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让万名残疾人小康路上不掉队
将全县10000多名持证残疾人纳入日常管理,建成2000多人的建档立卡残疾人专项数据库,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一人一档一台账”。自脱贫攻坚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走访慰问残疾人
“台账+动态管理”,摸清底数分类施策
全县共有持证残疾人13875人, 其中视力残疾2031人、听力残疾1389人、言语残疾115人、肢体残疾7196人、智力残疾930人、 精神残疾 1534人、多重残疾68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393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祥云县凝聚社会力量,整合部门资源,建成“建档立卡”残疾人专项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一人一档一台账”全覆盖。针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及多重残疾人的不同类别,以及残疾程度,“量体裁衣”分类施策,从产业、就业、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帮扶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全县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刘厂镇青坡村曹秉万因视力残疾致贫,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发展蚕桑产业,年收入超过10万元。“怎么都想不到,我家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养完一年的蚕,打扫完蚕室,住在新修的水泥房里,拿着女儿从学校领回来的奖状,曹秉万感慨万千。
落实关爱政策
“培训+送教上门”,扶残助学增强动力
近五年来,共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2期,培训373人次;组织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56期,培训2338人次;扶持残疾人创业140户。云南驿镇果城村张仙福,在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同时,妻子还参加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学习后把技术手把手交给张仙福,“虽然不能走路,但天天在家里编椅子,苦得的加工费,不但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还能帮补妻子减轻家庭负担。” 张仙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扶残助学工程”,建成大理州第一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祥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中心,纵向向两端延伸至学前,横向向两端延展至随班就读指导和送教上门”的“十字型”办学格局。全县共实施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866人次,共救助新考取大、中专学校的学生347人,确保全县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通过培训发展产业
“补贴+上门服务”,小康路上携手同行
加强上门服务
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发放制度。2016年至今,全县累计为24457人发放“两项补贴”1300余万元,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共组织开展4次“一站式”下乡免费评残办证活动,派出评残专家组8个,专家医生参与80多人次,入户小分队56个,共为957名残疾人提供了集中上门鉴定服务,为达到等级的1403人办理了残疾人证。全县239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基本医疗”得到全面保障。对重度残疾人由省财政按照200元缴费档次标准逐年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确保贫困残疾人老有所养。依托祥云家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托养生活和照料补贴标准,每个季度上门服务一次。“志愿者们经常来帮我洗头、理发、剪指甲,每年中秋节和我的生日他们都来慰问,还带来了洗衣粉、米、油、生日蛋糕和慰问金。”普淜镇石门李正荣,虽然话说得不够利索,但他用蜡笔画了一幅题为《走仿(访)纪念》的画,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恩情。
云南网记者 杨苑 通讯员 杨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