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岁岁重阳 | 郑信平

文| 郑信平
近几个月以来,颇看了些游记方面的书,已看完的有花山文艺的《外国游记书丛》、华盛顿·欧文的欧美大洋洲游记系列、比尔·布莱森的《旅行随笔系列》以及他描写美国人日常生活的观察笔记和自我成长史、艾温·威·蒂尔的《美国山川风物四记》等,慢慢感觉有点意思了。当然,有些感觉写得好的作家还会找来他相关的书籍(以散文为主)一并看,加深印象嘛。现正在收集鹭江社的《经典游记译丛》,边买边看,发现其比花山社的质量更优,也许也和译者有关吧。
其实,中国古代游记方面的好文章也蛮多,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霞客的《游记》不光文字优美,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呢。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我们都读过,都能哼上那么几句。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过“中国历代游记选”,将祖国山川的文字记游一并择出,奉献于有此兴趣的人,这真的是件大好事,我也一并买来了,一个礼拜不到就看完了《中国古代游记选》,原来古人就有这么多的好游记啊。于是,撇开其它,专心看这古代、现代、当代的游记选了。
我们知道,大凡文章,大小也罢,长短也好,皆有情在里面,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是必须的,也是应有的,无论悲喜,纯描述的那是说明文,是近现代才有的新文体。根据《中国古代游记选》的前言所述,我国先秦两汉没有游记散文,只有山水诗句,此时还没有完整的山水诗,但已是述志抒情记事论理的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骈文游记,也有寄情于山水的倾向和现实,但是独立的完整的散文游记仍未出现;唐时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才使得完整的游记散文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于文坛,它融会了诗歌的比兴、史笔的褒贬、寓言的讽谕、政论的犀利,又汲取了辞赋骈文描写山水的艺术经验,是奇葩盛开,芳馨永播的文体形式。此后,无论是考察性游记,还是明清的小品文,桐城派方苞也好,性灵派袁枚也好,还是龚自珍的杂感式游记,皆逃不脱这个寓情于景(物)的窠臼。阅读这些古人的游记,可使我们足不出户,卧游祖国山水,神吊历史古迹,了解风土人情,重要的是可欣赏到多彩的散文艺术,能与作者同心身,或高兴,或哀愁,或狂跳,或静坐。
读者阅读时会跟着文字行走,尤其是会心随文意而动,和作者同心情,共进退,这就是优美文字的魅力,好的文章的出彩处。因为作者所写的这些文字,是寓了情于其中的,它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不,我在翻看《现代游记》陈学昭的《钓鱼台》时,就颇有体会。
这是现代女作家陈学昭在其20岁时,一日在秋日午后和朋友雇驴出阜成门游玩的游记,文章不太长,前头几段平淡无奇,述说来由和行动,只在作者看到石匠敲凿石块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而有短暂的无聊的感叹。重点是出城远了之后,尤其是游伴走远自己落下时,看到秋阳在身后照着自己,看到远远青山的影子,合上自己长长的秋影,一人一驴,沿河而行,是大有凄凉意的。故而作者接下来的文字,才是见其文字功力的。试着分析分析。
远树夕阳,身后斜照,枯荻摇曳,浅水无波,绿叶辞枝,黄叶浮云,作者以字作画,颇有老树昏鸦之妙处。既是潇洒的清秋,在乐观者看来,秋景灿烂,黄昏可爱;然在失意者或是心境不爽者看来,此景亦是孤凄寂寞的,正是心境的最佳写照。照理作者和友朋星期日同游玩,赏秋,置身于此大秋景,应是容身于境,灿烂开心才对。但作者随后的将此景描述成“是不易完成的春天的幻象”,就隐隐有了某种指向,似心境不开朗,虽然接下来有“何等潇洒的清秋”字样。
果不其然,作者随后就对石桥和树木来了个“秃树古桥”的界定,可见“不去也罢”,因为“我爱游玩,但对于新鲜的景物,我却不愿像猎者一样的去搜寻”,这不近常情啊,原来作者她“为欢喜留着不尽的爱好,无限的趣味”,“愿意在朦胧之中去想象它”,“只是远远的近近的欣赏着”,而不亵玩近身。这确实是一种态度啊,好耶?差耶?孰知,只能说见仁见智吧。
庭院寂寥,小桥积灰,亭榭锁闭,青苔满径,衰草残花,簌簌落叶,人去屋空,虽然有“在夕阳里闪闪的映出金光”来,但终究在作者她的眼里皆是秋景凄凉意罢了。睹物思情,由此作者得出“人无千年好,花无百日红”的悲凉念头。悲观耶?然也。
虽然陈学昭作此文时才弱冠之年(作者女性,套用而已),按说理应青春开朗,活泼可爱样的,即使面对秋景,也是胸中富有大地灿烂红霞满天的蓬勃收获意的,何来的惆怅凄凉呢?加之作者是“他乡久客,几成习惯”的,还说愿作“无羁似的马,我愿放步走遍全世界”,虽然“为名利乎?为权势乎?我皆不得而知也”。
“何其匆匆”,秋景勾起了心空泛泛无可言说的怅惘,究其因,是作者他乡久居,因景而思人,“仿佛记着”“病睡着的母亲”,日长如年,久不回去,故而想起自己的老妈来了,由此心焦,“引起心灵里的空泛”。
原来是因秋景而思人(母亲)之故。可见,一个情字,可致高而下,能导顺为逆,远游的学子因它而思乡,尤其是黄昏时,清秋时。谁也避不开它,除非你是草木!
已是深秋,近日,大风,降温颇多,前日已电话叮嘱老妈添衣少外出。今日重阳,早上手机屏幕已提醒,然忙碌一天,忘了。晚上翻书看到此文,方想起。然夜已深,老妈早已熟睡。
还是“岁岁重阳”吧。
(2021年10月14日夜初稿,16日改定。)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三湘文艺】郑芬芬/过年随笔

    过年随笔 作者:郑芬芬 小时候,年是爸爸买回来的腊肉奶糖,是妈妈买回来的新衣服,是兜里数了一遍又一遍的压岁钱 ,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烟花爆竹 -- 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天南海北的奔波,是一年 ...

  • 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何瞻(章静绘) 何瞻(James M. Hargett)为纽约州立大学阿尔伯尼分校东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散文.游记.历史地理和文化史.他的著作中译本<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最 ...

  • 周末书评 | 吴福木:坦诚可亲的村上春树

    文 吴福木 主办:香落尘外   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

  • 学生园地 || 克丽丝叮(Christine Welch)评《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

    [题记]美国著名中国游记文学专家何瞻(James,M.,Hargett) 的专著Jade Mountain and Cinnabar Pools: The History of Travel Lite ...

  • 【随笔】天牛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五一放假,不想凑热闹,于是载上大小,赶回老家,和二哥喝喝自吊的谷烧,也陪陪老妈,才是惬意的假期.平时周末儿子要补课,每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来回,这个假期休息五天,十分的难得.晚饭后,陪着老妈 ...

  • 【随笔】劳动的快乐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哪儿都是劳动光荣劳动者快乐的话语.也是,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劳动神圣,劳动者光荣,劳动快乐嘛. 但劳动者快乐,这句话只能现在这么说.夏衍的<包 ...

  • 【随笔】 夜晚池塘里的小鱼虾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晚上,儿子作业做完,我提议到小区不远的公园里去遛遛,带上小叉子,到那水边看看有没有小虾可叉,权当放松,也乘乘凉.可儿子说要看电视,不去,没伴了,我也就作罢. 这叉子是去年暑假我没事找事,说 ...

  • 【随笔】 玻璃外的蜂窝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现在,环境改善,经常有布谷鸟麻雀屌(贬义意,意即麻雀很讨厌)等的飞到城市房屋的楼顶,咕咕咕或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显示了祥和与宁静.近些年,城市中各种生物能与吵杂拥挤的人群和平共处,互不干扰 ...

  • 【随笔】也是囊萤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晋书·车胤传>有"(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就是"囊萤夜读".夏天的夜 ...

  • 【随笔】清纯的眼神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有两张照片,是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从外表上看,对比过于鲜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感觉诧异,印象十分深刻. 一张是她17岁时,穿着花衣裳,戴个时代特色的塑料黑框眼镜,长发扎在脑后,额前细碎的刘 ...

  • 【随笔】 有无之境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有段子说飞机飞进四川盆地,就能听到麻将声,闻到麻辣火锅香,这表明这地的休闲和美食的闻名程度.确实,四川人将劳动工具的锤子和铲铲都时常挂在嘴巴,摆起龙门阵来能一整天不得休,自然是佛系的养身为 ...

  • 【随笔】屋檐下的大黄蜂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和老妈电话,过问了她的身体和吃的药还有没有之后,就是瞎扯了.当然,以她说为主,我只不过偶尔插插嘴,这应该是游子与待在乡下老家的父母(尤其是老妈们)最常见的电话交流方式(内容)吧. 从菜地种 ...

  • 【随笔】也说母爱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周末,早上,陪儿子早读,听到其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啦.我手拿剪刀,修剪花盆里雨后茂盛的枝条,很惬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