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文艺】万志勇/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作者:万志勇
一男一女经过相知相爱走到一起便成了家庭。走到一起的两个人要成为夫妻共同体,一起来建设这个家庭,没有矛盾分歧是不可能的。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特长,各人有各人的优势,各人有各人的主张。存钱,买房,人情,客往,穿衣,吃饭,小小的家庭,繁杂的事务,没有总理的事大,却不比总理的事少。遇事商量起来,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就要理论。家务事清官难断,理论起来,往往难有标准答案,其实很多事情本来就难分是非曲直。坚持个人主张,争吵不断,永不休止,矛盾就会加深,甚至散尽缘分。说不尽的公理婆理,其实家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
因爱走到一起,才有家庭。不要说相爱简单相处难。有了真爱,才能接纳对方。婚礼上说,无论对方如何如何,我都愿意。说说容易,关键在做。小小的分歧都不能认同,何谈践行婚誓?真爱对方,就会多想对方的优点,多想对方的好处,自觉自愿向对方靠拢;真爱对方,就会多想对方的理由,倾听对方的意见,心平气和同对方商量。有了真爱,就没有锱铢必较的心态;有了真爱,就没有不依不饶争论。道理是存在的,夫妻之间过于计较道理就淡漠了情分。谁能说得清家务事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谁该干多少?谁能说得清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谁该贡献多少?谁能说得清对双方父母赡养到什么程度才算公平?谁能说得清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谁的好谁的不好?谁能说得清谁该消费多谁该享受少?两人分开说,都不见得很好,而有了感情,配合起来做才会真好。有人说,爱情发生在双方不分彼此的时候,矛盾发生在双方一定要分清彼此的时候。这话还真有道理。
处理和子女的关系也不是只可以讲理的。孩子小时,他们不懂理,你无处讲;孩子叛逆期,他们不讲理,你无法讲;孩子大了,羽翼渐丰,他们不屑于跟你讲,你不能讲。还是靠感情,靠亲情,尽到抚养责任。如果你想引导他们,讲理的效果收效甚微,还是靠情感打动比较靠谱。
两人走到一起建立家庭,是个缘分。所谓珠联璧合只是良好祝愿,要真正融合到一起,需要一个过程。通过耳鬓厮磨的浪漫相恋,走过热闹婚礼的猩红地毯,回到小家的卧室和厨房,拿起锅碗瓢盆,想起衣食住行,生活才算开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喜欢的一个人,要接纳一个人和自己在一起过日子,需要慢慢磨合。互相靠拢很重要,互相忍让宽容更重要。对对方的缺点,最好是改变他(她),实在改变不了,如果真爱还在,就去适应他(她)。真爱对方,爱他(她)的优点,也要爱他(她)的缺点。当然这个缺点不能是大的原则问题。只要不是危害公众的问题、爱情忠诚的问题、信任危机的问题、家庭责任感的问题,生活小节的问题大可不必太计较,也没有必要讲大道理,能容忍就容忍,能迁就就迁就,家庭里的很多问题都是靠容忍才可以解决的,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在家庭里,好胜心不要太强,不能事事都抢先机,次次都占优势。让一次就是一次情感付出,让一次就是一次情感积淀,让一次就给对方一个值得回味值得永久记忆的感人细节。要想清楚一个道理:让了对方,并不算输,因为同处在一个共同体,让的是你的爱人。
建设家庭,两人要齐心。家和万事兴。建设家庭,不靠喋喋不休的争辩,靠双方的责任感和真诚奉献。很多人对婚姻有许多期盼,希望得到爱情、富贵、藉慰、宁静、快乐、健康。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想要的东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如果双方都能自觉地去奋斗,去给予,去爱抚,去思念,那个空盒子就会日渐丰富,你的期盼就一定会实现。“思念”十分重要,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爱意和每天必做的功课,是相互爱慕的基础和相互牵挂的前提,是庄严的承诺和神圣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不是简单的一句承诺,责任是时时刻刻的爱抚,是一生一世的关怀,是疲惫时的一杯热茶,是病痛时的一句问候,是炎天暑热的一杯冷饮,是寒冷冬夜里的一件热衣,是远行之前絮絮叨叨的叮咛,是推开家门后扑面而来的饭香……
保加利亚哲学家瓦西列夫的《情爱论》中有一段话很值得回味:“爱,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因此,“爱建立的心理基础就是关系和属性审美化,彼此偶像化。既然如此,就需要有一种静观的态度,而婚姻的精细化,则是爱的大忌”。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爱建立的基础应该是彼此的审美化和偶像化,当爱走过朦胧期,撩开神秘面纱之后,就需要责任和宽容作为必要的补充,从而使之得以沉淀和延续。特别是爱的结晶成为家庭之后,更应该用“求大同、去小异”的模糊来让爱更加完整,而不是据理力争、斤斤计较地去损害它。家不是讲法论理的场所,家是讲爱的地方,是讲忍让宽容和责任奉献的地方。
作者简介
图片:网络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