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养阴汤治失眠
导读:治疗失眠的方子有很多,你怎么选择?
不寐,是指经常夜不成寐,严重时彻夜不寐。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篇》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篇》又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是对睡眠的生理描述。
在病机上,《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伤寒论》云“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以上均指出虚热是不寐病机上的特点。
李中梓总结前人的论述,指出不寐之故有五:即气虚、阴虚、痰滞、水停和胃不和。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论不寐时提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并将其原因归纳为“邪气之扰”和“营气之不足”两大类。
还说:“有邪者盖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黄老医生对不寐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经验,分述如下。
不寐病机是肾阴虚,心火旺,心肾不交
心主神明,神不安则不寐,故不寐病机主要在心。但造成心神不安的因素很多。
黄老医生认为最常见的是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火扰神动,烦而不寐。
仲景所谓的虚烦不得眠,李中梓所谓的阴虚,张景岳所谓的真阴精血不足等,都应属于这一范围。心肾同病,是不寐主要的病机。
此外,劳倦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不足,神失所养而不寐者,则心脾同病。
痰食滞阻,胃中不和,积热上扰,心神不安而不寐者,则为心胃同病。
若是忧思过度,损耗心血,或大惊猝恐,扰乱心神,则又能直接作用于心而导致失眠。
故黄老医生认为,不寐当分清脏腑所属,方能正确论治。
辨证分寒、热、虚、实
黄老医生认为,本病以虚证居多,而且以虚热为多见,虚寒证则少。
一般说偏于阴虚血虚者,多属虚热,偏于气虚阳虚者,多属虚寒证。阳主动,阴主静,阴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属阳,必见烦热不安;阳气不足,阴寒内生,证属阴,必见身静不躁。
所以,对不寐有主虚寒、虚热的辨证,最主要的是看有无心烦。如不寐兼心烦的属虚热证,不心烦的属虚寒证,其脉舌则与一般虚证同。
痰食阻滞者属实证,证见胸闷脘胀,脉滑苔腻,积滞最易生热,所以也以热证居多。
虚热不寐,用三子养阴汤
黄老医生认为,历来治疗不寐,对于属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心失奉养者,主张遵循心脾同治之法,以归脾汤扶脾益气,养血宁心。
痰热内阻,上扰心神者,则以温胆汤加清心宁神之品。
宿食积滞化热,上扰神明者,又取保和丸之意,消导和中,使积滞除而神自安。
大惊猝恐所致的不寐,当以镇惊安神为要。除一般养心安神的药外,应入龙齿、琥珀、珍珠母、磁石等重镇之品。
黄老医生认为,关于临床最常见的虚热不寐,立方甚多,诸如天主补心丹、酸枣仁汤、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黄连阿胶汤等等。
考诸方义,清热虽有轻重的不同,养心安神却大体上一致,但滋阴补肾的一面都嫌不足。所以对有些病人收效不显,或疗效不易巩固。
因为,肾阴亏损不能上济心火,是虚热性质的基本病机。
这类病人多有腰膝酸软,或滑泄不禁等肾虚证,以及头昏、眼花等等,这是由水不济火与水不涵木相互交织的结果,而其根源在于肾阴不足。
为此,黄老医生自订三子养阴汤,以治虚热性质之不寐。
取枸杞子、沙苑子、女贞子、生地补肝肾之阴,菊花、黄连清心肝之热,佐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
制方原则,体现了主证、兼证并治的精神,对虚热不寐有较好的效果。
三子养阴汤
药物组成: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沙苑子12克,生地24克,黄连6克,菊花9克,朱枣仁12克,朱柏子仁12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作用:养肝益肾,清热安神。
主治:怔忡、不寐等。由于肝肾阴虚,虚热内扰所致的心烦不寐,怔忡心悸,头昏眼花,健忘遗精,腰酸神疲,口干,舌赤少苔,脉沉细数等。
方解:三子,即枸杞子、女贞子、沙苑子,皆能养益肝肾之阴,故名三子养阴汤。
枸杞子、女贞子、沙苑子,甘性平,沙苑子性微温,因其汁多滑润,故无助长热邪之弊。生地养阴清热,助三子养益肝肾。
川黄连清心火,与生地共济心肾,除烦安寐。菊花散风清头目,与枸杞子共治头昏明目。
更用枣仁、柏子仁共拌朱砂,安神宁心,成为治虚热、怔忡、不寐的方剂。
用本方治不寐怔忡时,若兼见气虚、血虚,或挟瘀、气滞等候,又当随证加用补气、养血、通络、行气等药。
注:本文选摘自《黄寿人医镜》,武汉市卫生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2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