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时期颁布井田制度有何利弊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庶世也随着土地同属于领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 ...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庶世也随着土地同属于领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

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井田规划各地区不一致。有些地方采用十进制,有些地方则以九块方田叫一“井”。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井田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一井的面积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纳九百个劳动力;一万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纳九万个劳动力。

在井田的田与田、里与里、成与成、同与同之间,分别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叫遂、沟、洫、浍;与渠道平行,还有纵横的通行道,叫径、畛、途、道。各种渠道的大小、深浅和通道的宽窄,都有一定的规格。

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他们各自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成千块、上万块地留给自己,叫“公田”。因为公田的面积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驱使奴隶集体饼种。把距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以田为单位分给和统治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这部分人因为住在“国”(即城市)里,叫“国人”。国人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他们平时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小罐米和一捆牧草,作为军费。战时当兵,自己准备武器、粮食和军需。国人有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他们受教育主要是军事训练和学习礼仪。这部分人是社会里的普通平民。他们表面上不受剥削,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当时社会的掠夺战争是十分频繁的。他们经常披征凋去打仗,自己家里的田园都荒芜了,因而破产负债。打了胜仗,掠夺来的土地和财富统归统治者所有,如果打了败仗,还有被俘沦为奴隶的危险。因此,国人的地位是动荡的。

封建领主把距离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分给住在野外的庶人。庶人因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领主阶级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最愚蠢,所以也管他们叫“氓”。庶人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给领主耕种井田和服其他杂役的义务。他们每年要先在领主的大田上劳动,然后才准许去耕种自己作为维持最低生活的那一小块土地。因此西周时期的“国”“野”对立,既是城乡对立,也是阶级对立。

配合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周武王在经济方面实施了井田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以此,周王有效的控制着广大的国土,并将人民约束在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中。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与西方的庄园不同,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不同。西方的庄园制度,大块的耕地由农民合作公耕,农民附属于土地,所以是农奴,也就是奴隶制。土地拥有者即是贵族。中国的井田制是把土地划分为井字形,农民并不附属于土地;土地所有权虽是贵族的,但农民并非农奴,所以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自然也不同。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奴隶社会,也没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而是拥有短暂的封建社会。从商鞅废除井田制度之后,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制。创业 专栏

(0)

相关推荐

  • 封建与井田,制度与现实

    文/子非鱼 封建,即封邦建国, 武王伐纣之后,分封天下,受封者分为三类,姬姓宗室,有功之臣,殷商后裔. 这是真正的封建时代,周天子把土地分给各诸侯,诸侯分给大夫,大夫分给家臣,一级一级分封下去. 这些 ...

  • “人之初,性本善”并非孟子的原意,关于人性善恶孟子是这么说的

    这一篇是<孟子>的第三篇,滕文公是战国时期腾国的国君,滕文公非常注重治国之道,他在出使楚国时,得知孟子在宋国,回国时途经宋国,曾两次向孟子请教治国的道理.在第一篇<孟子·梁惠王> ...

  • 道经之二八、大制无割,大器无方

    ​帛书校订本: 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白话通译本: ...

  • 三、商鞅为何废除井田制?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原因之一是当时有田畯查田,得悉农民多耕少报,挖少田岸.因此商鞅遂把阡陌(即大田岸)破坏,井田制度亦因之而废除了.且当时在政治上已由封建制度变为郡县制度,因此很自然地可以把大田岸大 ...

  •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周 ...

  • 周武王颁布的宗法制度有何利弊

                     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 ...

  • 英雄不问出处?揭秘汉末三国时期的门阀制度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俗话还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现实很残酷,在汉末三国时期,受政治风气影响,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当时是非常注重一个人的出身的. 在那个时候就有"拼爹"这么一说了,世 ...

  • 一张图看懂秦汉时期的官职制度

    一张图看懂秦汉时期的官职制度

  • 秦汉时期驿传制度的兴起与健全

    驿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通信交通形式,是由国家管理并且为政治.军事服务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邮传与驿站等设施和机构组成,负责承担传递文书﹑接待官员或使客的任务.我国的驿传,股商时期已经出现.古代乘车曰&q ...

  • 民国时期特殊县政制度试验县

    20世纪20年代初期,政府当局及社会人士均认识到县行政还有若干问题亟待解决,而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最为合适,都无确切的把握.于是,政府当局和社会人士发起了一种县政实验运动,希望借此探究各种改革方案的实际效 ...

  • 保甲制度的推行 什么是保甲制度 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的内容

    保甲制度是我国历代所固有的地方基本政治制度.从广义的方面说,是我国地方的自治制度;从狭义的方面说,就是农村的保卫政策. 一般认为,西周的基层政权组织是保甲制度的雏形,到了宋代,出现了保甲的名称,设立了 ...

  • “我在读书”系列之四十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看到媒体的推荐后,买了这本书. 读下来感觉还是相当有特色的,图文并茂,介绍的一些历史细节过去没有听说过,作者也有自己的一些主见. 问题方面,感觉是零散细碎了一些,认识框架的主线.要点,特别是应该勾画的 ...

  • UC头条:春秋战国时期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君与侯哪个地位更高?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时期的爵位制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国历史上,古人在用字方面是极其精准的,因此君与侯肯定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侯要比君更加的尊贵,两者虽然都有封底,但 ...

  •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分封的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①王族:燕.鲁.卫.晋.吴: ②功臣:齐:③古代帝王后代:杞.宋.许.陈.楚) 2.分封的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