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刘备临终前为何一直告诫,不可重用赵云?

品读古今事

公元221年,张飞为替关羽报仇,日夜操练士卒。练兵不顺,张飞只能饮酒度日发泄脾气,时常醉酒后鞭打士卒。有一次在睡梦中,张飞被鞭打的士卒报复,偷偷砍下人头,带往东吴。
桃园三结义,三兄弟中两人相继死于东吴之手。刘备再也顾不得诸葛亮的劝阻,撕毁蜀吴盟约,让黄权督管水军,他亲自带陆军远征东吴。
蜀汉大军昂扬奋进,刘备也打算借此一举攻灭吴国。可惜刘备屡战屡败的天命再度发动,这一次却再也没有关张之勇替他力挽狂澜。夷陵一战,刘备集团精锐尽没,蜀汉的元气遭遇了不可挽回的损伤。,也因此郁郁而终,在回师路上,撒手白帝城。
在白帝城,刘备临死前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另一面又向其他人交代后事。但让众属下奇怪的是,白帝城托孤,刘备临终前为何一直告诫,不可重用赵云?
在托孤时,刘备做了不少震惊属下的举动。其一,告诉诸葛亮,若阿斗不能扶,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其二,告诉诸葛亮马谡只会纸上谈兵,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些也在后来得到了验证。
阿斗的确不可扶,但诸葛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因重用马谡,街亭之战蜀国大败,第一次北伐魏国无疾而终。然而,在其他的记载中,刘备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人,五虎将之一的赵云。
在正史的记载中,刘备留下的遗言很少。但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后发现,刘备对曾经评价一身是胆的赵云是有其他看法的。且可以明显看出,蜀汉后期,赵云几乎没有再单独领军。
刘备曾评价赵云一身是胆,。长坂坡单骑救主也验证了赵云的忠心。七进七出连败曹操三十多员大将,勇武堪称当世一绝,加上赵云长相帅气,白马银枪也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为人温和不似关张有致命的缺陷。但为何这样一员名将,刘备却说不能重用?
如果单以三国志来讲,刘备给予赵云这样的安排,就可以理解了。赵云先是跟随公孙瓒,作为诸侯来说,公孙瓒并不是一个明主,但他却做了当时所有诸侯都没有做到的事情,驱逐异族。
也是因为如此,兵力损耗过大的公孙瓒,才被袁绍打败。这也是赵云选择投效公孙瓒的原因,解救天下百姓,维护世间大义。后来,公孙瓒兵败身死,赵云因为世人皆说刘备仁德,他不远万里投奔了当时非常弱小的刘备。但这所谓的仁德,赵云后来发现,皆不过是政治需要的伪装。
刘备和赵云的矛盾,激化于刘备统治四川期间。当时刘备为了获取财政,大规模进行货币改革,此举相当于在百姓手中抢钱,百姓也因此对刘备多有怨恨。就如一开始的曹操和荀彧,赵云也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两个已然形同陌路。
而在更早之前,赵云就因为刘备伤民之事与刘备发生过冲突。赵云唯一一次独立领军,是入川战役和汉水战役,军事能力尤为出色。但赵云还没等来封赏,刘备入主益州后,就提议要给手下分封土地,激励人心。赵云反对此事跟刘备吵过一架,自此,两人的理念就出现了冲突。
理想主义者的赵云很显然是无法理解统治者的想法,刘备作为统治者,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重用过赵云。当然,刘备也不舍得抛弃赵云,毕竟赵云的忠心是经过验证的。但,终究两人不是同一路的。
赵云不懂官场,且他参与战争目的也是出于保护百姓,只为正义而战。但战争从来就没有正义之说,刘备看得很透彻,说辞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因此,刘备才会在临终时说赵云不可重用,却又不明说明原因。也许诸葛亮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到了蜀汉后期,赵云就再也没有独自领军的机会,随军出征更是少有之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