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开题报告用心改 研究思路方能明 2024-05-01 22:38:12 (一)我们先看几项课题开题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本文所选部分案例内容均是开题报告的修改稿,在本文中仅作为案例,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案例1:课题《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例研究》研究背景: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全面发展这个核心,深入解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实际教学中,目前学科教师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如何将自己所认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成教学行为和学生活动落实到实际课堂中,还处于混沌状态。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目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校教学中还没有真正下沉到课堂中,也没有把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实施的路径和经验。具体来说课堂上,学科教师不知道利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小学阶段的具体表现,确立研究的维度。2.探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各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3.在实际学科课堂教学中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流程和策略。案例2:课题《基于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整体化学习策略研究》概念界定:整体化学习源于芬兰,“先见森林, 后见树木”是其思想的施教哲学的高度概括, 具体含义是指“让学习者在清晰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学习, 或者在感悟学习意义的前提下从事学习”。“整体化学习”思想强调学习目标引领和整体意义感悟对于学习的重要价值, 注重学习意义感悟引领下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在整体化学习中,一线教师可以整体、系统地把握概念内容体系,可以在集中体现某一主题的单元内或单元间进行大范围地“瞻前顾后”,站在中观层次上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基于观念的教学目标。 案例3:课题《基于国学教育下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研究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以国学促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他们成为自信、自强、自律、自觉的现代公民。(3)通过国学教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园传统文化,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突显校园文化特色。案例4:课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与美术创作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研究内容:(一)如何有效建立小学语文阅读与美术创作整合课程体系的研究;(二)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有效整合语文阅读和美术创作教学能力的研究;(三)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和美术创造兴趣和能力的研究。案例5:课题《中职学校多样化“非遗”课程和思政教育的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归纳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教育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案例6:课题《中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成员的组织与分工:课题组负责人XXX,负责课题各项活动的统筹安排,具体负责完成课题的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及上传等。课题组成员:XXX,负责课题心理教育研究文章的查找和整理,案例的分析汇总。XXX,负责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总结,筛选和整理网络资源及课题研究的PPT制作。案例7:课题《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预期成果:论文2篇:1、《初探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策略》2、《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整合点的总结》课例2个:1、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例2、现代文群文阅读课例结项报告1篇。 (二)上述七个案例,均节选自近期部分学校开题会活动之后的开题报告修改稿。从这些节选的部分开题报告内容来看,显然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与不足。我们不妨首先来简单分析这些节选内容存在的具体问题:案例1中的研究背景,我们看不出来该课题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该课题的微观背景不具体、不聚焦。案例2中的对“整体化学习”概念的来源和价值进行阐述,但概念界定不够清晰,更没有说清楚本课题中“整体化学习”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案例3中,研究目标既大又空,不具体、不明确,更不具有可检测性。案例4中,研究内容一般使用陈述句,不宜使用疑问句,而且内容太空,不够具体,也不明确。案例5中,只是简单的列举了六种研究方法,但没有具体阐述怎么使用这些研究方法。案例6中,这种分工方式不明确、不具体,实际上课题组等于没有进行分工。案例7中,只是列举了有形成果,而没有列举无形成果。事实上,从提交的部分开题报告修改稿情况来看,上述的几类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部分教师的开题报告修改稿也存在着许多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前一阶段,部分县(市)、区和局属学校都有条不紊地组织召开了课题开题会活动,部分学校也邀请相关科研专家进行了科研指导工作。应该说,这是课题组成员的福音,也是为该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明确了思路和指明了方向。尽管我们曾多次强调认为,科研专家的建议或意见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完美的,但我们从参与或者了解的开题会活动情况来看,应该说科研专家的指导意见还是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因此,我们在每一次课题开题会活动之后,一般都建议课题组成员根据科研专家的建议或者意见进行开题报告的修改和完善。由于临近期末,可能一线教师的各种事务性工作较多,因此修改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但从提交的开题报告修改情况来看,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开题报告修改稿不能让人满意,有的修改稿似乎有应付的嫌疑。我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部分教师的开题报告修改稿与开题会之前的开题报告并没有太大的内容修改和调整,有的内容明明都讲过或者指明了问题所在,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开题报告修改稿问题突出现象,实际上是课题组成员的一种不认真、不负责和不尊重的体现。一是不太尊重学校教科室主任的辛苦组织工作,二是不太尊重部分科研专家的建议,三是不太尊重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而这种不认真、不负责和不尊重的结果,可能最终伤害的还是课题组成员自己。课题组成员不能认真修改开题报告,不只是体现在开题报告的文本资料不够完善与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题组成员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思路和方向不明确。事实上,如果课题组成员不能及时修改开题报告中的问题,不能及时理清课题研究思路,那么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就会比较迷茫,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就会缺失或者无序。 (四)部分教师的开题报告修改稿,为什么还存在着如此多的明显问题?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初步判断,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临近期末,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忙碌,课题组成员无暇顾及开题报告的修改,因此修改工作就比较随意;二是开题会活动过程中没有认真听或者记录科研专家的意见,或者有人“替会”但又没有及时有效反馈科研专家的指导建议,因此开题报告修改比较吃力;三是部分课题组成员可能不太接受科研专家的建议或者意见,或者坚持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修改稿也就难以令人满意;四是部分科研专家指导能力欠缺,说不清,道不明,因此部分课题组成员无法修改;五是部分教师有应付的嫌疑,没有认真对待开题报告的修改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随随便便修改了一下应付了事。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不难看出,开题报告修改稿难以令人满意,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可能性都有。但我们认为,其中开题报告修改态度不认真和不负责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就以所参加过的几次开题会活动为例:比如研究背景,我们非常清楚地告诉课题组成员,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就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因此问题要具体、聚焦和明确,而且是已经发生和存在的真实问题。比如概念界定,我们建议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说法或者观点,但更要说清楚本课题中的概念具体含义。不用阐述概念的来源,也不要阐述概念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研究目标一定具体、清晰、可检测,不要“假大空”。比如研究内容,就是课题组成员要解决的问题,是与课题的研究背景(即课题的微观背景)是一致性的,要具体而明确。比如研究方法,我们建议不仅要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而且更要说清楚该课题中如何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比如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我们认为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分工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而且便于收集过程性资料和结项报告的撰写。比如课题的预期成果,我们认为预期成果应分为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两大类,而且无形成果对课题组成员来说可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在开题会活动过程中,以微讲座的方式对开题报告中部分内容都进行了详细解读和阐述,而且义务提供了《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的课件。即便如此,部分教师的开题报告修改稿还是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这只能说明是部分教师的科研态度值得反思了。 结束语我们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头老牛,掉到了一个废弃陷阱里。陷阱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老牛,懒得去救它了,想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每天还有路人不断地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牛应该很生气,应该天天抱怨主人没良心,抱怨路人落井下石,抱怨自己倒霉。可老牛并没有抱这样的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老牛给自己赢得了第二次生命并获得了自由。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态度决定命运,有了积极的态度,你的人生就多了一次新生机会。我们认为,课题组成员只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集思广益,用心修改,并及时吸纳科研专家的部分建议,那么开题报告的修改与完善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那么,部分教师对开题报告修改不认真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与思考。我们希望相关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好好“把把关”,对那些开题报告修改应付的部分教师要敢于“亮红灯”,甚至要亲自督导修改工作。因为开题报告文本资料的紊乱,恰恰体现的是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工作的无序和迷茫。事实上,我们教科室主任只有认真把关开题报告的修改稿,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工作,才会真正推动本单位或者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与实施。课题开题会活动是课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既是对课题组之前课题选题活动的纠偏和矫正,更是为了明确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因此,开题会活动以及开题报告的修改,显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正可谓是:开题报告用心改,研究思路方能明。(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赞 (0) 相关推荐 课题结题报告不合格怎么办?不结题或二次修改 课题结题报告是完成课题结题必须提交的书面材料,但只有合格的课题结题报告,才能通过主办方审核,否则会影响到课题结题.那么,课题结题报告不合格怎么办? 第一种:接受课题不结题的现实 在办理课题结题程序过程 ... 课题研究报告查重吗,查重率是多少 课题研究报告查重吗?查.研究报告是课题成果的主要展现形式.论文类或专著类等课题成果,都有查重的要求,研究报告也不例外.即课题研究报告需要查重,一旦查重不合格,通不过课题主办方的鉴定验收. 课题成果不止 ... 完成课题的时间保证怎么写 申报研究课题有时间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给出时间保证.若研究时间都无法保证,那就很难说服主办方认可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那么,完成课题的时间保证怎么写? 完成课题的时间保证,就 ... 课题结题后还可以更名吗 课题结题后还可以更名吗?不可以.课题结题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课题结题后,说明该课题已经结题,各方面的信息已经明确确认,不可以再更改. 课题研究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各方面的管理比较严格和规范.关于 ... 课题报告查重吗 课题报告查重吗?要看是哪一个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不止一个,可能是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也可能是其他研究报告.一般来说课题结题报告是查重的,而课题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不查重,其他研究报告要视具体 ... 老胡观点: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 (一) 在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开题报告中,我们发现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研究背景中的问题不聚焦.不明确,研究内容没有体现问题性,而研究目标大而空,之所以出现四者不一 ... 老胡观点:基于目标的研究还是基于问题的研究? 我们先看两名教师撰写的课题中期报告(节选): 案例1: 课题<提升初中生几何证明题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 ... 老胡观点:什么样的课题研究是苦差事? 在某一次的课题研讨会上,相关部门XX领导在做重要讲话的过程中,似乎深有感慨地对到会的课题负责人说:"同志们,研究是件苦差事啊!"而在另外某一个场合,我们还听到另外一名相关领导也说了 ... 老胡观点:没时间开展研究怎么办? 一.案例呈现 1.老师既要顾全平时的教学,还有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时间上达不到怎么办? 2.一部分老师认为工作忙,虽然很想但是没有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3.很多教师忙于日常事务和工作,缺乏科研意识,没时 ... 老胡观点:如何面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 一.案例呈现: (一)课题<学习小组建设与评价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1.小组合作,是一个学科进行还是其他学科同时进行? 2.各组的评价尺度不一致怎么办? 3.学生 ... 老胡观点:我们需要多样化研究方式 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氛围明显好转,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当然也可能和评职称需要课题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是,一提到研 ... 老胡观点:如何使用课题研究方法? 一.案例呈现 我们先来看一组学校部分老师们的课题研究方法: 案例一: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为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 ... 老胡观点:抓住开题报告的“牛鼻子”——以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修改前后对比为例 作为一项开题报告的内容,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首先回答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什么?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问题是课题研 ... 老胡观点:亡羊补牢犹未晚 走好研究“下半程”——基于课题中期报告修改的思考与建议 (一)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说明:本文所选课题案例,仅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某学校的课题中期走访活动已经结束两周多了,按照我们课题协调员的要求,课题组成员终于"慢吞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