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漂流瓶
很早之前参加了一个图书漂流瓶的活动,一个箱子里有一个本子,三本书。收到箱子的人,可以从里面任选一本书,再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进去。
我当时放的是我刚看完第二遍的《The alchemist》,一本我推荐了无数遍的书。故事情节很恶俗,讲的是牧羊少年寻宝的故事。跟一个所罗门少年寻宝的小短文极其相似,但书里面少年的所见所闻和心态却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我。
我是这个漂流活动的第41位传书人,非常巧的是第40位传书人居然是2011年刚来北京时认识的阳光志愿者的蕾蕾豆。更巧的是,我选择的正是她放进去的那本书。八年过去了,蕾蕾豆依然在阳光志愿者十年如一日的充满热情的教学,真真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姑娘。
看着之前40个人的读书笔记,很多都找到了共同的记忆和感触。诸如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其实,月亮与六便士也是我非常想放进去的书,被人抢先了,于是换了本牧羊少年。现在想想,两本书表达的核心居然是相似的,一个是平凡人的画家梦,一个人牧羊人的寻宝梦。
有一个姑娘放了一本《悟空传》,里面的四句对话让我非常非常想立马看那本书。同时,也明显感受到了那位素不相识的姑娘的坦荡与豪迈。
还有那个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少年,从他的字里行间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年幼与无助。在北京,像他这样迷茫又失意的孩子很多,要不然主打精神科的安定医院也不会总是那么的熙来攘往。希望他最终能如自己所盼,找到了方向和曙光,去迎接新的生活。
同为书友,竟有一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感。因为共同的阅读经历,从文字中看到那个人的秉性良知竟是这般奇妙美好的赶脚。
回想自己,大概是从初高中什么时候开始吧,发现了一些租书店,开始租书看,一天两三毛。刚开始看的应该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后来转向了张悦然、安妮宝贝一些女性作家的书。再往后,就再也不喜欢这些当代作家的小说了,又转向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之类的名著。现在即使看小说,也更多的看张爱玲、东野圭吾的中长篇和一些现代作家的书。
回顾这么些年的看书喜好,隐约发现阅读似乎也需要技能上的进步。从小说到名著,从名著到哲学,都需要理解力和知识范畴的提升,否则很难看到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个人来说,从简单直接的“卧槽,这本书真TM好看”,也终于学会了如今这种文氓式的优雅。
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另外,我也该去练练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