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不仅仅是红色

写在前面

每一次看质量验收来货,

都能收获不少,比如今天的赤小豆,

因为里面有一些杂色豆,要求挑选出来。

本以为会花花绿绿,有很多,

去看了一下,占比不到1%的样子。

挑了好久,找到够拍照这点量,

旁边有人说,你们在选金子吗?

如果执意要求筛选出去的话,

会导致成本上升4%左右,

对方利润也不过这几个点。

对于少量颜色异常的赤小豆,

我看到了,会很开心,

这是大自然产生的突变,造物主的巧夺天空。

就像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

皮肤也有的黑,有的白。

我们为什么要要求农副产品,

长得都一模一样呢?

偶尔出现那么一两个有个性的,

就一定要把他们筛出去吗?

如果让这样的“小错误”存在,

也许有消费者会把它种出来,

然后观察他的后代的性状分化,

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或者简单些,

分层放在透明玻璃瓶里面多好看。

关于赤豆和赤小豆,

我们前面有过介绍,

一般认为赤小豆更适合药用,

猜测赤小豆不容易煮烂,

可能因为含有的蛋白质更多一点。

他利水消肿的功效更好,

也许与这些蛋白质进入我们体内,

所裂解出来的氨基酸,可以作为原料,

补充我们与利水消肿相关的器官的营养需求有关。

赤豆适合做豆沙,煮出来沙沙的,好吃。

最后,植物志上,

赤小豆种子的不同颜色,是有描述的,

但药典上只有红色,

不知在产区,杂色的情况多吗?

会因为这个问题困惑吗?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

植物志上的赤小豆和赤豆
01
赤小豆

赤小豆(Vigna umbellata)来自于豆科,豇豆属。俗名饭豆、米豆、小红豆。

一年生草本,荚果线状圆柱形,下垂,种子6-10颗,长椭圆形,通常暗红色,有时为褐色、黑色或草黄色。

我国南部野生或栽培。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

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02
赤豆

赤豆(Vigna angularis)豆科,豇豆属。俗名红小豆、红豆、小豆、日本赤豆。

一年生、直立或缠绕草本。荚果圆柱状,种子通常暗红色或其他颜色。

我国南北均有栽培。美洲及非洲的刚果、乌干达亦有引种。

种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干豆含蛋白质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

红色赤豆入药治水肿脚气、泻痢、痈肿,并为缓和的清热解毒药及利尿药;浸水后捣烂外敷,治各种肿毒。

药典上的赤小豆

【基源】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或赤豆(Vigna angularis)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浸出物】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

【炮制】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文献中的红小豆

红小豆品质的控制包括:种皮色、籽粒整齐度、易煮性、风味,出沙率,豆馅细腻度,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

希望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因材施教,开发不同的用途,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01
百粒重

在小豆育种上以百粒重进行分类,我国将109以下的称为小粒种,149以上的称为大粒种.

培育大粒品种是一个发展方向,日本已培育出一个巨大粒型“农林8号”。

籽粒大小在地域间有明显差异,适当晚播可以提高籽粒百粒重。

早收的籽粒种皮色会变赤,晚收的有黄色渐变趋势。

02
蛋白质

我国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常大量种植小豆,以补充玉米蛋白质和赖氨酸的不足,蛋白质含量与赤小豆品种有关。

在小豆煮熟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不容易溶化,蛋白质含量越高,煮熟后的出沙率越低。

小豆蛋白质中,约20%为水溶性蛋白,约80%为球蛋白为主的热凝固性蛋白。凝固性蛋白质越多,做出来的豆沙越粘。

03
石豆

煮豆子时,会遇到吸水极差的硬实,称为石豆,煮不烂。硬实的种皮不透水,种子得不到膨润,不能发芽。

硬实种皮致密、钙质含量多,软木脂层和角质层发达、脐或珠孔关闭、种瘤上无间隙,表皮上没有小孔等等。

硬实的产生与栽培环境极端有关,成熟期间高温干燥或低温多湿,均会导致硬实率增加。

一:赤豆

二:赤小豆

三:含有杂色豆的赤小豆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图片

本公众号所有图片,除标注来源图片外,均由作者原创,如有图片需求,可与作者联系购买。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20版

(2)小豆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金文林 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