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起初在民间秘密传教,何时才在社会上公开化和官方化?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主要以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家思想为依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最早的组织出现在东汉末年,著名的两大道教组织分布是由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张角创立太平道时,其主要目的是发动“太平道起义”(即“黄巾起义”),因而太平道创立之初是在民间地下秘密传播。
按照道教传统的说法,道教是以东汉末年张道陵为祖天师,张道陵创立正一道,他是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正一道教主由张道陵子孙世袭相传。当时凡入其道者,须奉出五斗米,因此又有称为“五斗米道”。
同样的,五斗米道创立之初也是在民间秘密传播。张道陵在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在所辖地区分设了二十四个活动地域,即“二十四治”。当时负责每一个教区的最高首领,称为“祭酒”。
作为道教区域负责人的“祭酒”,他们主持宗教仪式的活动,还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
道教在民间逐渐传播后,一些道士们为了更好地潜心修炼,大多选择的是远离尘世、气候宜人的山野幽静之地进行修道,他们在山中依洞穴而居,称之为馆。
有的道士名气逐渐大了以后,被当时的皇帝派人恭请下山,并为他们在城邑修建居所和修行的处所,多半也称为馆。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宋明帝为陆修静修建崇虚馆,为道士孔灵产在会稽修建怀仙馆等。
这样一来,道教的上层人物受到朝廷的供养,这些道士遂以道馆为中心,传授教徒,而入馆的道徒可以不向官府交纳赋税,不服徭役,因此,道馆发展很快,在南朝时已经遍布江南的名山大都。
因此,在南北朝时期,道馆的兴起,成为道教从民间秘密状态走向社会公开化和官方化的重要标志。
建在都市的道馆,在经济上主要是依靠朝廷供给和贵族富豪的施舍,小部分来自替人做法事的收入。
道士们在道馆中生活,在道馆中修道,集体组织各种法事活动,形成了以道馆为依托的道教组织,也形成了独立的寺院经济。
道馆的兴起也使得道教原来以祭酒制度为特征的组织形式进一步衰落。
到隋唐时期,由于唐高宗李渊把老子李耳尊为自己的祖先,奉道教为国教,并正式宣布三教地位: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因此,道教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