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都是哪些人,有怎样的故事?

古代人好饮酒大家都知道,很多文人雅士也喜欢饮酒,还写了不少关于酒的诗词。有这样一首诗,写了八个爱好饮酒的“酒痴”、“酒疯子”,这首诗将每一个人对酒的热爱都描写的不同又淋漓尽致,这首诗就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原文如下: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诗中的“饮中八仙”就是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

一、贺知章

先说第一个——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诗《咏柳》、《回乡偶书》是我们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经学习的古诗了。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贺知章有多爱饮酒。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一次,李白遇到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早就读过李白的诗,对李白非常倾慕,称他为“谪仙人”。李白“谪仙”的美名也是从贺知章开始叫起的。

一日,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可到了那里,才想起没有带钱。于是,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换酒来喝,这就是“金龟换酒”的故事。

贺知章去世后,李白还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来追忆贺知章,第一首就是这样写的:“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这首诗也写到了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

二、李琎

第二句诗,写的是汝阳郡王李琎,字嗣恭,小名华奴,他是李唐宗室之人,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孙,唐玄宗兄长宁王李宪的儿子。李琎雅好音乐,不仅姿容秀美,而且聪明颖悟,被称为“花奴”和“酿王”。

李琎的父亲李宪原本被封为皇太子,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弟弟李隆基对李唐的功劳比他大,于是主动辞让了皇太子的名位。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也对哥哥礼遇有加,李宪死后,还被唐玄宗追谥为让皇帝。

对李琎这个侄子,唐玄宗也钟爱有加,并且亲自教他音律。有一次,他为唐玄宗表演《舞山香》,唐玄宗大喜夸赞道:“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

三、李适之

第三句写的是左相李适之。李适之,原名李昌,他也是李唐宗室,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李适之的爷爷李承乾,就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当初被封为太子,但后来因为不成器而使唐太宗非常失望,最后谋反被废掉太子之位。

李适之一直做到宰相之位,他性情粗疏,为人宽和,因此深得人心。但后来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不敌,渐渐失宠。天宝五年(746年),李适之上疏,主动要求罢去相位。同年七月,李林甫上奏弹劾李适之与韦坚结党营私,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第二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惊惧之下,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四岁。

据说,李适之好饮酒,能喝一斗不醉,晚上宴饮,次日照常能处理公务,也是非常能喝酒的了。李适之罢相后,曾经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四、崔宗之

崔宗之,本名崔成辅,字宗之,是宰相崔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

崔宗之相貌英俊,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崔宗之的潇洒俊美,流传后世成为专门形容男子英俊相貌的成语。

崔宗之曾因事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两人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崔宗之还写诗一首送给李白。

五、苏晋

苏晋,出身武功苏氏,兖州都督苏珦之子。苏晋爱好属文,吏部侍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曾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

苏晋是进士出身,一直是朝廷的重要官员,曾任泗州刺史,袭封河内郡公。开元十四年,迁吏部侍郎,负责选官事务,颇有时誉。

六、李白

李白,是这首诗里的重点描述对象。李白相信不用多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好饮酒,喝酒往往有助于他的诗兴,能让李白写出好诗来。李白写到酒的诗有很多,比如《将进酒》、《月下独酌》、《行路难》······

这首诗里,主要写了李白的一件事,就是唐玄宗召见他,他却醉酒的事。《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诗,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李白的好饮酒和狂放不羁,通过这一件事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好饮酒,而且每次饮酒,就要趁着喝醉时就草书。喝醉时的张旭,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人也因此称他为“张颠”。

八、焦遂

焦遂,是个普通的布衣平民,以嗜酒闻名。据说他口吃,但是喝醉了酒之后,就能够高谈阔论,语惊四座。

杜甫的这首诗,写了八个同样爱好饮酒的人,他们或是李唐宗室、或是达官贵人,或是平民布衣,但无一例外都爱饮酒。而他们爱酒的表现方式又是不同的,杜甫短短几句话,写了八个人各自的爱酒之道,不重复啰嗦,将他们的性格特点一一展露,不得不说写的真好!

《杜臆》说此诗:前无所因,后人不能学。《唐宋诗醇》评论这首诗这样写:无首无尾,章法突兀妙是,叙述不涉议论,而八人身分自见,风雅中司马太史也。

这样的诗,大概也就杜工部能写得出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