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曲解了考入北大女孩“感谢贫穷”的本义

【家教智慧 第533期】

近日,河北寒门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好成绩考入北大,更以一篇“感谢贫穷”红遍网络,看哭无数人!

一时间,贫穷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追捧的“名校入门金砝”:很多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甚至抱怨自已为什么没有生在穷人家里,更有家长,悔悟当初,不该拼命挣钱,不该让自己家庭富起来,没有给孩子创造“贫穷”的学习环境……

人们如此想法,实在是曲解了女孩“感谢贫穷”的本义。

贫穷是好是坏?答案不言而喻。国家为什么要让人民富起来,为什么要奔小康?就是为了让人民摆脱贫穷,让人们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北大?目的同样也是如此,“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脱立贫穷”,让孩子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摆脱贫穷,富起来,我想,河北女孩王心仪也莫不如此。

王心仪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因此,王心仪这里说得“感谢贫穷”,并非是感谢贫穷给她带来的“痛苦、挣扎与迷茫” 与“自尊”和“刺伤”,而是在这种贫穷的“刺激”下,使她发奋,使她努力。所以,她这里说的感谢,不是感谢“贫穷”本身,而是感谢正视贫穷的现实下,没有沉沦,堕落,而催生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她取得骄人的成绩。

但是,我以为,这种自尊、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并非要在“贫穷”中激发,在“富贵”状态下,只要教育得法,更可以产生,且在“富贵”状态下,孩子若是生发出自尊、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有物质上基础和支持,更可以获得成功,走得更远!

但可惜的是,不要说我们现在“暴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跟上,就是不少虽仍处“寒门”“贫家”家庭,却也把孩子当成贵族来养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穿住行都不能让孩子丢了面子,使孩子不仅养成了不会剥鸡蛋,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的公子哥,还养成了处处与人攀比,虚荣爱慕之风,“穷家富养”,使得孩子虽然明知自家在“富有”有限,但却对外不愿意承认贫穷,因处处贪慕虚荣,而失去而失却了自信心,丢失上进心,因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不知进取,因贪恋吃喝玩乐而不愿学习,其成绩当然就与家长的期望渐行渐远……

因则,王心仪考上北大,不是因为她家庭贫穷,而是因为她在家庭贫穷的情况下能正视现实,正视自己,催生出坚韧不拔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努力、向上、奋发,终于使自己迈进了北大的校门。因而,进北大与“贫穷”本身并无关联。

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对孩子的学习而言,其本身都没有实际意义,寒门学子刻苦,富家子弟一样也可勤奋!

香港首任长行政长官董建华,也生于富家,其父董浩云是是世界级名人,香港屈指可数的大富翁之一,但他对董建华要求却十分严格,从不娇生惯养。

董建华13岁考入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系。当时在欧美留学的富家子弟常常比高级桥车、比出手阔绰、比穿着时髦,而董浩云则要求董建华过简朴的生活,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因此,董建华在英国学习时,遵循了父亲的教导:自律、自好、自强。起居饮食没有一样因为自己是船王的儿子而与众不同,他与普通留学生一样,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往返于校园与往所之间,潜心于自己的学业。

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董浩云又要董建华到美国去打工——到通用汽车公司最基层去当一名普通职员……

董浩云对儿子说:“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想到自己有依靠,你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练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当一名普通的职员,今天可能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下面的职员,在这之后,你才能充分考虑学习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孩子吃苦不吃苦,不在于家庭贫富,而在于家长如何去教育,穷家可以富养,富家也在穷教,不是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的勤奋,更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道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是要人人有学上,高考制度是以分论英雄,因而,无论穷家还是富家的孩子,就学习这件事而言,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有机会升入清华、北大,河北的王心仪是这样,云南的崔庆涛也是这样,因而,就中小学而言,我国现阶段,贫富家庭没有差别,如果非说有,就在父母的教育观念上!

无论是“富家富养”还是“穷家富养”的孩子,都不会主动学习,都不会进北大;无论穷家富家,只有让孩子正视现实,从小让孩子自尊自信,树立起远大理想,昂扬起上进之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会跨入名校的大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