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撮柴
撮柴
◎应可军
撮柴,现在,有些人听起来有些陌生。这在旧时是及其平常的事,每到年关脚跟,一般居民户口有柴票发,只要到山河岭下赵郎桥柴场买就好了,城区农业户口,只有到西溪瓦窑山村去撮柴,俗谚说在家无正业,出门多雨雪。年关要打糖划糕,焐棕,烤火,需要许多柴火。附近山林又封山育林。无柴可砍,连茅草、刺蓬都没了。你想偷砍没门,山林派有望山人,要夺柴刀的,要知道,柴刀每把要六角。不合算。村民们只好自动组织起来到西溪撮柴,去了当然要撮滚柴(比较粗壮的柴枝)他们带着被褥、米、咸菜。到老房东家住下。每天付二角宿费。到撮了三担滚柴后即回家。每担再付二角柴费。在这样家里过年就舒服得多了。这是跟一个比我大几岁的人跟我聊天的记录。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