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松木:畅游逍遥谷
畅游逍遥谷
文//常松木
清晨,雨过天晴,天上白云悠悠,嵩山碧绿翠秀,正是踏青的大好时节。经过嵩阳书院,站在逍遥桥上,看水流潺潺,浪花翻滚,叠石溪清澈见底,河石剔透,步道两旁杨柳依依,鸟语花香;地堰上小草青青,花儿上露珠欲滴。正往前走,忽见溪西一户人家,石墙灰瓦,房屋古朴,一座小桥相通,好一派醉人景象。遂仿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而吟:青山绿树白云,小桥流水人家,芳草奇石异花,朝阳初升,游人逍遥其中。
登山步道极为宽敞,可并排行走四五人,沿步道晨练的人很多,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河谷里奇石林立,哗哗的流水,像是在倾诉心曲,又像是在向游人致意。河道转弯处,流水甚急,西岸有一块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嵩阳书院诸位先贤小憩之地,于是就离开步道,朝河里走去。早听说河里很多石头上都有名人题字,不免倍加留心。忽见一石伫立,西面甚为平展,走过去仔细一看,石头上赫然有字,“果行育德”四字遒劲有力,落款为“康熙三十年静庵”,“静庵”是清代名儒窦克勤的号,他是嵩阳书院的高材生,后来又曾在嵩阳书院任教。康熙曾命翰林学士们表演书法,窦克勤写的楷书“学宗孔孟,法在尧舜,而其要在慎独”,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赏。
仰望东边山峰,似有一只老虎贴在悬崖上,此峰就是虎头峰。太阳渐高,虎头峰北山谷里晨雾飘浮,烟霞明灭,煞是喜人。河道大拐弯处,登山步道上建了座漫水桥,因水流较急淹没了所砌的垫脚石。我从上游大石上跳跃而过,绕过“福”字石,走回正路,一石兀立,如一只青蛙头朝南蹲在那里。走近一看,上面也有几个大字:“霁月其襟怀”,书法刚柔相济,飘逸洒脱中又透出刚劲之气,颇有李北海之遗风。正在琢磨这出自何人之手,忽地记起著名作家耿直先生说过,嵩阳书院的教师们教书之余,常来逍遥谷游玩,这可能是其中一位的墨宝了。想当年,雨过天晴,明月皎洁,清辉遍野,万籁俱寂,几个人坐在这里吟酒赋诗,谈古论今,何等高雅,何等逍遥。耿介先生《嵩阳书院四时读书乐》就描述了当时的情景:“绿满平芜草色齐,燕子初归白昼迟。映溪桃李才烂漫,夹岸杨柳正参差。一年好景是青春,古人读书惜光阴。读书之乐乐未央,夜来微雨长新篁。”河东岸还有一块石头上刻着硕大的“景”字,据说这里就是景家花园,清代大儒、乾隆的老师景东阳晚年居住在此,专心致志著书立说,《说嵩》、《嵩崖尊生》等都是在此写成的。
古时就称这一带为藤花坞,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妍,而又以藤花为盛,花香扑鼻,沁人肺腑,景东阳曾写诗赞叹:“莫道空山不可居,欲寻乐处乐何如,千岩红叶景偏好,一片黄花意自舒。” 而如今这里群山肃穆,清代时逍遥谷里尚有的君子亭、川上亭、观澜亭、天光云影亭不见踪影,而北宋大历史学家司马光的故居更是少有人闻,据说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创作《资治通鉴》,而有十一年就是在这里所写,一念及此,便不免发思古之幽情,闲情逸致便烟消云散了,这么重要的文化资源湮没无闻,着实令人遗憾。
刚过仙游桥,訇訇如雷鸣的水声把我们吸引到了逍遥湖前,只见一幅约三丈宽的珍珠帘从湖坝上垂挂下来,而坝西一股飞瀑则顺着岩壁飞流直下。这湖坝是石头所砌,有的地方湖水从坝缝中喷射而出,形成飞泉奇观。湖水波光粼粼,清澈可鉴,宛如玉女水仙的梳妆镜落在了这里。吕仙观前一巨石伫立在步道旁、从东北方向看,宛若一颗猪头,眼睛、耳朵都清晰可辨,惟妙惟肖,真是鬼斧神工。
人朝前走,水朝下流,流水自奉天宫前的小桥上跌下,浪花飞溅,跳踯翻腾,像一只只小蝴蝶欢叫着朝下游飞去。路旁有一断碑,细看原来是唐默山中岳体元先生大中大夫潘师正碑,碑文由潘师正的弟子司马承祯书写,此碑篆隶籀三体合一的“金剪刀书法”世所罕见。而这通珍贵的碑碣却静静地躺在荒草里无人问津,更有甚者,一些不文明的游人却在这上面肆意刻划,实在令人痛心不已。奉天宫中现供奉太上老君,其左面的田游宅已遗址难寻。奉天宫后面就是新修建的太室山景区停车场,停车场东面矗立着三块巨石,组成一个“山”字,中间石头上刻“中岳嵩山”四字,落款为“圣历二年岁次六月甲申朔十九日御书”,据说这些字都是武则天亲笔所书,后人摹刻于此,其中“圣、年、月、日”四字为武则天自造。停车场周围嵩管委新栽了很多名贵树木,可以想见一二年后这里树木参天,春天青翠碧绿,夏天荫翳蔽日,秋天红叶映山,冬天冰雪雾挂,那时逍遥谷该是何等怡人!水声淙淙,,逍遥谷尽头是中岳行宫,沟壑中路径难寻。返程时兴犹未尽,回视逍遥谷,如一条巨蛇逶迤在嵩山脚下,远望登封市区,高楼林立,新世纪大厦高耸入天,在阳光沐浴下熠熠生辉。“苍娃应无恙,当惊登封殊。”兴味盎然,遂口占二绝:
春日寻胜叠石溪,藤花坞中水潺湲。温公别墅无遗迹,先贤读书乐其间。
逍遥谷中逍遥游,凤凰峰上凤凰栖。霁月扬辉襟怀畅,果行育德须铭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