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职教如何“杀出一条血路”?专家:生源培养要从小学抓起!
“职业教育看广东,广东教育看广州。”10月28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为加快广州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六大方面共十七条决议。
“十七条”中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地;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2-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未来5年、10年广州地区人才需求状况,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广州职业教育如何“提质培优”?29日,第233期《羊城论坛》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各级人大代表及关注职业教育的各界人士纷纷为广州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广州职业教育至今已走过68年。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谷忠鹏介绍,目前,广州地区高职院校有46所,中职学校有64所,技工院校57所,职业教育在校学生队伍达100多万,学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7%以上,国家示范校、省重点校等学校提供的学位超过70%。
业内有一句话:“职业教育看广东,广东教育看广州。”论坛上,多名代表提出,广州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
重学历、重文凭等现象,是许多职校及其毕业生未来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我的学生从初中升高中,考虑读职业学校的大概10%。到了高中升大学,基本寥寥无几。”广州市人大代表吕超感叹。吕超认为,让全社会正视职业教育,必须要体现其社会价值,包括用人机制、就业、薪酬等方面。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毕业于职业学校,对此深有感触。他建议,给职校学生拓宽进修、再教育的通道。
论坛上,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呼吁市民,现在广州的职业教育已经在向“一流迈进”,希望市民能多到职业院校参观、了解职业教育,支持孩子学习技能,报读职业院校。
根据“十七条”,2022年前,广州力争完成科技教育城第一期工程整体建设并交付使用。目前,市财政已投入77亿元到科教城的建设中。
科教城的建设破解了广州市职业院校的用地“瓶颈”,还有另一个“瓶颈”亟待破解,即产教融合。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深圳已被列为第一批产教融合城市。论坛上,多名职业院校代表反映,产教融合缺乏更具体的政策性指导,往往是学校“一头热”。
如何让企业积极参与培养人才?广州市人大代表张雅利建议,希望产教融合政策在落地中,给企业一定的政策吸引,让企业主动、积极参与。“不要光让学校唱主角,希望企业也能成为主体。”
“从数据上看,广州职业教育很热闹,有100万大军,实际上有多少是产业有用的人才?”广州市人大代表蒋厚泉建议,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把教程和企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和企业多联动,多创新。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长吴浩宏建议,要时刻瞄准时代的脉搏来不断地调整专业。
今年9月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十七条”也提出,广州必须针对广州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构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广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未来广州职业教育应该如何提质培优?广东省人大代表白云龙提出,生源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招生与报名比例1:1就不错了,有时甚至只有0.8、0.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认为,这与部分职校扎堆办专业有关,热门行业几年后如产能过剩,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就可能出现问题。
他建议,职业院校应该有一盘棋意识,注意错位发展,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生态。在培养方向上,职业院校要瞄准市场、企业,在课程设计、专业设计上走在他们的前面。“工业4.0、5G时代,简单的职业教育将来会被淘汰,特别是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是走在最前面,未雨绸缪,培养更高、更精、更尖端的技术工人。”
民盟职业教育基层委员会副主任蔡昶文建议,生源培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比如在小学阶段腾出一段时间,让孩子们到每个职业院校进行实践体验,让他们了解、选择自己所爱好的职业去发展,让大国工匠精神从小孩身上就能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