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赵累献计趁火打劫,大将景翠坐收渔翁之利
01.
《战国策》东周策,有篇《秦攻宜阳》的故事。
说秦国发兵攻打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
东周国国君与大臣赵累就此事展开了议论。
周君问赵累:你认为这件事的发展会怎样?
赵累答道:宜阳必将被秦国所攻破。
周君并不认同,说道:宜阳城方圆百里,城内骁勇善战的将士数十万,而且粮草储备足以支持好多年;
不仅如此,宜阳城外还驻扎着相国的二十万军队,以及楚国大将景翠统率的几十万兵马,他们随时可以前往救援。
所以,我认为秦国必定攻不下宜阳。
于是就秦国能不能攻下宜阳,周君和赵累有了不同看法——赵累认为能、周君认为不能。
周君先发制人,为自己观点的成立做了论证:
观点:秦国攻不下宜阳城
依据1:宜阳城大易守难攻
依据2:城内有将士数十万
依据3:粮草充足可持久战
依据4:城外有相国军队驰援
依据5:楚国军队也能做外援
02.
虽然周君的观点说得通,但赵累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赵累说道:这次秦军的统帅是甘茂,他是客居秦国的将领,如果他能攻破宜阳,就立了大功,相当于周朝的周公旦;
如果攻不下,他就会被秦国免职赶出来。
另外,这次是秦武王不顾群臣反对,顶着巨大压力执意发兵攻打宜阳的,如果攻不下,他就无法对群臣交代。
不管是秦王,还是主帅,君臣一心,就一个目的:
必须攻下宜阳!
所以,我认为秦国一定能攻破宜阳。
赵累在这里为自己观点的成立做了论证:
观点:秦国一定能攻下宜阳城
依据1:秦王顶着压力,志在必得
依据2:甘茂谋求仕途,没有退路
依据3:君臣一心,其力断金
赵累与周君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他在论证中并没有通过否定周君的论据进行反驳,而是用新的论据来支持了新的观点。
03.
周君听赵累这么一说,表示认同。然后呢?
周君说:你为我谋划一下,如果真这样,我们该做什么?
赵累回答:请大王派人去游说楚国大将景翠。
去给景翠讲,你的爵位已到了最高,官职已到了最顶,如果与秦国硬碰硬,胜了,官爵无法再升,败了,会被惩罚。
你最好缓一缓再发兵。
等秦国攻下了宜阳,趁秦军疲惫时发兵袭击,它就会怕你,一定会拿宝物来讨好你;
同时,韩国相国会认为你乘虚攻打秦国,是为救援他们韩国,也一定会送上宝物来感谢你。
你考虑考虑。
赵累简单地几句话,就把楚国大将景翠“缓一缓发兵”的利弊做了逻辑梳理:
如果及时出兵,要么打赢要么打败
如果打赢,官爵无法再升
如果打败,还可能被惩罚
------------
总之,及时出兵没好处
但是“缓一缓发兵”,却都是好处:
在秦军疲惫时发兵
秦军会怕你,会拿宝物讨好你
楚相会谢你,会拿宝物感谢你
------------
总之,缓一缓发兵有好处
04.
景翠又不傻,说客还没说完,他就定了主意。
于是,在秦军攻下宜阳之后,他果断地向秦军发兵。
秦军此时疲惫不堪,无法应战,只能示好,立刻把煮枣城献给了景翠。
韩国相国也献出珍贵的宝物,来感谢景翠救援之恩。
东周谋士赵累献计趁火打劫,使楚国大将景翠坐收渔翁之利。
因此景翠对东周满心感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