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管理:颠覆知识管理,利用方法管理构建个人方法系统(附57页文件下载)

重要说明

1.写作基础:我们目前已经整理了500多套思维方法,横跨三大领域。本文的写作基础来源于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2.思维方法:我们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大家常说的思维框架、思维模型、方法策略等等,我们统一称为思维方法,有时会简称方法。

3.附件下载:本文的方法管理系我们的第二大理论体系,共计1.5万余字,建议收藏。并且,考虑到大家的阅读压力,已经制作成PPT,文件获取方式见文末。同时,为促进国内方法管理的发展,本文件1.0版本公开分享,供其它优秀群体参考。

01
优秀的人都热衷于积累思维方法
成功学大师总是说,不要学习太多的方法,只要精通一种方法,你就能成功。
然而,世界上不少卓越者都热衷于掌握多种方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一名普通的律师到世界知名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认为他一生受益最大的就是掌握了100多种思维模型,让他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和财富。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同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也把自己一生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原则。他用几十年时间,一共建立了500多条原则,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瑞·达利欧:拥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则,你就拥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秘诀。
作为思维方法库的提出者与实践者,席文举先生也以自己的丰富思维方法改变了自己命运。本来数学专业毕业的他,凭借广泛积累的思维方法却在传媒做得风生水起,一举登顶为“中国都市报之父”。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成就之后,他认为自己成功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的思维方法,而其他同行没有取得耀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法太少。
席文举:如果你的思维方法库储存太少,没有先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几个老式的落后的思维方法,经常派不上用场,大多数信息来了你都束手无策,麻木不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灵感爆发,你的思维方法库真的就是贫穷落后了。
显然,越是优秀的人越不会拘泥于一种思维方法,他们更喜欢驾驭多种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勤奋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方法,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他们的一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方法。

李善友老师:“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做任何事都需要思维方法方法,今天我们很多人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各种思维模型、思维框架以及方法策略。
但是这里面隐藏着一个重要问题,被很多人忽视了:面对如此之多的思维方法,自己应该如何管理它们呢?
截止目前,我们也搜集和整理了500多套思维方法,而且后面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又该如何管理它们呢?
02
主动管理方法,才能应对复杂的人生
实现目标梦想,你需要大量的思维方法。
解决各种问题,你需要大量的思维方法。
有效提升自我,你需要大量的思维方法。
无论你从事什么,你的一生都需要大量的思维方法。缺少好方法,会让你的行动低效或失败。
没有有效的思维方法,很多人努力学习百倍,成绩却不及他人十分之一;没有有效的思维方法,不少人投入大量资源,换回的却是赔得倾家荡产;没有有效的思维方法,大量的人忙碌一生,却只能以平凡庸碌结束一辈子。
成功始于积累,优秀的人在他们成功之前,都广泛地学习,有计划地掌握大量的思维方法。查理·芒格、瑞·达利欧、席文举、埃隆·马斯克他们一生都广泛涉猎各大领域,积极掌握大量的思维方法,为他们的成功做准备。而大多数人只是埋头苦干苦学,从来不知道积累思维方法。他们的人生从来是如此的被动,以致于经常伴随着忙碌和失败:
  • 知识就是力量,掌握足够的知识就够了。

  • 跟着优秀的人学,他能成功我也能成功。

  • 天道酬勤,坚持到底我就能成功。

然而面对新问题时,他们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四处找方法。平时没有积累足够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在困境时完全被动,失去了主动解决问题的准备,慌乱应对。
优秀的人都善于主动积累方法和管理方法,他们早已为人生的各种问题准备好解决方法。他们的头脑之中如同武器一样,早已储备了超越常人百倍的思维方法。面对旧问题时,他们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法;面对新问题时,他能巧妙地想出方法化解危机。
他们坚信,做任何事都需要讲究思维方法。没有足够的思维方法,会让他们的计划落空,行动失败,所学的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方法管理:
  • 自己掌握了多少种思维方法 ?

  • 未来需要学习什么思维方法?

  • 怎么有计划地学习思维方法?

……
主动的思维方法方法管理,让他们拥有了一系列的成功秘诀,坦然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
相比于知识管理,职场人更需要的是方法管理。怎么进行时间管理、怎么快速提升自我、怎么进行高效工作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好方法管理 ,为职场各种问题提前做准备。
遗憾的是,我们对思维方法和知识混淆不清,错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来管理思维方法。
03
认识方法:你究竟是在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知识?
思维方法属于知识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混淆不清,以致于我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知识问题上,认知和行为严重失调。
一方面,我们有时认为方法不是知识。所以很多人会说,掌握思维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不要只学习知识,要多学习思维方法。
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把思维方法当作知识,对思维方法进行粗暴的知识管理。一个知识进入知识管理流程之中,往往会被以收集→整理→学习→分享→实践流程走完;而一个思维方法进入知识管理流程中,同样也会被这样粗暴地处理,完全忽略了方法的自身特性。
显然,我们对思维方法的认知混乱,造成了方法被当作知识管理。

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1.事实知识(know-what)
事实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知世界,例如,中国的历史事实、人口统计数据、各地风土民情……
2.原理知识(know-why)
原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和社会运转的法则,例如,牛顿三大定律、市场供需规律、矛盾规律……
3.技能知识(know-how)
技能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和世界,例如,怎么阅读一本书,怎样做好财务工作,如何经营公司……
4.人际知识(know-who)
人际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获得帮助,例如,工作遇到困难,知道该向谁求助;生病了,知道及时寻求哪位医生帮助……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思维方法属于技能知识,它是知识的重要部分之一。但是,思维方法与其它知识不同,它所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利用知识管理来管理思维方法,显然是忽视了这种差异性,认为它们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从知道到做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任何知识要运用到实践,就要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否则,知识就永远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李善友老师:“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思维方法与其它知识这种根本的不同,决定了它不能简单地被当作知识进行粗放式管理,至少目前的知识管理理论不能满足方法的管理。


而对于职场人来说,利用知识管理来管理方法,存在种种弊端:
一方面,职场人不是学院的知识理论研究派,他更需要的能用于实践的思维方法,丰富的知识并不能帮助他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的理论仍然是学院派式的理论,强调知识积累,不利于商业创新,是否适应职场值得争议。
如果我们把作为技能知识的思维方法与其它知识进行混合粗放式管理,将会产生很多错位,造成思维方法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知识以碎片化出现,思维方法以结构化存在

如果说碎片化知识通常以散乱的状态出现的话,那么每一个思维方法往往是以模块形式出现的。我们过去已经讨论过,每一个思维方法由道、法、术、器构成。
  • 道:思想理念与底层逻辑

  • 法:实现目标的规划决策

  • 术: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论

  • 器:提升效率的工具资源

道法术器是一套从理念、规划、技术到工具的方法论体系,能够帮助我们从结构上理解和掌握思维方法。平时,我们学习思维方法,都能将它们从道法术器四个层次进行分解和学习。
同时,每一个思维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它的产生背景。很多人在理解和使用方法时,往往会忽视它们的背景,造成巨大的错误。我将问题、作者、条件、案例称为思维方法的背景四要素:
  • 问题:该思维方法因什么而被创造出来,可以解决什么范围内的问题,它的用途是什么,可以实现什么目标……

  • 作者:思维方法因人而存在,了解作者是如何创造出思维方法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它。

  • 条件:没有万能的思维方法,我们使用思维方法之前,必须注意它产生的条件、使用条件以及个人自身条件

  • 案例:判断一个思维方法是否有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它的案例。优秀的案例不仅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参考价值,也能增加信心。

结合道法术器模型和背景四要素,我们便进一步了获得道术法器全景模型。该模型既能帮助我们更全面认识思维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识别一个思维方法的有效性。比如,很多成功学导师经常夸大宣传他们的思维方法,对任何人都有效。如果我们利用道法术器全景模型进行考察,就非常容易识别他们的思维方法的局限在哪里。
04
方法管理本质是管理什么
知识管理的是知识,那么方法管理需要管理什么呢?
答案好像十分明显,当然是管理方法啦。然而,这只答对了一部分。
事实上,方法具有多种属性,我们所管理的方法只是形式。而方法管理真正需要管理的是知识管理 、能力管理、思维管理和行动管理。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方法管理的基础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思维方法属于知识的一部分。大部分思维方法都是以知识形态进行传播和交流的,我们获得他人的方法也是通过书本、资料、音频等这样的知识载体。
在进行方法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借用知识管理的手段来管理方法。广泛搜集各种方法,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到最后的方法分享和运用,方法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流程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方法管理所管理的是活的方法。知识管理认为,收集知识是用于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方法管理不仅仅认为收集思维方法是用于完善个人的方法结构,还认为思维方法是连接优秀内容和优质人脉的中心点。
连接优秀内容:发现更广大的世界。
创造每一个思维方法的背后,一定关联着更优秀的内容,包括书籍、课程、自媒体账号。通过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获得更丰富的内容和认知。
连接优质人脉:建立优质人脉圈
思维方法是人的思维方法,创造它的是优秀导师,使用它的是优秀同伴。我们以思维方法为介绍人,能够高效识别优秀的人,建立更优质的人脉。有了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能及时连接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帮助。
然而,就此认为方法管理就是知识管理,往往会一叶障目,被它的知识形式所迷惑。

能力管理:能力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方法

在能力素质模型之中,知识、技能、素质、天赋共同组成了能力重要部分。而方法是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我们获得任何能力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天赋无法习得,素质难以短时间突破,而方法的习得相对容易。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也是提升能力的快速捷径。当你习得某种方法,即意味着你已经获得了某种能力。我们很多的能力培训也往往是在提供了相关知识之后,就把重点放在方法教育和练习之上。不是其它不重要,而是方法是能力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管理方法实质上也是管理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职场人,他的一生需要掌握三种不同层次能力:
  • 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人能力的基础,它可以广泛通用,包括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个人职场立足之本,包括会计、编程、设计、金融等能力

  • 团队能力:团队能力能帮助我们如何与他人协作、沟通和领导别人,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团队沟通等等

我们所整理的500多套思维方法,横跨三大领域,涉及25个主题,恰恰与这些能力相对应。我们对这些思维方法进行管理,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管理。通常对方法的学习,习得不同领域的能力;通过对方法的练习和改进,提升已有能力的水平。

思维管理:方法管理是为思维创造智库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决定了我们怎么思考。
为研究我们如何思维,Jonathan Baron 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搜索推论框架”。该框架认为我们遇到问题时,会首先搜索大脑已有的可能性方案。
我们进行方法管理,实际上就是为我们的思维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方案。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所管理的思维方法库就会自动呈现出无穷无尽的方案。相比于缺乏方法管理的人来说,他们费尽力气找到的方法往往只能得到仅仅合格的方案,而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优秀的方案。
我们从问题、思考、决策、行动四阶段,来看这个智库如何发挥作用:
  • 问题:平时,我们往往会基于问题或目标去学习和掌握思维方法,来补充个人的思维方法库

  • 思考:一旦问题发生时,我们输入信息,主动搜索匹配的思维方法

  • 决策:如果匹配到对应的思维方法,我们就执行;如果没有匹配到对应的思维方法,我们会继续搜索思维方法或者自己创造思维方法。

  • 实践:任何思维方法,只有在实践之后才会有价值。能否掌握思维方法,也需要我们实践之中获得反馈和优化。

显然,我们要想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就必须合理地管理它,为它提供充足的思维方法。

行动管理:方法管理是为实践提供行动模板

普通人往往总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改变命运。然而,没有方法论的勤奋,只能走向平庸。
相反,精英群体往往都是方法控,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论,掌握了许多做人做事的方法,用以高效地实现和达成自己的目标。
我们积累思维方法,进行方法管理,建立思维方法库,实际是在为自己的行动提供框架和模板。利用优秀的思维方法,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我们讨论思维方法,一定是讨论可以实践的思维方法。只有去指导和管理我们的行动,思维方法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思维决定行动,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决定你的最佳实践是什么。那些做事毫法章法、随心所欲的人,往往就是因为缺少优秀的思维方法,造成行动没有实效性。
同时,思维方法为行动提供指导,行动也反作用于思维方法。当我们对方法进行管理时,就会主动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今天的思维方法琳琅满目,但是一个思维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就需要自己在行动中得到检验。
只有实践,我们才能获得自己的思维方法。主动进行方法管理,就不会让每一次行动都毫无价值。行动成功时,我们总结思维方法;行动失败时,我们吸取教训,创造新的思维方法。

小结

方法管理是综合管理,横跨知识管理、能力管理、思维管理和行动管理。同时,方法管理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所管理的方法能用于实践,也要求管理者勤于实践。.
05
很多人为什么做不好方法管理
既然方法属于知识的一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技巧来管理方法:先搭建框架,然后填充方法呢?
这种做法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忽略了方法管理的特性。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方法虽然属于知识的一部分,但是它拥有自身的特性,涉及知识管理、思维管理、能力管理、行为管理四部分。现有的知识管理技巧可以借鉴,但并不能完全套用到方法管理之上。
个人进行方法管理,不仅需要打破原有的固有观念,而且还需有10倍的努力以及克服自身的偏好。

1.掌握方法需要跨学科学习

方法学习不同其它知识学习,它是跨学科学习。
查理·芒格掌握100多种思维模型,他研究了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完全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 · 斯克被称为改变时代的伟大人物,他同样是跨学科学习者。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广泛阅读,涉及物理、工程学、产品设计、商业、科技和能源、编程、宗教、编程、小说等许多领域。
然而,我们的教育通常是分科学习,学化学的学生不需要懂商业,学艺术的学生不需要懂数学,学财务的不需要懂设计。如果你懂了,那么你就会打上“不务正业”的标签。
狭隘的专业化和学以致用,是大多数人难以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正当理由”。
巴克敏斯特 · 富勒: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普遍认为越狭隘,越专业,越有逻辑性,但同时,我们已经失去了综合理解能力。专业化让人孤立、困惑、徒劳无功。
传统观点认为,在一个领域钻研越深越专业,你越容易成功。然而,Dean Keith Simonton在研究了 20 世纪最顶尖的 59 位歌剧作曲家之后发现,“最成功的歌剧作曲家的作品往往集百家之长……通过跨界训练,作曲家能够避免过于专业(训练过度)导致的死板。”
知识管理认为,知识永远学习不完,你必须时刻学习有用的知识。然而,编程出身的乔布斯沉迷书法课,却造就了微软难以媲美的苹果字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从来就没有无用的知识和方法。
方法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管理,它涉及的领域会非常多,远远超出了很多人学习的范围。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法,除了像查理·芒格这样的人物,大多数人是无法知道它们,并熟练掌握它们的。毕竟,博学多才只属于少数人。

2.方法获取难度大

虽然研究思维理论的非常之多,但是具体的方法通常都是以零散的状态存在的。
它不像专业学科一样有着明确的知识框架,而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散落着每一角落。一千个成功的人,就有一千种方法。遗憾地是,大多数的方法并不被我们知晓,被遗忘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思维方法库定律之二:一个人思维方法库里的思维方法,有两个来源:一是学习别人总结出来已经证明很好的思维方法;二是自己从生活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
除了自己实践总结而来的思维方法,我们大多数的思维方法是从学习别人而得来的,其主要渠道包括书籍、课程、演讲、视频、文章、资料等等。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今天的网络之中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思维方法。方法如此之多,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寻找到任何方法。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思维方法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获取思维方法需要一定的成本。今天,我们知晓一种思维方法,往往取决于朋友推荐、商业宣传以及自己搜索。
  • 1.朋友告知

邓巴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最多只能结交150个朋友。朋友太少,你的信息面自然会受到约束。
  • 2.商业宣传

个人注意力有限,一个人只能关注到那些被广泛宣传的书籍、课程、视频等等
  • 3.自己搜索

寻找思维方法的主要途径还是自己搜索,但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一方面,搜索需要适合的关键词,个人的认知有限,无法知道相关的关键词;另一方面,信息与知识的质量参差不齐,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寻找和分辨。
同时,今天是APP的时代,它们都相对独立封闭。搜索引擎再也不能像搜索网页一样,去快速搜索每一个APP的优质思维方法。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各家APP的封闭也造就了更多的信息孤岛。在信息孤岛之中,你获得的思维方法将非常受制于平台本身的定位。
显然,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方法管理,我们都陷入了一种“丰富的短缺”尴尬境地。虽然在互联网之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方法,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3.在信息茧房中的固步自封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我们经常认为,只要自己每天吸收足够的信息,就能保持大脑的足够开放。
然而,实际上我们只喜欢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大量屏蔽无兴趣的重要信息。
2006年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人们因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在思维方法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同样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只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而忽视了真正适合自己和真正需要的思维方法。比如,我曾认为利用APP进行记录是非常高效的行为,主动屏蔽了大量的纸质方法。然而在大量整理思维方法之中,我渐渐发现纸质记录的方便、灵活以及自由。
另外,思维方法运用是求新求活的过程,即你的思维方法越创新越灵活,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遗憾地是,很多人把思维方法的运用归结于刻意练习,仅仅追求熟练一种思维方法,主动回避学习借鉴其它优秀的思维方法。无疑,他们是在作茧自缚,丧失了更广阔的思维方法视野。
我们在整理大量的思维方法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了不同思维方法的魅力,大大地拓宽了自己的方法视野,对思维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果信息茧房是我们自己自觉地选择,那么信息喂养就是机器对我们的迎合。今天的内容平台早已进行机器算法推送时代,它们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兴趣以及需求来推送内容。它们能够不断推荐你喜欢的内容,让你的信息茧房越来越牢固。长期以往,你看似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个人的思维方法视野越来越窄,得不到突破。
小结
跨学科学习、方法获取难度大、个人难以突破的信息茧房,依靠个人进行方法管理困难重重。它不仅要考虑获取成本,还需要个人自我突破以及改变原来的习惯。讨论到此,我们似乎已经走入到了一个死胡同,无路可走。
06
利用耕作重塑路径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如果回到问题的源头,我们就会发现大家仍然在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思维方法管理。利用搜索获取方法以及订阅账号推送方法,都是知识管理常用的技巧。然而,在方法管理中却未必奏效。
在《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中提到,我们有三种主要途径来获取信息:搜索、喂食和耕作。前面我们已经分别讨论了搜索和喂食两种途径,虽然它们是知识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在方法管理中是低效和固步自封的。相反,耕作方式更适合方法管理 。
信息耕作是指,信息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创建与整合,在这些地熟知的地方,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显然,在信息时代,信息耕作比搜索和喂食更加高效方便。我们社群式方法管理正是基于信息耕作理论,重塑了方法管理的路径。
在我们的实践之中,社群式方法管理将比个人方法管理更加具有优势:
1.高效获取
信息泛滥,到处充满了信息噪音。虽然今天的思维方法琳琅满目,但是你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却不简单。大量优秀的思维方法不是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就是没有足够的宣传致使无人问津。
你所能找到的思维方法,往往只是那些在商业上高调宣传的思维方法,或者个人运气所遇到的。大部分思维方法将如同埋藏在海底的宝藏,永远不见天日。
思维方法定律之十:“库无完库”定律
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库里,都不可能将人类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科学思维方法全都学习收集起来,应有尽有,完美无缺,成为一个“万能思维方法库”。
社群式方法管理通过持续不断地挖掘优秀的思维方法,以数据库的形式沉淀思维方法,让大家能够更高效地发现各种思维方法, 不断完善个人的思维方法库。虽然我们无法收集到世界所有方法,但是社群式方法管理所收集的方法已经远远超出个人数十倍以上,大大降低了思维方法获取成本。
2.拓宽视野
一个人见识了足够的思维方法,他自然不会被各种“神奇”的成功方法所迷惑。
“独创魔鬼训练法,21天全面提升个人效率”、“十年销售兵法,业绩爆增600%”、“七天速成法,高效掌握英语”……
我们总是很容易被各种精心包装过的思维方法所诱惑,盲目相信这些方法的神奇之处。如果你见识过足够的思维方法,你就会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旧方法的重新组合、迁移和优化。
很多人一味坚信,导师所教导的方法能够帮助自己走上人生巅峰。本质上,其实是他的思维方法视野不够,将它当作人生成功的唯一方法。
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
同时,一个人的思维方法视野越广,他的脑子就越灵活。面对一个问题,你掌握的思维方法越多,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更加宽广,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也越灵活。
社群式方法管理是群体的方法智库,它提供了大量的思维方法,可以极大地拓展个人的方法视野,启发智慧。以我们为例,目前已经整理了500多套思维方法,横跨三大领域,涉及25个主题,在每一个主题之下,我们提供了多套不同的思维方法供大家选择。
3.聚焦实践
很多人利用知识管理的技巧来管理思维方法,往往容易陷入“只整理不运用”的怪圈之中。他们不知道,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为了运用,去创造价值。我们将方法管理从个人知识管理之中独立出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聚焦于实践。
社群式方法管理运用熟练的信息技术,以更低的管理成本共享各种思维方法。在经过萃取和整理之后,它所提供的思维方法已经经过高度整理和明确分类。大家可以数据库中直接提取使用,将重心放在思维方法的运用之上。
思维方法最大的用处是实践,方法管理本身不为了管理方法,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创造价值。社群式方法管理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繁杂的方法管理之中解放出来。
4.连接创新
思维方法定律之十一:思维碰撞沙龙定律
经常和几个兴趣爱好相同又思维活跃的人聚在一起,交流信息,探讨问题,互相启发,就会形成思维的碰撞,触发灵感。搭建这种思维碰撞沙龙,可以营造提升个人思维境界的环境。

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是融合,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连接是创新。

思维方法像锤子剪刀一样,是我们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但是,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单一的思维方法容易灵感枯竭,失去创意。不同的思维方法相互连接,可以产生新的思维方法。有时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单独的个人都无法解决,但是把大家号召起来,集思广益,往往就能产生非常好的方法。近年来一直被提倡的“头脑风暴”,就是把不同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启发,共同寻找方法。
社群式方法管理就是把有着共同兴趣的、不同行业的人聚集起来,相互合作、分享,实现创意和创新的跨界融合。社群式知识管理如同思维方法的宝库,它本身不仅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法,而且连接到不同的人,可以非常好地进行方法创新。遇到问题时,你既可以连接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连接不同的人,来创造新的方法。
小结
社群式方法管理是利用群体的力量进行方法管理,突破了个人局限,更强调实践。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思维方法的管理效率,也为思维方法提供了交流和创新平台。
07
什么是社群式方法管理
什么是社群式方法管理?
过去我们顾名思义,认为社群式方法管理就是利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方法管理。这也是大多数社群式方法管理最终沦为资源群的原因,将思维方法当作资源来管理,最终像图书馆管理图书一样,成为了资源管理。
经过我们实践总结和学习,目前我们认为社群式方法管理是:
在实践社群中,沉淀方法,深研理论,为成员的决策与实践高效提供优秀的思维方法。


显然,社群式方法管理有着强大的优势,它能够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学习和掌握优秀的思维方法。但是,同时它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1.群体必须为实践社群
不是任何社群都可以进行社群式方法管理,社群必需为实践社群。大家拥有共同的兴趣、目标或需求,才能进行社群式方法管理。筛选成员虽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进群门槛来吸纳会员。
2.作为产品进行建设
社群式方法管理是为成员的决策与实践服务的,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产品的属性。我们必须以产品的心态和产品的视野来打磨它,让它更加好用。社群式方法管理是基于产品运营和商业规划来建设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问题。
3.建立自己的独特体系
管理方法只是基础,你还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特体系。目前,我们已经在大量的思维方法基础之上,建立了123体系:一个超级思维方法库、两大理论支持、三大产品结构。
4.成员需要终身学习
世界在进步,实践在继续,我们的思维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社群式方法管理所提供的产品不是已经完美成型的产品,而是一个持续迭代更新的产品。这就需要成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怀着归零心态,不断吸收新的思维方法。而社群式方法管理不仅提供了学习资料,也创造了共同学习的氛围。
社群式方法管理不是一盘散沙式管理,而是系统化的整理和创造思维方法。它一旦形成,就具备了自己的生命体系,别人无法进行模仿。
08
怎么进行社群式方法管理
它并不是对方法的单一管理,而是数据库+理论+社群的系统化管理。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将社群式方法管理分为三部分:
思维方法库:
我们将思维方法库分为超级思维方法库和个人思维方法库,超级思维方法库用于整理各种思维方法,为个人思维方法库建设提供大量的方法支持
实践社群:
实践社群吸纳优秀的成员,进行轻运营,用于交流思维方法,收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方法管理。
理论体系:
积极进行理论探索,促进社群式方法管理不断向前推进。同时,构建更先进的理论,帮助大家理解和运用思维方法。
经过以上的讨论以及我们的实践,我认为社群式方法管理可以总结为“社群式方法管理三环模型”。它分为超级思维方法库、理论体系和个人思维方法库三大部分。

1.超级思维方法库:沉淀群体智慧

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库称为个人思维方法库,那么群体的思维方法库我称之为“超级思维方法库”。它不仅拥有更多的思维方法数量,而且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库+实践社群+理论体系。
超级思维方法库是社群式方法管理的方法基础,也是各种思维方法的精华。我们会从收集需求、搜集方法、萃取精华、沉淀共享四大步聚来建设它:
1.收集需求
社群式方法管理始于成员的需求,无论是成立开始方法管理之前还是方法管理建设之中,我们的工作都是围绕成员的需求展开的。一般来说,对思维方法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提高工作效率
  • 提升个人成长
  • 增强思维能力
  • 建立个人方法论
  • ……
当然还有一些学习需求,但是我们认为思维方法应该立足于实践。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思维方法,我们会暂时不作考虑。在众多的需求之中,我们会优先考虑那些具有实践性的需求。
2.搜集方法
确定成员需求之后,我们就会根据成员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学习,有计划地进行思维方法搜集。搜集是大范围的寻找,主要包括三种途径:
1.主动搜索:
目前各大平台的内容相对独立封闭,为避免遗漏错过,我会利用搜索引擎在各大平台内进行搜索,平台包括简书、知乎、公众号、今日头条、幕布、印象识堂等等
2.被动订阅
现在各大平台都是向用户主动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经常关注某个领域,它就会经常推送相关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兴趣,屏蔽无关内容,会让获得更优秀的思维方法。
3.主题研究和跨科阅读
为避免被动,定期进行主题研究和跨科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主动获取更多的方法。一个主题研究往往能获得许多思维方法,而跨科阅读能收获很多不一样的思维方法。
三种途径相结合,既可避免过于被动,被机器喂食,也能够在方法搜集上不断进行突破,获取更大的视野。
如今的思维方法数不胜数,那么我们需要搜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呢?
对于思维方法使用者来说,最好的思维方法就是有效。为此,我们在实践中确定了三大维度,来评定每一个思维方法的质量:
1).实践维度
不同于查理·芒格的大多数思维模型,我们的超级思维方法库立足于职场人的实践。那些能满足日常职场工作和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我们重点收录的对象。
2).可行维度
一个思维方法是否可行,决定了它能否被用于实践。很多成功学方法虽然表面让人热血沸腾,但没有实际效果和科学依据。我们收录时,也会考虑思维方法的来源、创造者的背景、方法普及程度等问题,来决定它的可行程度。
3).创新维度
思维方法创新是活用思维方法的表现,它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方法视野。除了收录经典的思维方法之外,我们也会收录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法,供大家参考。
综合考虑三大维度,精选优秀的思维方法,最大程度上确保超级思维方法中的方法质量。
3.萃取精华
获得思维方法之后,我们还要进行萃取。
对于如何萃取方法,不少人认为思维方法应该详细,利于学习。但是,我们认为思维方法主要是用于实践,它应该简洁。信息化和碎片化时代,大多数人并没有深度阅读的习惯。如果思维方法萃取过于长篇大论,最后只能成为书架上的图书,永远不被人打开。
吴军在《信息传》里写道,用更少的能量传输、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面对大量的思维方法,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利用最小的成本传递大量的思维方法。
因此,在萃取的过程,我们坚持了两大原则:
精炼核心
以实践为宗旨,我们除冗删繁、萃取精华,大胆地删除了很多思维方法的细节,每一个思维方法仅仅保留了其核心部分。即便将来,我们所整理的思维方法越来越多,也能保证大家能够时常打开它们。
简洁直观
结合碎片化时代的阅读习惯,我们对每一套思维方法进行高度精练,简洁设计,每一套思维方法坚持用一张卡片进行介绍。相比长篇大论的文字,它更加直观,没有过多的废话,直指思维方法的核心。既方便大家查阅,也方便大家日常的实践。
相对于数百本书籍和课程,我们的思维方法库非常简洁,可以轻松地阅读和查看,大大减轻了大家学习的压力。
4.沉淀共享
在知识管理里,所分享的通常是知识内容。而在方法管理所共享的是,不仅仅是优秀的方法,还有优秀的内容和优秀的人。
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思维方法是连接优秀内容和优质人脉的中心点。通过思维方法库,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思维方法,更是丰富的内容,以及优秀的导师和同伴。在方法共享体系内,你可以构建自己的方法网络。
为方便大家提取,共享形式一定不能太复杂,需要尽量保持简单。
我们共享的方式分为思维卡片和印象空间,思维卡片以简洁精练的设计方便大家在实践中提取思维方法,而印象空间作为思维方法的深度沉淀和创新。
思维卡片是印象空间的精简版,印象空间是思维卡片的辅助版,提供参考文章和方法来源,可以自由搜索。两者协同发展,共同组成了一个即精简又丰富的思维方法库。
2.个人思维方法库:构建个人的方法智能支持系统
方法管理是为了实践,我们的超级思维方法库建设一旦成功,它将直接为个人思维方法库提供大量的思维方法资源。
一个人要想掌握更多的思维方法,他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而超级思维方法库是个人思维方法库的源泉,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思维方法,供个人学习和实践。
怎么提取思维方法
为了方便大家提取思维方法,我们已经通过分类、编码、搜索、组块等多种形式来共享思维方法。每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来提取思维方法,将它融入自己的思维方法库。
分类:所有的思维方法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在大家遇到问题时,可以在分类中查找对应的方法。
编码:每一个思维方法都有自己的数字编码,可以用编码进行查找思维方法
搜索:借助印象笔记空间功能,我们可以自由搜索任何思维方法
组块:人类最容易记忆的图片和组块,我们使用图片对每一个思维方法进行组块,更方便大家在使用时想起来。
通过多种方式的提取,超级思维方法库极大地降低了大家提取思维方法的难度,以更高效的方式传递思维方法。
个人的方法智能支持系统:你的第二套方法智能支持系统
当个人从超级思维方法库提取群体智慧之后,便会充实个人思维方法库的思维方法,获得比过去更多的思维方法。
那么,他解决问题将拥有更多的思维方法,变得更加高效。以前,我们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现在,我们会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关于这点,我们前面已经有过提及:
1.问题:平时,我们会基于问题和目标进行学习,不断建设自己的思维方法。一旦遇到问题,我们将会启动两大思维方法库
2.思考:首先,我们主动搜索匹配自己的思维方法库,寻找合适的思维方法。如果没有,我们将会在超级思维方法库寻找合适的思维方法。
3.决策:如果匹配到对应的思维方法,我们就执行;如果没有匹配到对应的思维方法,我们会继续搜索思维方法或者自己创造思维方法。
4.实践:思维方法,只有在实践之后才会有价值。能否掌握思维方法,也需要我们实践之中获得反馈和优化。
不同的是,前面只是围绕个人思维方法库所进行,而现在是围绕超级思维方法库和个人思维方法库同时进行。
如果有人阅读过《原则》这本书就知道,这就是世界顶级投资家瑞·达利欧所说两套决策体系:
我发现我可以这么做,方法是以算法的形式把我的决策标准表达出来,而我可以把这些算法植入我的计算机。我同时运行着两套决策体系——头脑中的一套和计算机中的一套,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计算机能够比我做出更好的决策,因为它能处理的信息比我多很多,而且它能够不带感情地以更快的速度处理这些信息。这让我以及与我共事的人可以逐渐深化我们的认识,提高我们的集体决策质量。我发现这样的决策系统(尤其是在实践可信度加权的情况下)是极其强大的,它将快速且深刻地改变世界各地的人们做出各种决策的方式。我们的原则驱动型决策方式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经济、投资与管理决策,而且帮助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更好的决策。
他将自己的方法智能化,从而获得第二套决策体系。同样,我们依托于社群式方法管理,组建了两套思维方法库:超级思维方法库和个人思维方法库。不同以往,我们将是建立在群体智慧之上思考和实践。两套思维方法库相辅相成,共同帮助我们高效成长。它既有帮助我们借助群体智慧高效做事,也能帮助我们不断“借假修真”。
  • 借智做事:借助群体的智慧,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 借假修真:借助他人的方法,来不断打磨自己的个人方法论
如果进一步探索,这将是一套系统化的个人方法智能支持系统,可以更高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虽然现在它还不是非常完善,但是非常值得我们在后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3.理论体系:以理论突破实现爆发式成长

纵观很多知识型社群,他们不是被轻易模仿,就是沦为资源群。归结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缺少自己的理论体系。
陈功(著名智库学者、中国信息分析领域权威专家):
历史在发展,知识也在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论文和书籍叠层架屋,我们传统的学术体系,各种浩如烟海的知识早已经越积越厚,在这种知识体系中前进,只是在一个点上去追寻、去挖掘,就如同矿工挖煤一般,刨出的隧道越来越深,周围却越来越黑,越来越窄,创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想要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识,让别人佩服,就必须打破系统和系统的边界,走出线性思维的局限,发展系统之间的融合与交融,建立新的结构。
社群式方法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搜集和整理方法,还需要进行理论创新。面对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法,我们需要摆脱传统的方法观点,创建自己的理论来驾驭它们,形成有序发展的独立系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在实践中你所遇到的新问题,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目前的理论体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在遇到问题之后,不断学习和探索而构建的:
在整理了大量的思维方法之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思维方法,我们引入了席文举老师的思维方法库理论,重新构建了自己的超级思维方法库体系。
在面对如何管理大量的思维方法问题时,我们摆脱了知识管理理论,首创了“社群式方法管理”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创新。目前两大理论不断驱动着超级思维方法和个人思维方法库的建设,帮助我们在未来做到更好。同时,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与其它社群区别开来。
小结
超级思维方法库为个人思维方法库的建设赋能,提供大量的方法支持。理论体系指导超级思维方法库和个人思维方法库的发展,不断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跃。三者相互协同,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同时,社群为三者提供有效的反馈和交流,共同促进良性循环。
09
总结
社群式方法管理为个体获得群体智慧提供了平台,一个人能够快速学习大量的集体智慧,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个人也能借助超级思维方法库,广泛连接更优秀的内容和更优秀的人,构建自己的高质量成长圈。
社群式方法管理是综合性系统化管理,它需要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方法管理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同时,社群式方法管理存在诸多困难,也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
张磊: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到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在此,特别感谢一路起来的朋友!得益于大家的帮助,我们才能不断向前行走。
未来,这里也将人才 云集、高手辈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