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大数据 参考论文

大脑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也是人类信息存储的载体。人脑中存储的信息,是有生以来的长时间积累,是艰苦学习和努力记忆的最后成果。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们不断幻想:何时才能将信息直接输入到大脑中而免去辛苦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令人期待的目标尚未实现之前,人们已开始想方设法简化学习的过程,将大脑存储的功能部分地转移到其他地方,如网络。因为,在信息时代,我们早就有了知识获取的神器——搜索引擎!

有了搜索引擎,我们不会的不知道的东西,可以随时从网络上获取,在网络上求助,甚至,一些非常复杂和棘手的问题,也能通过网络解决。这样看来,似乎的确可以不再需要我们用宝贵的脑容量来存储那么多的知识了。

大约在十年前,与一些信息技术老师讨论教学深度问题时,有老师就提出,很多内容不需要让学生去学,学生只要掌握基本操作就行了,以后遇到不会的问题,到网上一搜,就知道怎么解决了,而且这种即时学习的效率非常高。这个看法得到不少老师的认可,我那时虽然不赞同,但反驳的理由也仅仅局限于搜索只能帮助判断和了解,无法完成思考和分析。

我曾做过实验并举过例子,让学生和老师在具备网络搜索的条件下去完成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结果发现大部分人完成不了任务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描述都是问题,他们要么不知道是否存在某种方法能实现,要么不知道某个专业名词就是他需要查詢的关键词,要么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如果通过网络向“人”求助,通过笨拙而详细的描述,倒还是有人能够帮到他们的,但这已经不是借助网络本身来完成任务了,而是由他人来完成的。

这样看来,网络搜索弥补不了知识储备的不足。搜索引擎要基于关键词,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东西,连关键词都没有,往往也就无从搜索。知识还会影响判断,搜索的结果正确与否,还需要依赖自己的知识进行信息甄别,这个过程与你的搜索无关。搜索可以帮助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但可能解决不了知道不知道的问题,更无法帮助我们直接分析和思考。参考论文

有时候只是一瞬间,我们就能得出某个结论。常识和经验的形成,正是大脑对其中存储的信息综合运用的结果。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就没有这些经验的生成。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那个工程师在故障设备上画了个圈的经典故事。这个圈不是由手拿着粉笔通过机械运动形成的轨迹,而是在大量知识技能支撑下大脑活动的轨迹。

若干年后,接触到云计算和大数据,再回头看当年的讨论,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大脑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正是在于用它们来形成大数据!

知识储备是正确判断的依据。众多的判断结果又互相联系,让大脑形成网状交织的大数据,对其中某一点的触发,就可能激活另一点,这简直就是自动化的数据挖掘。

大脑不仅存储了知识,还存储了技能,存储了元判断结果,生成优化算法,形成思维方式,在思考活动中对各种储备进行进一步的搜寻、调用和综合分析。而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来源,很难想象没有储备的大脑如何进行创新思维。

要充分挖掘大脑的大数据功能,我们只能不断学习,为大脑增加知识储备。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227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