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学会“骗”,胜利常相伴
有句话“做人要实,打球要猾”,深以为然。
赢球,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得分,二是捡对方失误。
网球领域,关于“失误”,有比乒乓球更准确地描述。
同样为“失误”,细分为“非受迫性失误”与“受迫性失误”两种,其中
- “非受迫性失误”是指,对手回球质量一般,完全是自己动作变形或者各种自我原因导致的失误;
- “受迫性失误”是指,虽然是自身失误丢分,但是在对方高质量回球的压迫之下,造成的失误。
今天要聊的(乒乓球的)“骗”,更接近于网球中主动出击之后,造成对方的“受迫性失误”。
很多球友打球喜欢“光明正大”,更喜欢主动得分,不屑于“捡对方失误”,包括以前的自己,也是如此。
但是,想法很性感,现实很骨感。很多比赛,主动得分不多,主动失误倒是不少。
再观察身边那些乒坛老油条、铁搓大爷们,打比赛就是搓搓挡挡,也没爆冲、拧拉的,轻轻松松拿下比赛。
痛定思痛,变则通,开始新一轮的思考。琢磨许久,发现与老油条、铁搓大爷相比,最大的差距不在基本功,而在于是否会“骗”。
所谓的“骗”,是指基于自身优劣势、比赛解读能力、对手心理剖析多种元素均达到一定境界后,依托丰富的比赛经验和阅历,凡事料敌在先,把握变化时机,然后举重若轻,用最简单的技术去实现最好的效果。
为便于理解,举几个例子
比如,对方反手偏弱,整场比赛一直压制对方反手,打得对方思路都固化下来了,但是打到决胜局9:9平之后,突然摆一板正手位短球,对方肯定措手不及,或者直接失误或者出机会球。
再比如,对付对方发过来的反手长球,几乎都是用反手挂起来然后转连续,中局突然不挂了,搓一板加转下旋长球,对方往往也会来不及应对。
再举一个专业层面的例子,2019年天津全国锦标赛男单决赛,马龙VS樊振东,打到决胜局的关键比分,高速高质量的反手对反手对轰,突然马龙放慢节奏,近乎撩了一板半高球,又高又短又慢又软,樊正东身位靠后,没借上力,下网,输掉了整场比赛。
聊到这,再想想马琳的“前三板十八摸”,你才能真正理解“马琳能拿奥运男单冠军,出神入化的前三板小技术,是比爆冲爆打,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