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夜话 | 百年老餐馆“祁万顺”之浮沉

武汉祁万顺酒楼,已有近百年历史,武汉像这样的餐馆屈指可数。它位于汉阳区繁华的地段钟家村,多种公交车经过于此,来往的人流量较大,离旅游景点古琴台、归元禅寺、晴川阁、铁门关、长江大桥等不远,人们在此游玩之余,共上此酒楼而举杯把盏,尽情欢乐,可谓雅兴倍增,情意盎然。

说起来大约在清光绪宣统年间(1906-1910年),湖北黄陂县人祁海洲的祖父,开始在汉口循礼门的铁路边挑担子卖水饺、面条、发糕。因他做的发糕松软可口,甜度适合,很有特色,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购买,故而渐渐起家,积蓄了一笔钱。

难得一见的武汉老字号餐馆的民国照片

民国十四年(1925年),祁海洲与他的父亲在汉口大智路选址开设一家小饭馆,主要经营水饺、粉面和小吃,并正式挂起“祁万顺”的招牌,寓意祁家万事顺利,财源大发。这一带正临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来往旅客都很需要饮用快餐小吃,而“祁万顺”小饭馆以热情、便捷,加上价廉又味道不错,小店一度生意红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沦陷,该店无法经营。年轻的祁海洲血气方刚,想报名参军抗日,其祖父因他是祁家的“独苗”,硬把他从即将出征的队伍中拉出,并派人来送回老家黄陂县。1939年,祁海洲返回原址继续经营,改店名为“福兴和粉面馆”。此后,他又与人合股开办“老吟珍楼”、“新吟珍楼”、“吟雪”等酒楼。1945年4月,福兴和粉面馆已被日军炸成废墟。

沦陷时期的大智门路

抗战胜利后,祁海洲为了重振家业,就在原址对面重开餐馆,恢复“祁万顺”店名。当时仍以经营水饺为主,兼营湖南米粉、面条、卤菜等。由于“祁万顺”与“老通城”相邻,为了竞争,不惜耗巨资,装修店堂,聘请京苏大厨师王祖春、雷雪成、余汉卿、邹安全、阮永昌、余春山等人掌灶。楼上经营京苏风味菜肴,楼下经营豆皮、烧梅、锅贴、发糕等小吃,风味独特,颇具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祁海洲成为思想进步的开明人士,被选为汉阳区工商联委员。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武汉市财贸办公室进行商业网点调整,“祁万顺”迁至汉阳区西大街,与李金章的“仙桃园”小吃店合并。1959年10月,又迁到钟家村(现址)。1963年,因热心服务群众,经营小吃又有特色,祁海洲光荣出席全国群英会。1966年改名为“遵义饮食部”,1972年更名“汉阳餐馆”。

1931年大水,大智路口的迎宾旅馆垮了

1980年国家投资32万元重建成4层楼房,并恢复“祁万顺酒楼”店名。一楼供应小吃,二楼供应瓦罐鸡汤、小笼蒸包及风味小炒,三楼取名“抚琴楼”,内设“白云”、“翠微”、“鹦鹉”等雅厅,承办筵席,以经营京苏菜肴而著称。名菜有菊花青鱼、梳子桂鱼、油焖青鱼、斩蛋、麦穗腰花、烩干丝等,名小吃有荷花酥、千层酥、菊花酥、月季酥等。1985年销售额156·95万元,利润额10·39万元。

1989年,该酒楼为适应饮食业的发展需要,筹资800余万元,再次扩建装修面积达6千余平方米的6层楼房,与钟家村环形立体天桥相连,外观装饰典雅,内部设施新颖,环境舒适,中央空调,电梯迎宾,内外洋溢园林式立体格调和时代风貌。一楼荟萃传统小吃和创新品种50余种,集武汉三镇特色小吃于一堂;二、三楼体现园林风采,有古树参天、九天瀑布、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等景点的“醉鹤园”餐厅,供应早晚茶及中、高档筵席;四楼是充满异国情调的港、韩式餐饮;五楼提供美容、健身、桌球等娱乐项目;六楼为豪华酒吧、歌舞厅,设有西式餐饮,使人赏心悦目。

无可奈何花落去?

扩建后的“祁万顺”,推出“万顺滋补鸡”、“四喜鱼糕”等名菜,以及椰蓉小包、滋补灌汤蒸饺等名点,深受顾客青睐。“万顺滋补鸡”,是特级厨师王志明根据安徽符离集、山东德州、河南道口等烧鸡的特点,吸收宫廷御膳的精华所制成的。它选用一至一斤半的肉用嫩鸡,宰杀清理后控干水份,用稀湿的饴糖上色,经再走油定色。然后用老母鸡、猪肘、牛肉、凤爪等荤鲜原料,配以红参、明天麻、白豆寇、丁香、油肉桂等名贵药材,熬成奶白浓汤,将鸡投入煮20分钟后捞出,待汤温降至50℃时,再将鸡浸泡入味。装盘时,通过一定刀工改块,但必须不失整只鸡原形。此菜独具药物芳香,回味绵甜,有健脾、化湿、增加红血球等养身功能,深受消费者欢迎,日销百只。

如今,虽然汉阳钟家村一处外墙上还有“祁万顺”三个大字招牌,但该酒楼一、二楼出租给“蔡林记”,四楼已经出租给另一个的南国海鲜火锅城,国有资产仅靠收租过日子了。前不久,我前去遇到祁万顺酒楼的留守负责人杨女士,她说,等待时机,会有那一天,祁万顺重出江湖的,祁万顺不会倒下的。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