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周易》(八十九)成语“求同存异”的出处

每天学一点周易

求同存异”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大意是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时也是这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五十年代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不跟任何特定的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是几千年前圣人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真理,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周易》。

周易的第13卦叫“同人卦”,就是与天底下的人都去交朋友,这如何能做得到啊?不要紧,我们的祖先有妙招,孔子在同人卦的《大象传》中说“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同人卦

首先说“天与火,同人”,“与”是亲和之义,寻找天与火的共性。上乾卦为天,下离卦为火,火焰向上,太阳向上,天体在上,两者亲和,其心其志相同,象征人与人能够和同。

其次说“君子以类族辨物”,确立“求小同存大异”的同人原则。君子由此领悟,要找出万物的共同点聚合族群,又要辨析众物各自的特性,为的是求小同存大异去与天下人和同,故称“君子以类族辨物”。

中国人类族辨物的独特思维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孔圣人在《易传十翼》的《系辞传》中也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同人卦的策略就是“求小同存大异”,哪怕找出一点点的相同点都可以作为“同人”的依据和对象,天体在上,阳气向上,火焰趋上,其性相同,就有共同点,这种思维方式在别的民族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则司空见惯。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人和同,就需要找到共同语言,万事万物各不相同,人的秉性也千差万别,共性交集很小,分歧却很大,如何与人和同就很有学问了。古人找到了好办法,就是“求小同存大异”,而不是“求大同存小异”,要“和而不同“,不能“同而不和”。

中国历来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当年的华夏民族四面被“南蛮、北狄、西羌、东夷”团团包围,后世的中国也是世界上与外国接壤最多的国家,在外交上不能表现得与某些国家特别亲近,特别是不能结成军事同盟,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否则必然得罪别的国家,这一国策根源于周易同人卦“同人于野”的思想。

主 编 推 荐
【张武忠老师公益课程】
  •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