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椎管内髓系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又称为髓外髓系肿瘤、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是一种发生在骨髓以外的解剖部位、由伴有或不伴有成熟迹象的髓系原始细胞构成的肿块。1988年Davey等提出髓外髓样肿瘤的概念,它包括形成肿块的粒细胞肉瘤和白血病髓外浸润。MS有孤立性及白血病性之分,其中白血病性MS可于全身多个部位发生髓外浸润,而发生在椎管内少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2015年3月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合并MS的患者,现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42岁。以“双下肢疼痛乏力1周、瘫痪2d”入院,既往无血液病及感染病史。查体:体温为36.5℃,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阴性。骶髂关节平面以下痛温觉丧失,大小便失禁。CT示:胸椎椎管内等密度异常信号(图1A)。血液检查:白细胞为109×10^9/L,中性细胞因异常细胞干扰未能计数,血红蛋白为144g/L,血小板为147×10^9/L;超敏C反应蛋白为167.00mg/L。入院1d后症状加重,查体:感觉平面上升至双侧乳头水平。髂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株比例增高(82.5%),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均增高;红细胞株比例减低(2.0%),有核红细胞无明显的形态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片分类:白细胞增高,中、晚幼粒细胞占18.0%,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成簇易见。脑脊液流式细胞检测未见明显异常的髓系幼稚细胞。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考虑为CML,但患者无明显贫血及血小板减低,仍不能排除类白血病反应,暂给予抗炎、神经营养等药物对症治疗。全腹超声:脾脏厚径为50mm,长径为130mm。MRI示:T5-8椎管内脊髓及硬膜囊后方见长梭形异常信号,呈稍长T1、稍长他信号,压脂像呈稍高信号,脊髓受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颈、胸各椎体及附件轻度强化(图1B,C)。患者影像学诊断椎管内占位明确,脊髓压迫症状明显,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高热,全身检查未见其他占位,手术指征明确,于全身麻醉下将椎管内肿物切除。术中在T5-8椎管内见灰白色、鱼肉状、质地韧、血运差的病变组织,呈环形贴附于硬脊膜外侧,外观似炎性机化组织。显微镜下切除约5.0cm×2.5cm×0.5cm大小的肿瘤组织(图D)。术后给予抗炎、激素冲击等治疗,感觉平面下降至脐水平,仍存在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术后第3天白细胞降至27.35×10^9/L,发热症状缓解。术后BCR-ABL(p210型)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病理所见:镜下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可见成片的单个核细胞,胞质稀少、染色质细腻、核仁明显(图1E)。诊断:T5-8椎管内M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0(-),CD3(-),GFAP(-),Ki-67(+20%),LCA(+-),p53(+10%),PR(-),CD1a(1),CD2(-),CD56(-),CD58(+),MPO(+),CD117(-),S-100(-)。染色体分析结果:52,XY,+8,+8,t(9,22),(q34,q11),+21,+21,+21,+dcr(22)t(9,22)(q34,q11)/46,XY,t(idem)。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诊断为CML合并椎管内MS,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出院。随访: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0.4g/d。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62×10^9/L,其他血细胞水平无明显异常,患者偶有发热。于2015年6月死亡。

讨论

MS可以侵犯任何组织器官,以单发的孤立性实体肿块多见。但其发生于椎管内的罕见,Seok等曾报道其发生率为1.0%,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根疼痛,压迫平面以下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可伴大小便失禁,如诊治不及时可迅速发展为截瘫。据Rubnitz等报道,椎管内MS主要位于胸椎(16/32)及腰骶部(15/32),其次为腰椎(8/32),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回顾国内报道的16例椎管内MS病例,有12例发生在胸椎,2例位于T12-L1椎体水平,2例发生在腰椎。MS可先于白血病的典型血液学变化之前出现,故临床易误诊。黄走方曾报道1例多发椎管内MS的患儿,初诊时患儿血细胞分析仅白细胞轻度升高,骨髓细胞学原始细胞较少,确诊前考虑为白细胞反应性增高而非MS,造成近半年误诊。本例与文献报道相似,临床诊断难度较高。

目前,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报道MS可能与8;21染色体异常有关,且常与造血系统疾病相伴随,多见于急性髓性白血病,可与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同时发生,其预后和AML相同。有学者认为当患者已明确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慢性髓系增生性肿瘤时,如发生髓外肿块,需考虑MS的可能。MPO在大部分粒细胞及一些粒-单核细胞肉瘤中表达阳性,在诊断MS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本例患者的骨髓涂片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CR-ABL(p210型)融合基因检测、MPO均阳性,染色体分析为t(9;22),提示慢性CML,不除外其在急变期出现椎管内MS。

椎管内MS治疗困难,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尽管联合采用手术、局部或全身放疗、骨髓移植及生物靶向治疗等措施,患者仍可于数月内死亡。张帆等曾报道1例CML急变期并发左侧胸壁的MS,联合放化疗治疗3个月后死亡。Vedy等报道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成功治疗伴有AML、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脊柱旁白血病肿块和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病例。但本例患者行手术及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化疗,术后随访2个月余死亡。Breccia等报道12例MS患者,其中1例接受脐血移植获得长期生存。Binder等报道1例硬脑膜原发MS,应用异位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完全缓解。总之,目前MS尚缺乏大样本量的成功治愈案例,治疗MS仍需采取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方案,并期待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