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寨,你的历史我读不懂 ‖ 二.关于“古百越瑶墙”
二、关于“古百越瑶墙”
元末,南江两岸栖百越,瑶民群居兰寨,为防水防盗建城墙,城墙长375米,由灰、泥、沙、黄糖浆混合成,坚固无比。万历年间,瑶民外迁,由汉人居,清末,因村民建房,大多被毁,余此段印证百越文明。
这段文字,山人真的读不懂。
第一,“百越”是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包括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句吴、于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百越族在长期与其周围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交往中,不断融合,至东汉三国时,百越族已逐渐消失。他们大部分混合到汉族之中,而一部分则发展为现今南方壮侗语族的一些少数民族。既然说兰寨这段墙体修筑在百越消失1000多年后的元末,与百越有什么关系?
第二,瑶族从湖南等地大规模南下,占据广阔的罗旁山区,大约是在元末明初,这时候,百越族已消失了1000多年。让已消失了1000多年的“百越”与“瑶民”共同生活在元末的兰寨,并一起修建这道墙体,专家们的想象力确实够丰富!
第三,“瑶民群居兰寨……万历年间,瑶民外迁,由汉人居。”专家认为,兰寨本属瑶人,万历四年(1576年)瑶人外迁,汉人才入驻。一般认为,汉人生活在平原,后来的瑶人生活在山区,刀耕火种,不足以自给,于是劫杀抢掠汉人。如果按专家们说,瑶人一直生活在兰寨,刀耕火种的瑶人是如何耕种南江河畔的广阔田地的呢?更重要的是,说兰寨是瑶人群居之地,史无记载。民国《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一·前闻志(一)·纪事(上)》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德庆州知州陆舜臣上《征剿立县议》,说德庆州与泷水地区的瑶人,在西山(西宁县)聚居的地方是:罗旁、下城、大力、小力、石龟、百片、古遂、逍遥、力洞。卷三十三《前闻志(三)·杂记》:猺甲分别叫大曲、龙湾、小洞、厂头、鹅参、甘竹、白水、白马、上下脉、云岭、杨梅、本栏。根本没有提到兰寨。
第四,“为防水防盗建城墙”。兰寨不是城池,何来城墙?这段墙体如今只剩下这么一点,说原来有375米,来自什么历史资料的记载?就算原来真的是375米,围起来的范围还没有足球场大。会不会是村子的围墙?或者就是这家当铺的围墙?当铺存放着大量的典当物,其安保设施当然非同一般。
更让我读不懂的是“万历年间,瑶民外迁”。历史明明记载着万历四年两广总督凌云翼率20万大军征讨罗旁山瑶乱,瑶人或被杀或归顺或逃到广西,怎么就变成了“外迁”呢?
山人认为,兰寨一直是汉人生产、生活的地方。汉人与瑶人的矛盾,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这段墙体是为了防止劫掠而建的,是村子的围墙还是大宅的围墙,它建于元、明、清甚至是民国中的哪一个朝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敬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