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的《名家讲史记》精选了《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三十余年以来诸多名家有关《史记》的赏析、解读、分析文章16篇,其中既有宏观上对《史记》一书的价值、影响、特色、写作方法等的介绍,也有微观上对《史记》某些名篇的赏析和阐释,还有对作者司马迁生平、经历、思想的考证,以及《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异同比较等。《史记》关于秦有两个本纪,即《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这充分说明了司马迁对秦的重视。汉承秦制,又要避免秦二世而亡,故秦如何从一个嘬尔陋国一统天下而又短期覆亡,成了自贾谊开始两千年来君王国士最为关心的历史问题之一。从西迁陇右到统一天下,前后约七百年。《史记·秦本纪》记述了秦人如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完整经历了从附庸到诸侯国,再到王国,最后到帝国的发展,再现了“三部曲”的历程,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有经典意义。本书以《史记·秦本纪》为主线,以相关的考古资料为“第四家注”,很好地示范了考古与文献相互印证、相互启发的“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方面的重大优势。作者全力聚焦的问题是:秦从一个鄙陋的嘬尔小国最终统一中国,建立霸业,除了历史时势、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因素之外,它在山川地貌、物质文化等方面能提供什么样的解释?秦的历史分期和空间发展如何从考古学文化和物质文化面貌中得到合理的复原和陈述?另外,秦早期历史中长期聚讼纷纭的谜团如秦人的来源和秦文化的起源、平王东迁和秦始建国、秦国的周移民、秦公大墓、穆公葬地等,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总结性文章,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总结《史记》这本书,一是总结自己这个人。司马迁在其中追溯了民族的历史、家族的源流、政治的变迁、文化的辨析,融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是一篇思想性的文献。《<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解说《越世家》中的一段插笔。《史记·货殖列传》探讨经济,此文探讨政治。《货殖列传》中的范蠡传记,得此文补充方才完整。其中部分内容类似小说家言,可以看成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宋代、明代人们阅读《史记》以评点为主流。明人凌稚隆的《史记评林》以三家注为底本,汇集万历四年以前一百五十余家《史记》的评论于一书,形成一部集《史记》评点成果大成之作,至今仍是一部名作。日本江户中期,《史记评林》东渡日本,日本学者有井范平作了增补,称《标注史记评林》,成为日本学术界一部经典论著,风靡日本,形成家家有此书的盛况,历久不衰,至今仍是一部畅销书。百家汇评本《史记》,在凌稚隆《史记评林》的基础上重新架构,是当代视角的《史记评林》升华本,在保留原本评林的五大亮点基础上新增三大亮点。一是本书评点,立足于宏观,全面系统地解读《史记》一书的体制与内容。评点内容包括书前序论、书中插段意、书后附录与全书点评条目,构成全面考察与研究的新理念,着重义理阐释;二是扩大凌氏采摘内容,主要是凌氏之后的评点资料。百家汇评本《史记》全书汇辑380位学者的评点共2940条,半数摘自凌氏《史记评林》精华,半是新增,尤其摘抄的150余首诗歌十分新颖。三是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全新的整理,厘清《史记》中的续补窜附做了文字的技术处理。《史记》原文用宋体,《孝武本纪》《礼》《乐》等篇缺书补作仿宋体,褚少孙续与读史者增窜用楷体。廓清《史记》文本真伪,有重大意义。本书以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开《史记精读》课讲义为基础编写而成。全书选取《史记》的《殷本纪》、 《六国年表》、 《河渠书》、 《越王句践世家》、 《伯夷列传》、 《刺客列传》、 《刘敬叔孙通列传》、 《太史公自序》八篇,逐篇逐段加以通俗而详明的讲解。所选篇目既涵盖《史记》五体,又大致包括了其作为通史本身原有的叙述时段(先秦至西汉)。讲解则注意凸现《史记》关涉主题的多元性,与古典文本所显示的中国文章体式与写作手段的多样与传承。本书叙解明晰,文笔晓畅,适合作为大专院校低年级文史名著选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文史爱好者了解及阅读原本《史记》的入门读物。《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按照《史记》的内容顺序,详细介绍了说帝王故事的《本纪》、穿越时空呈现历史的《表》和记录古代各项制度的《书》,分三部分讲故事、说文化。作者以幽默的文风和三十年从教的经验,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话题:什么叫改朝换代,为什么分分合合总是需要一个王,史上为何大王轮流做,分封与为官的背后又有哪些可说与不可说?因为《史记》中《表》和《书》文化的深度和难度,即使学者也不容易梳理清晰,而本书作者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研究《史记》三十年的深厚功力,以读者立场深入浅出的呈现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轻松讲解、故事带入后,令读者豁然开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要读懂读通《史记》,需要一部提纲挈领、细致入微的导览书,不止讲故事,还应对内容进行分析考辨,“知其所以然”。《史记》三十“世家”记录了哪些古代贵族的家族史?姜子牙果真是“偶遇”西伯侯姬昌?“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越王勾践破吴归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记》还记了《论语》里看不到的哪些孔子事迹?得了天下的刘邦,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威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诉说着他怎样的工具人生?靠宫里姐妹上位的兄弟,怎样活出自己?汉武帝的兄弟侄儿,为何出了那么多奇葩?且跟陈正宏教授读《史记》“世家”,走近古代贵族的奇幻人生。
《司马迁之志》是近年来研究《史记》极为重要的成果,作者研究细腻,论点鲜明,分析透彻,深入浅出。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司马迁之志》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见识超群的历史巨著,并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它和研究它,都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从而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术体系,即“史记学”。随着历史的推移,《史记》之树生命长青,日益走向普及,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国学根柢书。《史记》一书的体例内容、文献价值、成书条件、流传情况、作者经历,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这些常识,对于雅爱《史记》的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导读的作用。本题《〈史记〉导读》用十个讲座来评述这些内容,也就是评介司马迁其人和《史记》其书,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读物,与广大《史记》爱好者交朋友。
王伯祥《史记选》主要选录本纪、列传中的名篇,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释说明。《史记选》一书融入了王伯样先生一生研究《史记》的心血,迄今为止这部《史记选》仍是国内外出版的《史记》选本中学术水平最高的一种。这部书前的《序例》系统地论及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伟大史学文学成就、深远的影响以及版本知识等,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史记》论,也是一篇富于启示性的《史记》研究指南。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选文20篇,皆为纪传之精华,采用多种重要版本,结合《汉书》等相关文献对《史记》文本作了细致精确的校勘,对作者生平,作史宗旨,《史记》体例,文学、史学成就及各篇作意概括深刻精当,鉴赏深刻,注释准确详密,异彩纷呈,时有新见,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