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那些不喜欢打扮的女人,多半过得很好
林语堂曾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获食物的结果。”
贾平凹也曾说过:“美是生命存在的过程。”
深以为然。在贾平凹《自在独行》这本书中,贾平凹为此用专门一小节,说起了“打扮”。
谈起女人打扮的由来,贾平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他说:“人和禽兽的不同,是雄的长得不好看而雌的长得好看,女人比男人好看了,还要在女人之间显出自己更好看,这就有了打扮。”
比起一般观点,认为女人打扮是为了男人,这个观点很是新奇而又更能让女人接受。
的确,在我看来也是如此,女人打扮、化妆,其实不是为了让男人看,而是让自己看,让自己舒服,也是想让自己在众多女人面前更为出众,显得更好看。
这大概跟女人天生在容貌上有极强的虚荣心有很大关系。毕竟,没有女人愿意听到同性说自己“丑”。
看到这,你是不是开始认为,女人就应该打扮,就应该化妆,就应该每天保持美美的状态?当我在贾平凹先生《自在独行》这本书其中“说打扮”这一章节的前半部分是,也是这样想的,甚至都手速快到赶紧下单买化妆品,要把自己打扮起来。
然而,当我接着往下看,却发现,果然,贾平凹先生从来不是这么循规蹈矩,如此肤浅的人。他能单独“说打扮”,肯定有自己的深意和独到的见解。
贾平凹:“打扮只是皮面上的操作”
再往下读,你会发现,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但打扮毕竟是皮面上的操作,人格和素质如白纸灯笼里的灯泡,灯泡是红色的,灯笼就是红灯笼,灯泡是黄色的,灯笼就是黄灯笼。于是有人艳,有人妖艳,有人清雅,有人清而不雅。”
这段话很有意思,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的理解中,贾平凹先生很是巧妙地把人比喻成灯笼,灯笼外观再精致,再好看,其实并不能决定什么,反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里面的灯泡。
而这灯泡,就相当于人的人格和素质。也就是说,你的人格和素质是什么样,你本质上就是什么样,你这个人,不会因为外表的精致和花里胡哨就能让人有所改观,让人赞叹。
即便你的外观,因为有了用心的“打扮”而短暂吸引了别人,也会因为人格和素质而暴露出你不讨喜的一面。
也就是说,只有当你内在和外在都是美丽的,都“打扮”了,你才是完整的美丽。
这就像有的女人,你从外观上去看,她花枝招展,一眼看上去,生活条件不错,说明过得应该也不错。
可实际上呢,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当你走进她的真实生活往往会发现另一种状态,只不过打扮让她们善于伪装而已。
因此,在我看来,打扮只能让一个女人锦上添花,而不是给女人雪中送炭。当一个女人,能够把自己的内在打扮好时,再注重外在才有意义。
而懂得这个道理的女人,即便是外表不打扮,往往也能过得很好。因为,她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在上,单纯依靠内在,就足以散发出无数光芒,即便外在只是一张白纸,也能光彩夺目。
“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
在本章节中,先生还说过这样一段话:“人若是一块石头,生了苔藓,一年四季变换颜色,那怎么变来就怎么变去,可人的秉性是得寸而进尺,有了一条好裤带就想配好裤子,有了好裤子得有好上衣,那么帽子呀鞋呀欲望越来越多,思维也变了。打扮一旦成了社会时尚,风气靡丽,必然少了清正之气。”
深以为然。为什么说那些不热衷于打扮和化妆的女人,往往过得更好呢?其实就跟先生说的这段话一样,不爱打扮的女人,或者不把外表的打扮和化妆当回事,看得那么重要的人,往往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欲望。
在这类女人的世界里,1是1,2是2,不会让自己的欲望过大,更不会让自己得寸进尺,对于任何事情,都能有所把控。
也就是所谓的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女人,往往是靠谱的,独立于世的,不以别人的喜好为喜好,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心意,她们往往活得更潇洒,更自由,内心更敞亮,更真。
就像贾平凹先生提到的,“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到了这个时候,女人也就迷失了自我,而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看不清什么才是生活的女儿,又如何能过得好呢,大概率都会被欲望压垮,不知道未来在何方吧。
在这一章节的最后一句,贾平凹先生说了一句很让我感动的话,他说:“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
如今女人脸上的粉越来越厚重,越来越白净,小眼睛可以变成大眼睛,塌鼻梁可以变成高鼻梁,一切都美好了,可实际上呢?只不过是堆砌在脸上的外壳而已,掩盖了原本的真实。
而恰巧,在我看来,那些不热衷于打扮的女人,衣着得体,干净清爽,化着淡妆的女人,反而是真诚的,是在认真在过着自己的日子,抛开了一切虚伪,谎言的她们,才是轻松的,才算是过得好。
贾平凹先生《自在独行》“说打扮”这一小节,让我醍醐灌顶。女人可以注重外表,但内在更重要。
十分推荐这本书,想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想要做一个自在独行的人,想要真的过得好,不妨买一本,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