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家人朋友安利心理学:等他们想要的时候再给吧
在他们想要的时候,给他们需要的,且是自己有能力给的,才有可能皆欢喜。
一样东西,需要去安利,说明一它未普及,二有人觉得它很重要。
心理学重要吗?重要。它需要被普及吗?我觉得常识需要被普及,和其他科学常识一样,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且容易更正的错误。
用少量的甚至更少的付出换取更好的结果,大部分人会愿意接受。
心理咨询重要吗?重要。它需要被普及吗?不一定。人们各有各的的应对方法,说不定比咨询管用的多。
有的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面对痛苦。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准备。
想起以前,我给朋友一本《非暴力沟通》,她老公说她被我洗脑了。他把心理学理解为鸡汤和打鸡血。所以,仍是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
现在确实更多的人知道了抑郁症,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这些词,但是对于心理学知识或心理咨询能如何帮助到自己知晓得并不多,甚至也不感兴趣。
可能因为他们自己也能有方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或者就这样承受着问题带来的影响。
自己身上发生的两件事让我觉得哪怕懂得心理学知识,也要需要注意别野蛮分析和评价,就算你是对的,也不一定有帮助。
以前刚学绘画分析的时候,让我妹画房树人,我给她分析了一些特点之后,她又让我外甥画,然后我又分析了一通,也语重心长地让我妹要多倾听孩子,跟孩子沟通之类的。后来再让外甥画,他不画了。
无目的的分析无意义,还可能会破坏信任。
另外一件事是关于我自身感受的。
我家小孩吃水煮蛋不爱吃蛋黄,我也不强迫他们,但我老公比较在意总是剩下蛋黄。某个早上,我把蛋白给小孩的时候,他说,我说个点啊,你都不给他们吃蛋黄,是不是像你们心理学所说的,是你自己不爱吃蛋黄,所以觉得他们也不爱吃就不给他们吃了?
我当即立刻马上辩解。而且心里好气又好笑:瞎说什么鬼…还不是你自己怕浪费…...
过了几天,有一次我发现自己剥蛋时蛋黄滚了出来,我吃完蛋白后确实也没把它吃掉。
但我还是不承认,因为我没要想那么多。
因而就浅的可以说说,深的可能要管好自己的嘴。时刻谨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帮助别人,还是满足自恋。
所以,我基本不安利。
但不安利不代表我不愿意分享。
当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啥啥啥的时候,我会了解一下她的期待,把自己觉得对她合适有用的告诉。然后,试与不试,自有她的缘由。
我会在微信发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或课程,有兴趣的人自取。
有人问我心理学真的有用吗?
有用,了解点常识方法还是有益于生活的。
比如合理分配注意力的时间,帮助自己或孩子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
学习情绪上来时的自我觉察,自我调节方法,减少不良后果。
通过冥想练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当下,增加现实感,减少焦虑。
学习合适的表达与沟通技巧,减少人际摩擦。
学会自我关爱,允许现实的发生,减少理想化带来的失望。
还有了解各种社会心理效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人们的行为。
这些真的都有用。
如果要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安利心理学,可能行动比言语的效果好。当我们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得到的改变被身边的人看到之后,他们可能也会感兴趣,继而受影响。
分享,在于真诚,真诚的背后是善意。
这也应合了心理咨询工作伦理的第一条总则:善行。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基本上也都是按着自己的路线在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准备好改变,视而不见的状态很常见。
尊重,也是原则。
也许接触心理学使我们产生了一条飞线,加速或加宽了我们的主线。但生命在发展,人生的议题也非一个心理学能解决的,需要不断探索领悟和行动。
所以,顺其自然吧。相信每个人都在尽自己能有的最大努力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