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一生——姬姓天子治下的八百年大周王朝
首先感谢28位读者在上篇本系列文章《商朝篇》文末的投票,得益于投票结果(24票周朝,2票秦朝和2票汉朝),本篇系列文章以周朝为题,希望大家喜欢;文末同样设有投票,恳请请大家多多参与,谢谢!
周朝概述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也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的本意为分封建国),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到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一共有790年历史37位周王(周天子)。
周公庙
国都:镐京(宗周和西周)、洛邑(成周、东周);
疆域:东至大海,西至渭河上游,北达肃慎(今辽宁朝阳地区),南到江淮、汉水;
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公卿制(三公三孤六卿)、国野制(居住城邑中的称为国人,居住在郊区的称为野人)、世官世禄;
文化:《周易》、《周礼》、《尚书》、《诗经》以及诸子百家。
军队:宗周6师、成周8师、大国三师、次国2师、小国1师。
周朝历史概述
周朝的前身为周族,始祖为后稷(姬弃,黄帝玄孙,尧舜时期的农官),因此周族一直是一个农耕部落;因躲避戎狄侵扰迁徙到渭河周原后建立国家,利用周原(渭河平原的一部分)优越的农耕条件很快发展壮大,成为了商朝的属国。
到了姬历成为周国领袖时因多次帮助商朝击败戎狄而功高震主被商王文丁所杀,从此周国与商朝结下了仇怨;恰值商王朝处于日益衰落的时期,姬历的儿子姬昌经历多年努力,基本完成了灭商的准备。
周文王姬昌
不过姬昌没有等到东征灭商的时机就去世了(当时商朝的军队还十分强大,对外战争屡战屡胜),姬发继承父志,经过一次试探(孟津会盟,主要为了试探诸侯对伐商之势的反应)后,终于等到了灭商的绝佳时机,乘商军主力征战东夷之际联合诸侯发兵东进突袭商朝国都朝歌,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临时组织起来的奴隶战俘大军,完成灭商大业。
此后又派遣吕尚等人率领周师征服了商朝东南方的方国,班师之后迁都镐京,举行大典宣告周朝建立;随后采取分封诸侯的措施试图稳定国内局势,但殷商旧地始终动荡不安,周武王姬发在辛劳忧虑中很快病逝(灭商后第三年)。
姬发死后,他的弟弟姬旦(周公)摄政,东征平定了三监之乱;成王(姬诵,武王侄子)亲政后,继续东征将周朝的领土拓展到东方(山东半岛)和北方(燕国),再次分封诸侯,周朝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周武王姬发
成王病逝后,康王(姬钊,成王之子)即位,平定东夷叛乱并开拓东南,将疆域拓展到淮河和长江下游;在他的统治下周朝持续稳定发展,开创了周朝历史上的盛世——成康之治。
再往后的昭王(姬瑕,康王之子)经过三次南征荆楚,完成向南开拓疆土的任务,周朝势力发展到汉江和长江中游;穆王(姬满,昭王之子)西征犬戎和昆仑,拓展周王朝在西边的影响力,国势达到极盛,但同时也使周王朝与戎狄的仇怨加深。
周成王姬诵
到共王(姬繄扈,穆王之子)时,周朝国势逐渐衰落(穆王四处征战,国力被过度消耗后的结果),王室经济开始衰退(王室领地用于分封,王室领地开始缩减);懿王 ( 姬囏,共王之子)即位后,戎狄屡次进犯周朝,国势进一步衰落,王室也不复以往的威信。
之后的孝王(姬辟方,懿王之弟)执政时期,周朝国势一度复兴;但随后的夷王成为周天子后(姬燮,懿王之子),王室衰落,开始出现诸侯不朝并开始相互攻伐的局面;厉王(姬胡,夷王之子)试图通过改革重振王室经济,但遭遇国人暴动不得不逃出镐京,结束执政生涯。
周康王姬钊
厉王出逃后,诸侯推举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共和行政),直到宣王(姬静,厉王之子)成年后即位;在共和行政和宣王前期,周朝出现复兴局面(宣王中兴),但宣王晚年对外战争连年失败,刚刚复兴的国势再次衰落。
随后即位的幽王(姬宫湦,宣王之子)因废后和改立太子伤害到申候(太子姬宜臼的外祖父)的利益,被申候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死于逃亡途中。
从此西周灭亡,到了平王(姬宜臼,幽王之子)东迁洛邑后,由于丢失了宗周(镐京周围)的大片领土,国力只能等同于诸侯国,周王室失去了统领诸侯的能力,只能看大诸侯的脸上形势,周王朝进入春秋诸侯争霸的时期。
周昭王姬瑕
春秋的二百四十二年间,先后出现了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三小霸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霸;先后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到了春秋末年,周天子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但实际控制的领地只能勉强算弱小的诸侯国;随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下克上事件的发生和各个诸侯僭越称王,周王朝进入战国时期。
周宣王姬静
战国254年间,周王朝建立之初的制度基本全部崩坏,诸侯间战乱不断,共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多次,参战人数动辄几万至数十万人。战国七雄并立,社会出现大规模的变革,诸子百家争鸣;到公元前256年,秦军东征灭周,周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