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最懂宝玉的人,其实是贾雨村
我一直以为,红楼是一把标尺,能测量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书中某个人或某些人单一的好恶,就体现了这个人的价值观。
贾雨村和贾宝玉两个人,在某些读者心里,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人:一个极坏,所以极恨;一个极好,所以极爱。
给句忠告: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一定要远离,因为TA很可怕。
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作者曹先生把这两个人设置为同为贾姓人,是有用意的,并非胡乱所写。
贾姓怎么来的?第二回,贾雨村偶遇冷子兴,闲聊时把来历说了出来。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
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
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
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
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
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东汉贾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的得力干将,既是文士,又是武将,可谓文武双全。这样一个先祖,倒是很符合贾府,也符合雨村。
说他们是一家,还真有些相似之处。
当然,如果贾府有雨村这样的子孙,应该也不至于败亡,雨村是个励精图治的人,不像贾府子孙个个都是纨绔。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喜欢在女孩堆里厮混的宝玉却不知道,最懂他的人不是黛玉,也不是宝钗,而是他最讨厌的贾雨村。
都是贾氏儿郎,都是末世子孙,雨村和宝玉本是同类,只是因个性不同,而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说他们是同类,估计很多人反对,这可不是我说的啊,是曹公说的。
作者通过冷子兴之口,道出了宝玉的奇特之处,并给出了定论:“将来色鬼无疑了。”为什么说宝玉是色鬼?这是政老爷的评价,也不怪冷子兴嚼舌头。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
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政老爷和天下所有正常的父亲一样,望子成龙。除此之外,他还有自己的一番小心思,那就是希望儿子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以科甲出身。”
上一篇分析林如海时,说到林如海就是以科甲出身的,而且位列三甲,那是何等的荣耀啊。贾政也“自幼酷爱读书”,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非常有信心,不说三甲,中个举人绝对没问题。可惜的是,因为圣眷正隆,直接赐了他个免考保送,“额外赐了这政老爷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学习”,这可真是被“都是为你好”给害了,给政老爷造成了终生遗憾。
保送不是大好事吗?怎么还成遗憾了?你看“北大还行”小撒,保送成了他永不过时的荣耀。
可是,政老爷这保送和小撒不一样,小撒被保送,是因为成绩优异;政老爷被保送,是因为有个好爹,说白了就是走后门。
明明能靠自己的能力考进去,偏要走后门,这当然是特没面子的事,以后见到那些考进来的同僚们,自然矮了一截。
可是,皇帝的赏赐不能不要,想要证明自己,唯一的希望就在儿子身上了。
等着儿子长大太慢了,迫不及待的政老爷便想通过抓周来得到准确的答案,估计大儿子贾珠也有过这样的仪式,而且验证准确,于是政老爷想再来一次。
政老爷没想到,这个儿子本来就是来享受的,而且主要享受厮混之乐。对于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整天在美女堆里打滚更快乐的呢?
这一次的结果严重伤了政老的心,儿子未来要走的路,是他从内心反对的:这样不务正业且沉湎于岁月,比败家还损颜面。
从此,政老爷认定了宝玉是个“酒色之徒”,而且“大不喜欢”。
连亲爹都这么说,外人更看不上,所以贾敏才会告诉黛玉这个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
小小年纪(“如今长了七八岁”)就已臭名远扬,真可谓人人侧目,视为粪土。可是,大千世界中,在遥远的地方,竟有一个人懂他,知道他有独特之处,而且,他绝对想不到,读者也想不到,这个人竟然会是贾雨村。
听到冷子兴转达政老对宝玉的评价和他自己的评价,“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本是喝酒闲聊,雨村却突然“罕然厉色”,说明他是认真对待,不再当作闲聊了。
我的上一篇解读贾雨村文章,收到这样一条评论:我不知道为什么以前那么上进努力的人最后会变成贪污陷害的小人,他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前期我还特别喜欢贾雨村。
没错,到这个时候的雨村,依然是让人喜爱的,他有着独特的见识,有别于林如海、贾政那些读死书的迂腐之人,因为他懂得“格物致知”。
有着格物致知之能的贾雨村,从冷子兴简短的叙述里,发现了宝玉并非凡俗之人,不可以俗眼视之。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
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段话,总容易在初读时忽略,其实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帮助我们理解全书,属于提纲挈领式的段落。而且,我们不要忘了,作者在第一回就强调了,整部书都是用“贾雨村云云”来演绎的,贾雨村说的每一句话,都被作者赋予了深意。
那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笔者不才,尝试翻译一下。
人生天地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名垂千古的英雄,一类是遗臭万年的奸雄,还有就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不过,这只是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其实,在这三类人之外,还有一类人。
名垂千古和遗臭万年的人,往往是在乱世中出现的,一类是来救世的,一类是来乱世的,即所谓乱世出英雄。那么,如果具备他们那样的资质,又出生在和平盛世,又会成为什么人呢?这就要看出生在什么样的人家了。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指的是宝玉、柳湘莲等人;
“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指的是宝钗(宝钗出身虽不清贫,但因经历父丧,过着清贫的日子);
“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指的是蒋玉菡、尤三姐等。
这些人,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人,只因出身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运,但他们都不是凡俗之辈,都有着凡俗所不能理解的过人之处。
有了这个认知,以后的情节就好理解了,比如为何宝玉和宝钗会有金玉良姻,比如柳湘莲和尤三姐为何会因情而一死一出家,比如宝玉想要同死同归的袭人最后却嫁给了蒋玉菡。
当然,能看懂他们,说明贾雨村也是他们的同类,只是他屈从于现实,走向了奸雄之列。
若论红尘中之知己,贾雨村才是宝玉的第一知己,最懂宝玉的人。
特别说明:这次的红楼解读,是按照章节顺序来写的,主要抠文本细节,力求从细节中去发现容易忽略的地方,对人物和情节重新进行诠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第一篇《红楼一梦,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多少读者误入歧途!》读起,这样更便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