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旨“开场白”那点事‖文/一梦浮生

关于圣旨“开场白”那点事

我们在看古装剧里经常会遇到一个太监或者钦差大臣去读圣旨,无论是明清还是隋唐,或者是其他朝代,开篇第一句几乎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过,真的所有的朝代的圣旨开篇都是这样的吗,这句万能的“开场白”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圣旨“开场白”的那点事。
事实上,元以前的圣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场白”,在唐代由于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出现了“诏曰”“制曰”“敕曰”三种文书,对应下发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
“诏曰”是昭告天下,对象基本上是百姓,皇帝向全国颁布重大事情时往往会采用“诏曰”。“制曰”大多发给部门,比如六部或者其他机关,属于公文一类。“敕曰”就很好理解了,敕封,多为官员职位变动的文书。
那么为什么到了元朝事情就发生了改变呢?这和少数民族政权有关,众所周知元朝是蒙古族也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起初没有文字,今天的蒙古文(在今天内蒙古地区所使用的蒙古文,即老蒙文)是成吉思汗早灭乃蛮部时发现当地的文字,使用回鹘字母拼出蒙古语的发音形成的(有点像今天的拼音)。而在中原地区百姓都使用汉文,且长期以来在诏书、奏疏上有着固定的制式,为了尽快实现对汉地的有效统治统治者就需要学习汉文,用汉文来发布政令。于是蒙古人就尝试把蒙古语的语序强行套用在汉文学习上,径直从蒙古原文机械翻译过来的汉文,历史学家将这种文体称为硬译文体,这里我们截取一段元朝的圣旨来感受一下:
差撒里打火里赤军去者,问你每:待投拜,待厮杀?…若你每待厮,交阿每一处厮,相杀住到老者。若还要投呵,依前一般去投了者去。若你每民户根底的爱惜,依前一般去投拜来。下去底使臣快快地交回来者。若要厮杀,你识者!
——摘自窝阔台汗三年(1231)蒙古致高丽牒文
在元未建立时还没有固定的开场白,到了忽必烈时期圣旨开场白有了固定的语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音互助里”但是也并不是十分的文雅,伴随着汉化的深入一些官员对开场白加以改进,变成了“上天圣命,皇帝圣旨”。这种硬译文体在元朝统治的97年间一直不间断的影响中原百姓,所以尽管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明朝的圣旨语序和元朝几乎没有什么分别,比如:
奉天承运的皇帝,教说与西番地面里应有的土官每知道者: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子里坐地有。为这般上头,诸处里人都来我行拜见了,俺与了赏赐名分,教他依旧本地面里快活去了。似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东毕里、巴一撒他每这火人,为甚么不将差发来,又不与俺马匹牛羊?今便差人将俺的言语去,开与西番每知道:若将合纳的差发认了,送将来时,便不征他;若不差人将差发来呵,俺着人马往那里行也者。教西番每知道:俺听得说,你每释迦佛根前、和尚每根前好生多与布施么道,那的是十分好勾当。你每做了者,那的便是修那再生的福有。俺如今掌管着眼前的祸福俚,你西番每怕也那不怕?你若怕时节呵,将俺每礼拜着,将差发敬将来者,俺便教你每快活者,不着军马往你地面里来。你众西番每知道者!
朱元璋《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
对比一下上面那份元朝的圣旨,是不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这种在今天看来很别扭的语序直到明永乐后期才渐渐消失,恢复到较为正常的说话方式。在这份圣旨开头的第一句“奉天承运的皇帝”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的雏形,经过几代皇帝的演变这句话最终被确定下来,成为圣旨的固定模式,清代继承明朝的制度,将其应用在圣旨中。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在各种古装剧中看到的圣旨的熟悉的开场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所以,下一次在和闺蜜一起看古装剧时你就可以好好地向她炫耀一下,并不是所有的朝代圣旨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只有明清的圣旨才是这样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