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心理 | 在走出抑郁这条路上,家庭有着强大的治愈力量
最近,病房里收治了一位学霸女孩,名叫小星。在她住院期间,爸爸全天陪伴,轻声细语地与女儿交流着日常琐事,貌似亲子交流很和谐。由于见到过太多在父母角色缺失、角色错位或者角色混乱的家庭结构中生存的孩子,眼前这位抑郁症女孩小星的家庭结构,看起来无懈可击,我不禁对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好奇。
在接下来的访谈中,我得知在大约半年前,小星开始感觉闷闷不乐,对于事物提不起兴趣,睡眠质量差,凭借自己的力量,始终调整不好状态。于是,她通过上网搜索,得知自己的情况符合抑郁症的表现,就偷偷到综合性医院就诊,悄悄服用了半年药物,疗效不理想,甚至形成了自杀的想法。
小星十分谨慎地告诉父母,自己这段时间睡眠不好,可能需要到我院就诊。办理入院手续后,她的父亲感到深受打击——每日都陪伴在宝贝女儿身旁,怎么她得了抑郁症,自己竟然一无所知?
我分别和一家三口进行接触,通过深入交流,得知小星父母当年不顾双方亲戚的反对,冲破各种阻碍,义无反顾地恋爱结婚,并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小星一直由父母亲自抚养,并接受母乳喂养,父母全程陪同她的成长,没有借力于祖辈力量。虽然饱尝艰辛,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维持着来之不易的生活,倒也其乐融融。
目前,小星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也是父母心中的骄傲。然而,现在突发抑郁症的状况却给全家造成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孩子的父亲,他陷于深深的自责中,感觉非常委屈,女儿的情况如此严重,对自己隐瞒了半年,自己竟然才知道。
面对这个家庭的现状,我首先给他们普及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同时强调抑郁症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二的人类杀手。抑郁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因素、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孩子得了抑郁症,不是谁的错,家人目前主要的关注点应该放在怎样配合治疗上,而不是整日沉浸在痛苦和懊恼之中,反复纠结于得病的原因——这些自责等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康复并无帮助。
听到这些信息,小星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她坦言自己不想给父母添麻烦,他们背负着家的责任,已经过着很辛苦的日子了,都是为了自己才会变成现在的状态,这让她感到很愧疚。但是,现在她也很害怕,担心自己再不来住院,真的会控制不住自杀的念头。
小星父母认为,一定要拼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为此他们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就是最好的报答。在他们看来,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以后考个好大学就能出人头地、改变命运,能给家族带来莫大的荣誉,也不必像自己这样辛苦地生活。
在访谈中我问小星爸爸,你们之前克服重重阻碍来组建家庭,一定是因为相爱至深,那么婚后你们的感情如何呢?
他不好意思地说:“之前,所有亲戚都不看好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结婚,但是我们还是咬着牙,克服所有的困难,全部靠着自己的努力过到现在。只是我们的文化有限,能力不行,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学习,以后有本事。自从有了女儿之后,我俩都把感情放在孩子身上了。”
话已至此,一阵沉默。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小星说,爸爸妈妈经常为了一些家庭琐事吵架。我能想象出孩子的父母吃了多少苦,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其实很难调整好情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合理取舍,平衡好工作与休息,只有自己好好地生活,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表现。不要整天将抱怨挂在嘴边,不要反复告诉孩子“我都是为了你才活得这么累”。
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成长。
如果你是为了别人而活的话,恐怕这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重担。婚前如此深爱的夫妻,在婚后有了孩子,竟然就放弃继续经营俩人的爱情,认为结婚了就理所当然没有爱情了,只关注孩子,难免就会出现后来日常生活中围绕琐事的频繁争吵。
千百年来,在我国以至东南亚一带,亲子关系凌驾在夫妻关系之上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于家庭中,这样本末倒置的家庭结构肯定会导致问题。
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只有夫妻恩爱,孩子才会幸福。孩子从小就能敏感地捕捉到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情绪,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负面情绪的家庭氛围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怎样及时有技巧地化解掉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是每个人终身都要修炼的技能。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不要把自己的不容易,都认为是孩子的缘故。相反,正是有了孩子,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历练的机会。
在后来的访谈中我了解到,小星其实很懂事,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但是之前一直都被父母包揽,没有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孩子适当地做些家务,其实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不但能使孩子得到历练,也能减轻父母的家庭负担。
面对家庭的困境,小星父母其实曾有机会领取贫困补助,因为担心领取补助后被人歧视,所以选择了放弃。其实困难的时候接受帮助,并不是一件丑事,目前国家制定了许多扶贫救助的政策,应当学会借力让自己脱贫,然后再想办法回报社会,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对于小星爸爸因女儿没有及时告诉自己病情,拖延半年才说所导致的失落情绪,我们专门讨论了有关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现象。在这个阶段,孩子认为同伴关系尤为重要,孩子们的心事往往更愿意和自己的同伴诉说。
如果这时候父母不能及时调整角色,不能放弃家长的权威姿态,就很难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听到我的讲解,小星爸爸感慨这次通过女儿住院,自己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知识。提到今后怎样陪伴孩子,爸爸说自己要好好思考一番,及时调整自己作为一个丈夫与一个父亲的角色,更好地陪伴女儿的成长,与妻子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过好日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小星的病情明显改善,重返校园恢复学业,她的父母也逐渐改善家里的情况,每个人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分,信心满满地重新生活。
生命非常脆弱,也非常珍贵,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
为人父母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以身作则,自己努力好好活着,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专家介绍
徐慧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儿童青少年科负责人 科副主任 安徽省心理健康服务分会常委 安徽省睡眠协会青年委员 芜湖市心理学会理事 芜湖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 芜湖市睡眠协会理事 弋江区人大代表;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曾经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爱尔兰圣帕克大学医院进修,参加多项精神科相关科研项目,发表多篇相关论著及科普文章,擅长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情感障碍、神经症分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