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向戴狗皮帽子的部队投降不丢人”,国军为何这样说?
1948年12月5日,平津战役爆发之初,提前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在行进途中“顺便”打掉了密云,在国军中引起了一阵惊慌。有人向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报告,称东北野战军入关了!
傅作义不信。在他看来,东北野战军刚刚打完辽沈战役这场大仗,必须经过最少3个月的休整,才能恢复元气,不可能这么快就入关。但是,对方进一步进行汇报:这支部队个个都戴着狗皮帽子,还听到了东北人特有的口头禅“麻个巴子”。
这下子,傅作义深信不疑了。因为,东北野战军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戴狗皮帽子。傅作义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名将,听到东北野战军入关后,赶紧撤回嫡系第35军。
为什么傅作义会把狗皮帽子作为东北野战军的特征呢?
一
东北地区,到了冬天气候异常寒冷,还经常刮西北风。西北风像刀片一样锋利,割得人脸生疼。为了保护好脑袋,东北的人们一到冬天就会戴上各种帽子。有钱人家戴的是狐狸皮帽、貉子皮帽,这些帽子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普通人家戴的是狗皮帽子。
用狗皮做成的帽子,厚实、暖和,戴在头上非常舒服,有着很好的御寒功能,还可以保护耳朵等部位。而且东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惯,狗皮到处都是,经济便宜。基于此,东北野战军将狗皮帽子作为冬装的军帽。久而久之,狗皮帽子就成了东北野战军的“形象代言人”。
东北野战军发展迅速,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发展成一支百万大军。东北野战军武器装备好,战斗力极强。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只用了52天时间,就消灭了位于东北地区的47万国军。国军最精锐的廖耀湘第9兵团,在东北野战军的强攻面前,只坚持了两天两夜就全军覆没了。
在那以后,东北野战军的狗皮帽子,成为了国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二
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打响了。
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位于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离东北地区非常遥远。可是,位于徐州的邱清泉、李弥等人,一直认为东北野战军会悄然入关,参加淮海战役,因而感到惴惴不安。
华东地区的冬天虽然赶不上东北地区寒冷,但气温也非常低。华东野战军为了御寒,特意在入冬之前赶制了一批狗皮帽子,配发给战士们。
在碾庄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围困了黄百韬第7兵团。11月18日,华东野战军猛攻第7兵团第100军时,第100军官兵发现对面冲过来的解放军战士都戴着狗皮帽子,心理防线一下子崩溃了,战斗值迅速将至最低。他们以为是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呢。
很快,华东野战军就歼灭了国军第100军,军长周志道重伤后被部下抬出战场,副军长杨诗云被俘。
三
其实,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是在平津战役爆发后,才秘密进关的。
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唯一的一场硬仗,就是打天津。天津有10多万守军,有着坚固完善的防御工事。傅作义、陈长捷都认为,天津能够坚守3个月。东北野战军非常重视,上报军委是3天攻克天津。最终,在刘亚楼的指挥下,34万东北野战军只用了29个小时,就攻克了天津。
这一战,打出了东北野战军的威名。傅作义在大军压境的震慑下,被迫签订了协议,宣布北平和平解放。
此后,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虽然参加了渡江战役等战役,但很少有硬仗打。因为对面的敌人,听说戴狗皮帽子的第四野战军来了,不是闻风而逃,就是就地投降。其实,第四野战军南下后,天气逐渐暖和,他们基本上用不着戴狗皮帽子了,只是枪挑着狗皮帽子,但他们的狗皮帽子,依然给国军部队带来巨大的震慑。
众所周知,军人以放下武器为耻辱,他们却说:“向戴狗皮帽子的部队投降不丢人。”有的国军官兵被俘虏后,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就怕戴狗皮帽子的部队。”
只有在衡宝战役中,第四野战军第135师孤军深入,被白崇禧部下最精锐的4个师包围。第135师毫不畏惧,与数倍敌人顽强激战,为主力部队的到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终,第四野战军赶来,将敌人反包围,歼灭了白崇禧手下最后的精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