葱、 黄酒。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血 瘀经闭。 可适用于血管内血流不畅、 栓塞, 如血管炎、 冠

心病、 脑梗死等。

天麻钩藤饮 杂病证治新义》 )

组成: 天麻、 钩藤、 生决明、 黄芩、 栀子、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茯

神、 川牛膝。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头晕头痛。 可适用于高血压, 以及脑损害之轻症头晕头痛、

癫痫样抽搐。

明目地黄汤(《万病回春

组成: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丹皮、 泽泻、 菊花、 枸杞子、 当归、 白芍、

白蒺藜、 石决明。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肝肾两虚、 目涩羞明。 可适用于头晕头痛、 目糊。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

组成: 羚羊角、 钩藤、 茯神、 生地黄、 川贝母、 竹茹、 桑叶、 滁菊花、 白芍、 甘第 204 页

草。

主治: 高热抽搐。 也可用于高血压头痛、 升火。

撮风散(《证治准绳》 )

组成: 蜈蚣、 钩藤、 僵蚕、 全蝎、 麝香、 竹叶、 朱砂。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手足抽搐。 可适用于慢性脑损害轻症之头痛、 抽搐。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组成: 牛黄、 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替) 、 郁金、 黄芩、 黄连、 雄黄、 麝香、 冰片、

珍珠、 栀子、 朱砂。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温病高热、 神昏抽搐。 可适用于高热、 昏迷、 抽搐。

天麻丸 普济方

组成: 天麻、 川芎。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偏正头痛。 可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头晕头痛。

玉真散 外科正宗》 )

组成: 南星、 防风、 天麻、 白芷、 白附子、 羌活。

主治: 传统上用于治疗破伤风抽搐。 可适用于头痛抽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