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晁错列传(三)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晁错一心想革除时弊,他满脑子都是崭新的想法,却不能明确判断时局,身死殒命,成了刘启的一枚弃子。后世感慨良多,著名的有苏轼的《晁错论》。请看《<史记>研读》第338章:袁盎晁错列传(三)

晁错(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曾经到轵县张恢先生那儿,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他和汉阳人宋孟、刘礼是同门师兄弟。他因为擅长文学,担任了朝廷的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刚正,执法严苛无情。汉文帝时期,天下找不到研究《尚书》的学者,只听说济南有位伏先生是原秦朝的博士,他专门研究《尚书》,但这时已经九十岁了,年龄太大不能征用,汉文帝就下诏命令太常选派人员前往济南学习,太常派晁错到伏先生的住所接受《尚书》教育。在晁错返回后,汉文帝询问其学习情况,晁错引用《尚书》中的观点提出了很多革新建议,汉文帝下诏任命晁错为太子刘启的宾客、门下大夫和太子家令。晁错凭借雄辩的口才受到太子宠幸,太子把晁错称为“智囊”。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建议削夺诸侯封地事宜,以及有关法令的修改与重新制定。晁错先后上书数十次,汉文帝不予采纳,但认为晁错是当世奇才,升任他为中大夫。在那个时期,只有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袁盎等众位功臣都很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刘启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因为曾经是刘启的教师,所以晁错经常单独要求向汉景帝汇报工作,每次汉景帝都是言听计从,因此晁错所受的宠幸盖过了九卿,很多法令都由晁错修改制定。丞相申屠嘉心中不满,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击晁错,就积极寻找借口。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中的空地上,出口的门向东开,进出很不方便,晁错便命人在南墙上凿穿两个门进出,因此凿开了太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后大怒,想要以此为借口弹劾并诛杀晁错。晁错听说后,赶紧当夜入宫报告汉景帝,向汉景帝汇报了事情的经过。第二天朝会时,申屠嘉奏报完手中的事情后,单独奏报晁错擅自凿开太庙的墙壁作为南门,请示把晁错逮捕交给廷尉诛杀。汉景帝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事是不同意他才干的。并且他凿开的并非是太庙的墙壁,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没有触犯法律。”申屠嘉赶紧向汉景帝谢罪,退朝后生气地对自己的长史说:“我应该先斩杀掉晁错,然后再向主上报告。现在被这个混蛋出卖了,这都是我的失误。”申屠嘉因为这事生气发病而死,晁错在朝廷中更加显贵。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向汉景帝汇报诸侯的罪过,要求削减其封地,同时把其连带的郡县收归中央。奏报呈上后,汉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宗室集中讨论,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只有窦婴据理力争,由此窦婴和晁错之间生出不睦。晁错主持修改制定的法令共有三十章,诸侯全都痛恨指责晁错瞎折腾。晁错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情后,专程从颍川赶到长安。他面见晁错说:“主上刚刚继位,先生你执掌国家大政,听说你要侵削诸侯的封地,疏远皇室骨肉之情,人们都纷纷怨恨于你,有这回事吗?”晁错回答:“事情确实这样。但如果不这样做,天子就不会受到尊重,宗庙也不会安定。”晁错的父亲撅着胡子瞪着眼睛骂晁错:“这样做刘氏到是安定了,但晁氏却很危险了,我现在要彻底离开你这个晁氏的不肖之子!”晁错的父亲当场服毒自尽,临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你把祸惹到我的身上。”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起兵造反,并且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汉景帝诛杀晁错,汉帝帝下令让晁错穿着朝服,押送到东市斩杀。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他作为将军率军抗击吴楚叛乱军。邓公返回后,上书报告的前线军事情况,要求拜谒进见汉景帝。汉景帝问邓公:“你从前线返回,他们听说晁错已死,吴楚的军队撤退了没有?”邓公回答:“吴王为谋反谋划了数十年。他对外宣称因为削地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义,这都是借口罢了,他的意图并不在于晁错。臣我担心陛下杀掉晁错后,会禁止天下人士之口,再也没有人敢讲实话了!”汉景帝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呢?”邓公回答:“晁错担心诸侯的疆域太广,势力太大,以致尾大不掉,所以才请示陛下削减诸侯封地以尊京师,这是万世之利的计策。他的谋划刚刚开始实行,就被受到重刑杀戮,这实际上内为杜绝忠臣之口,外为其他诸侯报仇,臣我私下里认为陛下这种做法不可取。”汉景帝沉默了很久才说道:“将军所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很后悔杀掉晁错。”汉景帝封邓公为城阳中尉。邓公是成固人,平时多有奇计。建元中期,皇帝下诏招纳贤良,很多公卿推荐了邓公,当时邓公正被免职赋闲在家,直接升任为九卿。一年后,他再次称病辞职回家,他的儿子邓章研究黄老之学,在朝廷大臣中很有名气。

太史公曰:袁盎虽然不喜欢学习,但却擅长领会贯通,他平时以仁义作为坚守,谈论问题时慷慨陈辞。恰好遇到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资才适合当时。后来时局变化,他建议诛杀晁错稳住吴楚的说法,一时被汉景帝采纳,但随后就被扔到一边不用。他喜欢追求名声,夸奖自己的才能,最后终于导致身败。晁错在担任家令时,建议削藩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后来终于掌握政权,迫不及待修改制定的政策法令太多。诸侯群起发难时,他不集中精力救急图存,而是想要借机报自己的私人恩怨,最后以身捐躯。俗话说:“变古乱常,不死则亡”,难道说的就是晁错这样的人吗?司马迁有诗赞曰:袁丝公直,亦多附会。揽辔见重,却席翳赖。朝错建策,屡陈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国泰。悲彼二子,名立身败!黄其军作于2020年10月7日(古历庚子年八月廿一)作者简介:黄河歌者,现供职于市委党校。以撰写新闻报道题材为主,20多年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发表了20余万字文章,有专著《三国史话》《黄河口之恋》,网络版专著《白话<三国演义>》《<三国志>故事新编》《<史记>研读》。常怀对世界感恩之心,文风朴实,追求行文流畅,希望以文会友,愿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众朋友共享。

(0)

相关推荐

  • 稀里糊涂当了“替罪羊”,很委屈?委屈也没用,坑你没商量!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人有告盎,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婴入言,上乃召盎.盎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今吴.楚反,于公意 ...

  • 申屠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文 / 子玉 丞相府中,一个光着脚的年轻人对着一脸肃穆的丞相大人申屠嘉磕头如捣蒜.空气中,年轻人的惊恐和丞相大人的怒气穿插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申屠嘉对地上的斑斑血迹视若不见,申屠嘉已经给年轻人判了死刑 ...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宋尚斋 何平 译注 [说明与解析] 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 ...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22

    [说明与解析] 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 原文: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 ...

  • 袁盎晁错列传(二)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袁盎因为太耿直,一直不受皇帝待见,最后因为得罪了刘 ...

  • 袁盎晁错列传(一)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袁盎看问题很尖锐,对于擅长于马背上征战的周勃来话, ...

  • 050卷45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后汉书>卷45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孟喜字长卿,东海人.明<易>,为丞相掾.见<前书>.平帝时举明经 ...

  • 袁盎和晁错,谁才是大汉的社稷之臣 袁盎和晁错,谁才是大汉的社稷之臣

    袁盎和晁错都是西汉名臣,两人同一年出生,去世又仅相隔四年.在那个还没有罢黜百家的时代,二人还都尊儒术,是文景时期朝堂上影响力最大的重臣之二.两人的履历很是重叠,太史公干脆将两人并列在<袁盎晁错列 ...

  • 袁盎三劝汉文帝,淮南王刘长的自毁之路

    公元前177年,淮南王刘长从自封国前往长安觐见皇帝,他是刘邦最小的儿子,汉文帝的兄弟.皇帝很珍惜他们兄弟间的感情. 刘长的母亲,受赵相贯高谋反的牵连,在狱中生下儿子,她的家人曾托辟阳侯审食其为其求情未 ...

  • 史记·袁隆平列传

    袁隆平者,江西人也.诞于京师协和太医院.当是时,天下板荡,襁褓即从父母迁居于京.津.赣.鄂.湘.渝.金陵. 幼而岐嶷,长而聪慧,不耻下问.师授数学,曰:正正相乘得正,负负相乘亦得正.隆平不解,请教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