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毛利率与光学基膜 $双星新材(SZ002585)$ 这周又是大跌的一周,每次大跌都会写点东西...
$双星新材(SZ002585)$ 这周又是大跌的一周,每次大跌都会写点东西,那这次聊聊光学膜和毛利率吧。再次声明,我从不预言股价,公开场合也不会对未来做预测,只纯粹基于以前数据,分析过往,而分析过往,在现有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下,结论是唯一的
1.毛利率
以前就各家公司写过一次EBITDA/收入比,但应该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数据代表的含义,也就不多解释了,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在回复中也闲聊过,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在5-10%的范围内调节压根就是纯财务游戏,更核心的还是要关注公司的本质,净现金流情况。不过很多人还是爱拿双星毛利率低说事,甚至还拿消费品行业毛利率高来对比,有时候想想让财务一窍不通的人明白现代财务体系是挺困难的一件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因此现在争论的也就少了。在一位朋友的帖子下,我也已经无聊的用长阳的财务处理方式处理得到了双星上半年毛利率,可以调到26%,比激智还高。不过这确实挺无聊的,要想调的更高,如果让我做双星的会计,半年报调到30%问题并不大,三四季度由于双星毛利率持续上升,如果真想,把双星全年毛利率调到40%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且这种调整完全不是造假,是符合当下会计准则的。不过正因为这是一件无聊的事,在这就不去多做了。做一个类比,双星的财务政策相当于百米赛跑时先让对手跑10米,之后再追赶,但即便这样,它也在终点处超过了其他几家,仅落后于那两家高科技膜企业,而如果真是同一起跑线(在这里就是相同的财务处理),双星在背上低毛利率的聚酯膜这个包袱情况下,跑的依然不比那两家慢
多说一句,毛利率确实是一个重要指标,但这种指标只在同一起跑线,同一行业中对比才有意义,你拿不同公司跨行业相比,无异于关公战秦琼。兰州拉面的毛利率还有50%以上呢,你拿他做对比,那估计A股除了酱香型科技,其他都是烂公司了
2.光学基膜
先说一点,光学膜是一个广义上的分类,具体细分,如果把不同应用膜做成的复合膜也分作一种,那细分品类不少于几十种。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几何,有一位朋友在之前的发帖中已经说得比较详细。我也从他那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他的分享。我爱用数据去说明一件事,在这里我仅仅用数字和所有客观资料去证实他其中的一个观点,光学膜中的光学基膜是技术最难也最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下面两段来源于激智和长阳的招股书,白纸黑字的描述应该大家都看得懂,但用通俗易懂的话来翻译,就是虽然我们能做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等应用膜,但不太好意思,我们完全做不出基膜,或者基膜的良率并不过关。因此我们只能对外采购,我们的命脉其实掌握在这些做基膜公司的手里。
激智先放一边,对于基膜,都不敢进入,上游一直被日韩企业拿捏。长阳好一些,还敢进入基膜领域,下面列示的就是长阳这几年基膜的毛利率和销售情况。18年时,毛利率-7%,19年时,毛利率9.29%,攻克基膜很容易么?再看看双星基膜的毛利率呢?我就不列了。至少有人如果敢说基膜花个1-2年就能攻克,我相信激智(压根试都不试,原因我也不知道),长阳(长阳已经花费超过2年,依旧是数据显示的这种情况),以及另外几家(另几家的对于基膜的数据就不列了,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我就不单独列出来了,毕竟很多人只是不承认双星光学膜强于这两家而已,对于其他家,总还是会或多或少不情愿的承认至少双星做光学膜不比他们差的),第一个得请这位说容易的人去做这事
3.关于未来光学膜产能
就当现在光学膜严重依赖进口这个事实不存在,就当像很多人说的一样,光学膜在大跃进的投资是真实的(其实这个真不存在,也就裕兴说要投5亿平光学膜产能,并且投入金额只有5亿,我不知道裕兴这是在投什么。而哪怕激智和长阳投资全部落地,相比双星也不算多,行业内真正在大规模扩产光学膜的就只有双星,其他膜类的大规模投资是BOPET膜,和光学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激智和长阳都告诉大家了,基膜会严重制约应用膜,就日韩那几家的基膜产能,满足目前需求都来不及,谁会来保证这些公司应用膜的投产需求,而日韩这些企业,就他们这种基建能力,等他们基膜产能释放时,上海特斯拉五期工程都该投产了)。因此,即便上面这两个匪夷所思的前提真存在,那也只是应用膜层面的扩产,即使做基膜,就这些家惨不忍睹的基膜毛利率,怎么放到市场上竞争?这是觉得公司是傻子还是炒股的人在一厢情愿呢。应用膜投入一多,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便是对基膜需求同比大增。一个行业产能大增,但上游完全产能不足,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不是很熟悉,就是现在的上游原料价格暴涨,哪怕中游产业利润被一再压缩
自然,未来的事情谁都并不清楚,突然有公司在一年两年开窍了,立刻攻克基膜技术,我也并不认为完全不可能,有人如果没有任何依据的说这是大概率事件,我也并不想争论,你说的都对。另外相比日韩,双星目前光学膜整体技术依然是落后最高端的那部分的,这也是一家公司的进步空间,当然,我也不知道双星能不能进步,也依旧不想争论这种话题,我喜欢做的只是基于当下数据,推导当下的结论。
最后给些其实挺有意思的数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几乎市场上所有分析者都不会特别关注,只是会关注三费收入比。的确,制造业企业(消费类,特别是针对C端的其实这两项费用其实和成本一样值得分析)的这两项费用也不会像毛利率净利润这种数字更多人喜欢分析。但其实细细去分析,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哪些地方有意思也不想多写了,依然是懂财务,懂这几家公司熟悉的人,自然会明白
利益相关:持有双星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