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 张大千-1、2、3集.
张大千
(国画大家)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流切磋。
百年巨匠 张大千第1集:
南张北溥
专题简介: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30年代,他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值张大千先生辞世三十周年之际,让我们步入他的艺术殿堂,与他一同分享那些融于画作中的喜、怒、哀、乐……
张大千 (1899-1983) 四川内江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早期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百年巨匠 张大千第2集:
乱世面壁
张大千:把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
文/章润娟
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
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
“大千世界——张大千艺术人生和艺术魅力”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从10月展至年底。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手稿、诗稿、印章,宴请亲朋的菜单……还首次展出了泼彩画《瑞士云山》、《湖山高隐》,八幅四川写生组画《西康纪游图册》,在旗袍上手绘的荷花,以及中年自画像《戏写像斗方》。
张大千的生活图景在200件展品中徐徐展开。他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少年遭绑票,被土匪任军师;未婚妻去世,跑去寺庙当了一百天和尚,法号大千;他对日本侵略罪行不满,遭日军软禁于北京颐和园。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造假第一高手;他是最有范儿的画家,家养虎猿,娶妻四房,还有红颜知己无数。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者,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
《乔木高士》
一九八二年,八十四岁高龄的张大千仍然作画不止,此图为张大千带病绘之。在简笔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调清新淡雅,遒劲苍老的乔木却茂然有生气;一持杖高士仰望乔木,似对生命几何若有感悟。从此图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画出神仙境界
1919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张大千拜前清名士曾熙和名家李瑞清为师。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首次办画展,100幅作品全卖完。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永翘说:“张大千牢记石涛的'搜尽奇山打草稿’,把中国走遍了。”
张大千的画兼具八大、石涛的粗犷,唐寅、沈周的细润。30年代徐悲鸿就称赞:“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但是传记作家包立民认为:“倘若再推后十年,张大千赴敦煌礼佛,面壁莫高窟三载归来,也许徐氏会改口说'张大千,千年以来第一人也’。”
70年前,张大千携家眷和门生去敦煌取经。除了临摹壁画,他还清理流沙,修路开道,登记编号了309洞石窟,是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
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回忆:“在临摹敦煌壁画时,父亲不知花了多少财力、物力,还向银行贷款,听说把一家私人银行都拖垮了。他日以继夜地在敦煌洞窟里画呀画,进敦煌时满头青丝,回来时两鬓斑白,那时他才40多岁。”
“不是传他破坏壁画,甘肃那边让他走,他还会呆下去。”李永翘说。蒙受不白之冤,张大千在后来的《我与敦煌》演讲里,才第一次表白:那三年的敦煌面壁,是自己书生报国的方式。
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道:“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见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在吾民族艺术上,另辟一新境界。”
“在我看来,张大千的泼彩泼墨在他一生是最具创造性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郎绍君说。60年代张大千衰年变法,独创泼彩绘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说张大千的泼彩“对画界有巨大的影响,对刘海粟、谢稚柳、何海霞等或多或少都有启发作用”。
“泼彩,是张大千发明的。古有泼画,今有泼彩;张大千的泼彩,有很深的传统渊源。中国当代画家,张大千数第一。”画家谢稚柳这样评价。
《阿里山浮云》
此图为张大千八十二岁时忆游之作,以泼墨为主,几不见勾勒皴擦,然山脚几笔房屋的勾勒,顿使抽象笔墨转化为万千气象,实乃“笔简意周”、意趣天成。大千还曾作《阿里山晓色》,其忆游作品在简化实景的同时却增强了对神气的表现,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
对徐悲鸿“五百年来第一人”的赞誉,张大千谦虚地回应:五百年来一人,说得太过了,太过则近于开玩笑了。但对自己的鉴定能力,张大千毫不谦虚地自称“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还得意地说:“一触纸墨,辨别宋明,间抚签赙,即知真伪。”
张心庆说,“父亲特别喜欢古代艺术大家,如石涛、朱耷、唐伯虎、郑板桥等人的作品。只要是真迹,就不惜重金收藏,为此宁可不吃不喝不睡,甚至搭上了安家置地的本钱。买来后就不断地钻研、临摹。”
大风堂弟子何海霞曾说,张大千战后在北平,买一新宅准备入住,忽闻琉璃厂从伪满人员处收来董源、赵佶等宋画数件,遂卖房,换古画。
1944年成都举办“张大千收藏古书画展览”,轰动一时,藏品从巨然、黄公望直到八大、石涛等。张大千拥有的石涛真迹最多。他曾对友人说,“收藏石涛真迹最多时约五百幅”。
这位鉴赏神手还是一代伪古高手。画家叶浅予说张大千是所有中国画家中最勤奋的,把所有古人的画都临过不止十遍。“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变石涛,要变八大就变八大,要变唐伯虎就变唐伯虎。” 台湾书画鉴赏家、史论家傅申说。
“不仅古人,时人也学。”李永翘讲了个故事:张大千学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剑父在一旁惊呆了:如果不是自己在,一定以为是自己所画。
张大千称自己是石涛的再生。画家陈半丁收藏的石涛精品册页是他画的,他用假“石涛”换了石涛鉴定专家黄宾虹一幅真“石涛”。他伪梁楷的《睡猿图》骗过了吴湖帆、叶恭绰等鉴赏家。上海地皮大王程霖生因专收石涛作品称雄收藏界,可张大千私下对好友说:“程霖生收藏的一百幅石涛画,十之七八都是我画的。”
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的《宋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巨然茂林叠嶂图》、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的《二十一观音》、《罗释迦牟尼造像》等,其实都是张大千画的。
张大千作伪,非议也不少。但傅申认为“张大千是血战古人,一关一关打过去,过关斩将,从石涛、八大一直打到董源去,后来到敦煌去。我认为他是跟古人竞争以后的一种表现,就是他要胜过古人,要胜过当时的权威鉴赏家,胜过博物馆里面的专家,所以最后其实对于他做的假画,他都是很公开地讲,这是我做的,那是我做的”。
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的台湾学者王耀庭,也认为张大千是争胜古人,与古人对话。“张大千在旧金山的四十年回顾展上一一点评:'我画得比唐寅、仇英还好’、'我这张画超越了宋人’。”王耀庭说书画史上自认能超越古人的只有张大千和董其昌。
《寿桃 镜心》
此画为张大千1982年所作,作品尺寸:73*104cm,
就是靠手中的笔玩弄乾坤,为中国艺术在海外打天下”。
早在1933年,张大千的画就征服了海外:《荷花》被巴黎波蒙美术馆收藏,《江南春色》被莫斯科国立博物馆收藏。1940年,张大千和哥哥张善孖(画虎大师)在欧美、南洋举办100多场画展,筹募20多万美元捐给国家抗战。1958年,张大千因花卉画《秋海棠》被设于纽约的世界艺术学会推为“当代第一人画家”。1961年纽约现代美术馆收藏了他的《墨荷》。1963年,他的《大泼墨荷花通屏》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以14万美元收藏,创下当时国画最高价。除了画,张大千的摄影作品《黄山云海》还获过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奖。
1952年起,张大千侨居海外。他说,“远去异国,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酬繁嚣,能于寂寞之乡,经营深思,多作几幅可以传世的画;再者,我可以将中国画介绍到西方。”
尽管频频奔走在世界各地办个展,张大千仍探索创作巨幅画作。他说,“画家必要有几幅伟大的画,才能够在画坛立足。所谓大者,一方面是在面积上讲,一方面却是在题材上讲,必定要能在寻丈绢素之上,画出繁复的画,这才见本领,才见魄力”。
晚年张大千创作的巨幅画有《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和《庐山图》等。2010年中国嘉德(微博)春拍上,《爱痕湖》经过近60轮叫价,以人民币1.008亿元成交。而三丈长八尺宽的《庐山图》,是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张大千逝世前一直在画。如今,《庐山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导览厅,与西周毛公鼎、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国宝文物陈列在一起。
2011年5月,张大千《嘉耦图》在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出1.9亿港元。而这次展览也展出了张大千在白缎菡萏旗袍上手绘的荷花。
张大千1949年画了三件旗袍,一件给了四夫人徐雯波,另两件给了备受宠爱的大女儿张心瑞。张心瑞和徐雯波本是中学同学。她悄悄问父亲,为什么送给姨(徐雯波)的是盛开的荷花,自己这件只是小小的荷花苞。张心瑞还记得父亲不无怜爱地说:“你是女儿家,是含苞未放的花。”
“张大千一生大概创作了4万幅书画作品,是中国画家中最多的。他经常说,我视绘画如性命,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画到生命最后一息。”李永翘说。1983年,张大千为大陆友人、门生题赠画集12册,在画桌前突发脑溢血去世。
《黄山文笔峰》
此画为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自题“以渐江、苦瓜两尊者法写此”。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多以皴擦为之,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辣。大千晚年的系列忆游作品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
张大千和毕加索
张大千恭维了一番,后来就有点不客气了,侃侃而谈起来:“毕加索先生所习的中国画,笔力沉劲而有拙趣,构图新颖,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会使用中国的毛笔,墨色浓淡难分。”
毕加索用脚将椅子一勾,搬到张大千对面,坐下来专注地听。
“中国毛笔与西方画笔完全不同。它刚柔互济,含水量丰,曲折如意。善使用者'运墨而五色具。’墨之五色,乃焦、浓、重、淡、清。中国画,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皆备,就显苍翠秀润;浓淡明辨,凹凸远近,高低上下,历历皆入人眼。可见要画好中国画,首要者要运好笔,以笔为主导,发挥墨的作用,才能如兼五彩。”
这一番运笔用墨的道理,对略懂一点国画的人,并没有什么新奇。然在毕加索,却是闻所未闻。沉默了一会,毕加索提出:
“张先生,请你写几个中国字看看,好吗?”
张大千提起桌上一支日本制的毛笔,蘸了碳素墨水,写了三个字:“张大千。”
(张大千发现毕加索用的是劣质毛笔,后来他在巴西牧场从五千只牛耳朵里取了一公斤牛耳毛,送到日本,做成八枝笔,送了毕加索两枝。他回赠毕加索的画画的是两株墨竹——毕加索送张大千的是一张西班牙牧神,两株墨竹一浓一淡,一远一近,目的就是在告诉毕加索中国画阴阳向背的道理。)
毕加索见了张大千的字,忽然激动起来:
“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
毕加索用手指指张大千写的字和那五本画册,说:“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没一点色,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有些话看上去一无所有,却包含着一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这话说得很一般化,但这是毕加索说的,故值得注意。毕加索感伤地说:“中国的兰花墨竹,是我永远不能画的。”这话说得很有自知之明。
“张先生,我感到,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毕加索的话也许有点偏激,但不能说是毫无道理。
毕加索说的是艺术,但是搞文学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想想他的话?
有些外国人说中国没有文学,只能说他无知。有些中国人也跟着说,叫人该说他什么好呢?(文/汪曾祺)(《汪曾祺:文与画》)
百年巨匠 张大千第3集:
东张西毕
《晴麓横云》
此图作于1980年,张大千仍孜孜于艺事追求,以破墨挥洒之笔来代替细笔。此图山石浑厚,树木朴茂,烟云横生,是大千晚年厚重浑穆、自抒胸臆的山水佳作。
《金笺山水》
1980年张大千八十二岁高龄,仍作画不息,而且笔墨运用更是得心应手,达于淳化。该图绘于泥金笺上,色彩丰富,瑰丽沉浑,尤其是泥金底使画面有高贵典雅之感。
《鱼石图》
张大千 1980年作 《瑶池双桃 》
从“庚申”印章上,得知此画写于1980年。
《峨嵋金顶图》
此图为大千八十一岁时在台湾摩耶精舍所作,此图是大千梦中的峨嵋胜景,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虚实相生,在墨线立骨的山石形体上挥洒石青石绿,更让画面显得“瑰丽雄奇”,流淌出山之神韵和浓烈的思乡情绪。
《金笺峨嵋记青山中花》(泼彩山水图)
《爱痕湖》
张大千 兰花
张大千荷花
张大千 人物画
张大千绘敦煌飞天
作品特色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了大千画派,它是中国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
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唯一不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
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如多年前香港市场中曾出现一件署名为元四大家之一的古画,便是张大千“仿古作”,拍出接近200万元的高价。
张大千
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品已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大千在学习石涛的同时,也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张大千人物画作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读书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平时教导后辈:“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画画和读书都是大千的日常生活。过去是如此,借居网狮园后更是这样,朝夕诵读,手不释卷。在外出旅途的车中船上,大千也都潜心阅读。一次,大千从成都到重庆,友人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到家后,大千即把路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的见解、生平以及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石涛的关系,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惊讶。因为这是一本艺术之外的学术著作。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到大千晚年。他常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大千读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论一类的书。
张大千人物画作
张大千除了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外,在书法方面比较欠缺,这应是他的遗憾。他早期师从清代晚期的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农髯,形成自己细秀,方平,略带隶书味的书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张大千先生的书法开始酝酿变化。他转学多师,学习魏碑,《瘗鹤铭》,参以宋代大家黄山谷的笔势,学习石涛笔法刚劲,不拘一格的书风。他的书法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山水画的意境,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力与感情相融合,平中求奇,使他的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张大千笔力遒劲而秀逸的自家风格,被后人称为“大千体”。
张大千人物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