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病敌害(续)

三、甘露蜜中毒

甘露蜜中毒,在我国养蜂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早春和晚秋外界蜜源缺乏的季节发生严重。由于蜜蜂大量采集甘露而造成工蜂死亡,严重时幼虫也成片死亡,蜂群群势迅速下降。若越冬蜜中含有甘露蜜则造成越冬蜂死亡,危害更为严重,不仅影响到当年越冬的成败,而且影响到翌年蜂群群势及产量。

1、原因

由于蜜蜂采集和吸食甘露引起。甘露蜜与蜂蜜不同,它含有比蜂蜜高几倍的糊精和无机盐,蜜蜂取食后不易消化而引起中毒。甘露蜜包括甘露和蜜露两种。甘露是由蚜虫、介壳虫分泌的甜汁。在干旱年份里,这种昆虫大量发生,并排出大量甘露于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槭树、椴树等乔木和灌木上及禾本科的高粱、玉米、谷子等植物的叶片及枝干上,吸引蜜蜂去采集。另方面这些昆虫分泌的汁液往往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污染产生毒素,蜜蜂吃了这种分泌物也会引起中毒。蜜露则是由于植物受到外界气温的变化影响后,所分泌的一种含糖汁液。甘露色泽深暗,味涩,没有花蜜那种芳香气味,因此,蜜蜂一般不喜欢采集甘露。但在外界蜜源缺乏时,则去采集,将其运回蜂巢,酿制成甘露蜜。甘露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少,蔗糖含量较高,还含有大量糊精、无机盐和松三糖。甘露蜜的毒性成分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含的无机盐,特别是钾所引起的。糊精是蜜蜂不易消化的物质。松三糖则是使甘露蜜结晶的主要成分,结晶的甘露蜜,蜜蜂无法食用,从而造成越冬蜂的死亡。

2、症状

甘露蜜主要是使采集蜂中毒死亡。中毒蜂腹部膨大,下痢,排泄大量粪便于蜂箱壁、巢脾框梁及巢门前。解剖观察,蜜囊膨大成球状,中肠黑色,内含黑色絮状沉淀物,后肠呈蓝色至黑色,其内充满暗褐色至黑色粪便。中毒蜜蜂萎靡不振,有的从巢脾上和隔板上坠落于蜂箱底,有的在箱底和巢门附近缓慢爬行,失去飞翔能力,死于箱内和箱外。严重时幼虫和蜂王也会中毒死亡。

3、防治方法

生产实践证明,干旱歉收年份,蜜蜂甘露蜜中毒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大蜜源结束早,而又缺乏辅助蜜源,蜂群缺乏饲料,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蜜蜂甘露蜜中毒发生也重。对甘露蜜中毒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在晚秋蜜源结束前,蜂群内除留足越冬饲料外,应将蜂群搬到无松、柏树的地方。对于缺蜜少蜜的蜂群要及时作补充饲喂。对于巳采集甘露蜜的蜂群,在蜂群越冬之前,将其箱内含有甘露蜜的蜜脾全部撤出,换以优质蜜脾或喂以优质蜂蜜及白糖作为越冬饲料。如蜜蜂因甘露蜜中毒而并发孢子虫病、阿米巴病或其他疾病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蜜蜂茶花中毒

茶树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茶树在秋末冬初开花(通常为9~11月),花期长,流蜜量大,是很好的晚秋蜜源。但由于蜜蜂采集茶花后,能引起幼虫大批死亡,因此,不仅丰富的蜜源资源不能利用,而且还会给蜂群越冬带来困难,成为养蜂生产的严重障碍。

1、病因

试验分析查明,茶花蜜中除含有微量的咖啡因和甙外,主要是含有较高的多糖成分。毒性实验表明,茶花蜜并非有毒,引起蜜蜂中毒的原因是蜜蜂不能消化利用茶花蜜中的低聚糖成分,特别是不能利用结合的半乳糖成分,引起生理障碍。

2、症状

茶花蜜中毒主要引起蜜蜂幼虫死亡。死虫无一定形状,也无臭味,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幼虫死亡症状明显不同。

3、解救措施:采用分区饲养管理结合药物解毒,使蜂群既可充分利用茶花蜜源,又尽可能少取食茶花蜜,以减轻中毒程度。分区管理根据蜂群的强弱,分为继箱分区管理和单箱分区管理两种方法。

(1)继箱分区管理

该措施适用于群势较强的蜂群(6框足蜂以上)。具体做法是,先用隔离板将巢箱分隔成两个区,将蜜脾、粉脾和适量的空脾连同蜂王带蜂提到巢箱的任一区内,组成繁殖区,然后将剩下的脾连同蜜蜂提到巢的另一区和继箱内,组成生产区(取蜜和取浆在此区进行)。继箱和巢箱用隔王板隔开,使蜂王不能通过,而工蜂可自由进出。此外,在繁殖区除了靠近生产区的边脾外,还应分别加一蜜粉脾和一框式饲喂器,以便人工补充饲喂并阻止蜜蜂把茶花蜜搬进繁殖区。巢门开在生产区,繁殖区一侧的巢门则装上铁纱巢门控制器,使蜜蜂只能出不能进。

(2)单箱分区管理

将巢箱用铁纱隔离板隔成两个区,然后将蜜脾、粉脾和适量的空脾及封盖子脾同蜂王带蜂提到任一区内,组成繁殖区。另一区组成生产区。上面盖纱盖,注意在隔离板和纱盖之间应留出0.5~0.6厘米的空隙,使蜜蜂自由通过,而蜂王不能通过。在繁殖区除在靠近生产区的边框加一蜜粉脾外,还在靠近隔板处加一框式饲喂器,以便用作人工补充饲喂和阻止蜜蜂将茶花蜜搬入繁殖区,但在远高生产区的一侧框梁上仍留出蜂路,以便蜜蜂能自由出入。巢门开在生产区,将繁殖区一侧的巢门装上铁纱巢门控制器,使蜜蜂只能出不能进,而出来的采集蜂只能进生产区,这样就避免繁殖区的幼虫中毒死亡,达到解救的目的。

(3)喂药与饲养管理相结合

①繁殖区每天傍晚用含少量糖浆的解毒药物(0.1%的多酶片、1%乙醇以及0.1大黄苏打)喷洒或浇灌。隔天饲喂1:1的糖浆或蜜水,并注意补充适量的花粉。

②采蜜区要注意适时取蜜。在茶花流蜜盛期,一般3~4天取蜜1次,若蜂群群势较强,可生产王浆或采用处女王取蜜。每隔3~4夭用解毒药物糖浆喷喂1次。

五、蜜蜂枣花中毒

蜜蜂枣花中毒又称枣花病。发生在枣树开花流蜜期,大批采集蜂死亡,蜂群群势下降,严重影响枣花期蜂蜜的产量。是我国华北地区枣花流蜜期的一种地方性病害。

1、病因

枣花中毒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5~6月份枣花流蜜期。由于枣花蜜中含有钾离子而引起蜜蜂中毒死亡。枣花开花期气候干旱而炎热,花蜜粘稠。蜜蜂采集费力,在蜂群缺水的情况下,采集蜂中毒较为严重。在枣花流蜜即将结束,荆条蜜源开始流蜜时,中毒则逐渐减轻。一般来说,在山区和沙质土壤地区中毒较重,在干原和湿润粘质土壤地区中毒较轻,气候干旱年份中毒较重,雨水充足,气候湿润年份中毒较轻。枣花期无辅助粉源的地区较重,有辅助粉源的地区较轻,枣树成片地区较零星地区重。西方蜜蜂较中蜂中毒重。

2、症状

中毒蜜蜂身体发抖,肢体失去平衡,失去飞翔能力,两翅平伸或竖起,向前爬行跳跃,四肢抽搐,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腹部勾曲,中毒蜜蜂在地面上爬行。在蜂场坑凹处可见较大数量的死蜂,大部分死蜂腹部空虚。

3、解救措施

(1)在枣花期前,要选择蜜粉源均较充足的场地放蜂,使蜂群有大量花粉,以备进入枣花期供蜂群食用,可减轻蜜蜂中毒程度。

(2)在蜂箱四周及箱底要经常洒些冷水,以保持地面潮湿,为蜂群架设凉棚遮荫,防止烈日直晒。

(3)人工补充饲喂,可减轻蜜蜂中毒程度。在枣花大流蜜期到来的时候,每天傍晚给蜂群喂酸性糖浆(在1:1的糖浆中加入0.l%的柠檬酸或5%的醋酸),也可用生姜水、甘草水灌脾,可起到预防和减轻中毒的作用。

六、胡蜂

胡蜂是蜜蜂的重要敌害,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区养蜂,外勤蜂常遭受胡蜂为害,受胡蜂为害严重的蜂群弃巢飞逃。在我国农区胡蜂约有100多种,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小胡蜂、蜂狼,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和黄蜂。

1、危害情况

大胡蜂体大而凶猛,危害蜜蜂的时间集中在8~10月,在蜜粉源缺乏时,大胡蜂除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外,还在蜂场巢门前等候,捕食进出的工蜂,并将嚼碎的蜂尸残渣弃置于巢门处。群势较弱的蜂群,巢门较大时,胡蜂可成批攻入,蜂群被迫弃巢迁逃或被毁灭。小胡蜂体小,行动敏捷,捕捉蜜蜂较大胡蜂灵巧。小胡蜂攻击巢门口的工蜂时,以俯冲形式捕捉,守卫工蜂摆尾发出信号,招引大批工蜂涌出,聚集巢门前,严阵以待。小胡蜂由于行动敏捷,捕捉1个工蜂后即飞往树枝上,吃后又飞回继续攻击。因此,在巢门外守卫的工蜂没有能力对其群起而攻之,只有当个别小胡蜂钻入蜂群内或落入巢脾上时,大量蜜蜂包围胡蜂螫咬致死。小胡蜂直接捕食的蜜蜂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干扰破坏蜂群的正常采集活动,给养蜂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2、生物学特性

胡蜂与蜜蜂都是营群居性生活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与蜜蜂不同之处是一群胡蜂中多只蜂王可同巢。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翌年3~4月开始产卵繁殖。

(1)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各自寻找避风向阳的场所营巢,边筑巢边产卵,一般产20粒卵,当第一代工蜂羽化并参加内外勤活动后,蜂王产下第二代卵,一般产95~150粒卵。胡蜂蜂王卵巢管仅有12~16条,是意大利蜂蜂王的4%,可是胡蜂蜂王可多王同巢,弥补了产卵量少的缺陷。

(2)雄蜂:是由第三代工蜂中未经交尾受精的工蜂产的卵发育而成。它们可与同巢或异巢的工蜂交尾,交尾后不久死亡。雄蜂最多时,可占工蜂总数的20%。

(3)工蜂:从事饲喂、清巢、保温、筑巢、捕猎食物、采集、御敌和护巢等活动。工蜂有卵巢管10~12条,发育较均匀。工蜂性情凶狠,蛰针明显,排毒量大,攻击力强。工蜂和蜂王无形态区别。

(4)营巢:常在隐蔽的山洞或大树洞内建巢,洞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御敌、护巢。蜂巢呈球形,单脾。

(5)群势:种类不同,群势差异较大,一般100~1000只胡蜂组成,最大者可达4000~5000只。

(6)食性:捕食昆虫为食,多为蝇类、虻类。在其他昆虫饲料短缺时捕杀蜜蜂,将捕捉的蜜蜂带到附近的树枝上,混以蜜囊里的蜜汁,井将咬碎的肌肉拧成团,带回巢内哺喂其幼虫。

3、几种胡蜂的形态特征和特性

(1)大胡蜂:体长30毫米,头部黄色,中胸背板黑色,腹部棕褐色并有黄色环纹。群居,常营巢于树洞内或建筑物下。夏末秋初,常盘旋于蜂场上空或守候在巢门前,捕捉蜜蜂。

(2)蜂狼:蜂狼又叫大头泥蜂。体长15毫米,头大,胸部黑色,腹部鲜黄色。在土洞里营巢,是一种营独栖生活的胡蜂。雄蜂无螫针,不捕食蜜蜂,能采蜜,工蜂具螫针,能采蜜,同时又捕食蜜蜂。它除吸食蜜蜂蜜囊里的蜜汁外,还将蜂尸运回蜂巢饲喂幼虫。1只蜂狼在幼虫发育期,要吃掉4~6只蜜蜂。

(3)墨胸胡蜂:体呈黑褐色。蜂王卵巢管为12~16条,工蜂为10~12条,每天有二次出勤高峰。卵期5天,幼虫期9天,蛹期13天,成蜂寿命可达3个月以上。在福州地区越冬两个月左右。是福建地区夏季蜜蜂的主要敌害.

(4)黄蜂:全身黄色,头部具黑色斑点,腹部基脚有黑色带,尾部有螫针。个体较小,行动迅速,性情较凶猛,食量较大,对蜜蜂危害较重。

(5)小胡蜂:全身黑褐色,有细小黄色环带。身体瘦小,体重只相当于大胡蜂的1/4~1/3,行动敏捷,飞行迅速,较大胡蜂数量少,危害也较大胡蜂轻。

4、防治方法

(1)人工扑打:当发现蜂场上出现胡蜂为害时,可用蝇拍扑打,消灭胡蜂。

(2)毁巢灵人工敷药法:人工敷药器由白色透明塑料制成,瓶状,分诱入腔和通道两部分,通道直径为蜜蜂体的两倍。即诱入腔直径30~40毫米,附有诱入腔和通道棉塞。使用方法:在蜂场以捕虫网捕到胡蜂后,打开诱入腔顺势把网内葫耳诱入腔内,盖上腔盖,当胡蜂进入出口通道时,取出棉塞,当胡蜂沿着通道伸出头胸部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蜂体,右手取棉签涂“毁巢灵”粉剂2~3毫克,敷在胡蜂的胸部背板绒毛间,让其带药归巢,污染全巢,毒死同伴,毁灭全巢。

(3)毁巢灵自动敷药法:同上法捕到胡蜂后,诱100~150毫升的瓶内,立即盖上瓶盖。因瓶内预置“毁巢灵”粉剂,这时瓶内的胡蜂借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将药粉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一般敷药量可达40~60毫克,打开盖放蜂回巢,即可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除蜂巢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