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累,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

有句俗话说,世上三大苦,读书种田做豆腐。读书排第一,比种田和做豆腐还苦。

科举时期的读书真是件很苦很苦的事情。六七岁就开始读,没有寒暑假。读的科目、方式也很单调,就是死记硬背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背不上来就要挨板子。“《中庸》十八篇,屁股打成两半边”,不容易啊。

不光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读书苦,就是金枝玉叶的王孙公子读书也苦。

清朝皇子五周岁开始进宫读书,“卯入申出”,早上五点到下午三点,十小时。每年只有五天假,元旦、端阳、中秋、皇帝和自己的生日。

皇子没有科考的烦恼,普通人家子弟还要一场一场的去赶考,一次一次地写公式化的八股文。科考的淘汰率惊人,以1850年代为例,一个读书人要想最终成为进士,其概率是六千分之一。

皓首穷经,仍然名落孙山的大有人在。明清时都出现过九十几岁还在考秀才的人。真苦。

科举制时期,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入仕做官,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就是以此来诱惑天下读书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只要你肯读书,豪宅豪车,金钱美女,啥都有了。

元杂剧里面那些达官贵人出场时念的出场诗里,经常出现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荣我贵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等励志鸡汤。

明清时热衷于科举的读书状况更甚,让人为之疯狂,范进中举就是典型。

古代读书是高投入的事情,一般家庭的子弟是读不起书的。一族人共同供养几个有可能读得出来考得上功名的儿童的现象是常见的。

支助同族、同乡人读书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京的外地会馆比如湖广会馆、山西会馆等,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资助进京赶考的举人。反过来,获取了功名的读书人做官后照顾同族、同乡的人也是责任和义务。

这种现实的功利的物质的读书方式,就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恶果就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只是为了考试,而不是提升道德水平,产生精神追求,读书和做人脱节。

一个怪异的现象由此出现,看儒家经典,全是道德文章;看历史典籍,全是权谋诡计。明清官员绝大部分是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的男盗女娼。

今天还是应试教育。除了小学稍微好一点以外,初高中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十个小时,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生,整天都在不停地刷题。

刷题在欧美国家算一种作弊行为,在这里却成了堂而皇之的行为,还要比谁刷得多、刷得快、刷得好。

今天那些被抓捕的贪腐官员,哪一个在任时不是满嘴的反腐倡廉?

这种教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最初大体是一致的。

孔夫子说的“学而优则仕”被后人曲解了,其本意并不是说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官,而是通过读书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自己又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利用做官的途径更加方便地将自己明白了的道理传授给众人,让大家都能慢慢地明理。

南宋王应麟写的《三字经》是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其中对读书学习的目的是这样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是指的一种精神追求。最终要知行合一,“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西欧古代认为合适的行政官员应该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家境富裕,有多余的时间,有愿意为大众服务的意愿的人。这个和孔夫子说的“学而优则仕”有些近似。

现在西方官员其实也多数是这类人。他们并不在乎财富收入,在乎的是为大众服务的机会,以他们的能力自己创业,或者进入包括金融、法律等在内的商业机构的话,其收入远远超出了做官。

西方人也认为读书是为了明理。人类是感性的,必须通过读书变成理性的人,通过理性思考,才能遵守各项社会规则,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达到社会稳定,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

知识点的获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性思考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

在现代社会里获取知识点已经变成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但要具备理性思考能力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自己认识世界,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比如分餐制、公筷。从理性的角度讲,卫生、健康,国家几十年前就在提倡,可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大部分人是感性认识,一家人吃饭还分餐,多见外啊,多生分啊。就为了不见外、不生分,多少家庭出现交叉感染。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共餐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这类事情很多,随地吐痰啊、闯红灯啊、高声喧哗啊、影响他人啊、滥吃野味啊、野泳啊……都是国家反复教育不要做的行为,从理性思考角度也不应做行为,又有多少人听呢?

传统农业社会过来的人还是那么根深蒂固地喜欢感性的浪漫,几十年的教化仍然难以改变,有什么办法呢?难怪中国对人的管理成本全球最高。

认识世界也是感性的。有一个统计很有趣,中国某网站里,平均每个月美国被震惊了57次,印度被举国哀嚎了13次,日本被吓瘫了13次,俄罗斯后悔了17次,澳大利亚被吓得绝望了23次,川普胆寒了14次,安倍被气晕了23次,北约集团被吓得颤抖了19次……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居然还有不少人信,到处转发。

对理性思考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就是通常说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把人培养成应付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现象随处可见。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两者的区别太大。

同样是甲午战争,中国的考试题目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的,以及发生的过程等。日本的考试题目是为什么会发生,日本如果输了会怎么样。前者就是一些知识点,不需要思考,记住就行。后者就不单纯是知识点,需要思考,需要综合各种知识进行系统性思考和论证。

同样是1+1=2,中国的老师就只教育说1+1=2,匈牙利老师除了教这个知识点以外,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为什么1+1=2?同样是前者只需要记住,后者需要思考和论证。

……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应试教育的恶果。更大的恶果则是绝大部分人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这样读书,不如不读。

可怕!可悲!可叹!

(0)

相关推荐

  • 观点 | 李伯重: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

    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以科举考试为目的,而科举是进入统治阶层和上流社会的主要途径(或者说是"正途").因此,精英教育对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万般皆下品,惟有 ...

  • 读书人

    愿为书中人, 勿做逍遥仙. 书中自有神仙境, 神仙妒无书中情.

  • 教师本来就是“读书人”

    近些年来,中小学生的阅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阅读力的提高.但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那就是,要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力,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力,要让中小学教师首先成为真正 ...

  • 第60篇,作为开始的结束

    我喜欢在遇到阅读和思考瓶颈的时候胡乱写一点东西.这样我就可以弄出来一个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让它成为我去审视和批评的对象. 程序员有个说法"完成而非完美",他们的意思是,起码要先有一个 ...

  • 中科院博士“致谢信”走红:如果你读书累了,请看看这篇文章

    作者:夏羽墨 插图来源于电视剧<三十而已> 最近,一封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博士毕业这天写的"致谢信"刷爆网络,相信也在很多地方看到过. 与其说,这是一封致谢信,不如说是一 ...

  • 看一遍笑一遍[呲牙],儿子嫌读书累,爸爸...

    看一遍笑一遍[呲牙],儿子嫌读书累,爸爸让他体验一下,在30°的厨房炒菜哪个更累.没想到孩子的一个动作,连老爸都看蒙圈了,网友开玩笑说:完了,这一体验更不想去读书了,出师了.[笑哭] 厨师爸爸每天在火 ...

  • 孩子,不要抱怨读书累,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1 有一次,跟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孩子. 当我们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时,有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就凑了过来说: "叔叔,我们可过得一点不幸福,你看我每天要起早上 ...

  • 世界读书日丨10位名家的读书方法:爱读书,更要善读书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提起读书,不禁想到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人为什么读书,每个人其世界观不同,或许动机.目的就不一样. ...

  • 温儒敏:语文老师为何要多读书,应该如何读书?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有一篇文章<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在文章中他谈到了语文老师为何要多读书,应该如何读书,怎样给自己做读书计划和列书单.这篇文章的建议不仅适合 ...

  • 【21-131】读书日里谈读书,八十老友有新著——在赏读梧桐诗文集座谈会发言zjkzxd

    ​[21-131]读书日里谈读书,八十老友有新著--在赏读梧桐诗文集座谈会发言zjkzxd 参加今天的赏读会,很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本身的意义,而且是我们老年人如何过得更有意义,也是我们生活在西城 ...

  • 【小哈读书】朗读者,读书,修己

    小哈读书 朗读者2 读书,修己 朗读者2里面总共有4个主题及20位来自国家多个领域的及其有分量的人们,听他们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朗读者最好的启迪,或许就是如此. 初 心 薛其坤-科学家-清华大学物 ...

  • 一生的读书计划[一生的读书计划]

    一生的读书计划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费迪曼 ·编译:王月瑞 ·页码:604 页 ·ISBN:7544-304-426 ·条形码:9787-5-4430-4429 ·包装版本:2002年8月 ...

  • 世界读书日特刊 ||《读书,灵魂优雅地行走》朗诵:姜林杉 作者:西子

    2021年第112期 读书,灵魂优雅地行走 作者:西子   主播:姜林杉 梁实秋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由此,我认为读书才是人生最大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