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不见冢遗址发现'天子驾六',陪葬墓人骨兵器伤痕、肢体不全

2021年1月17日,“不见冢” 考古重大发现:“天子驾六”横空出世。

“天子驾六”
这一重大发现打破寒冬的凛冽,势必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动。
发现“天子驾六”的车马坑,为主墓陪葬坑。这个车马坑本身就为国内罕见:长约75米、宽约9.8米。
在2000多年的时光流转中,木头一点点腐朽,与泥土融合,化为“土车”, 只是“土车”的土与它周边的土在考古人的眼里大有不同。考古工作者用小刷子将其一点点从地底剥离,车衡、车舆、车辕、马轭清晰可见。清理出的车舆长2.5米左右,宽约1.2米;车辕长1.95米,宽0.1~0.13米;车衡长约4.5米,宽约0.1米, 6匹马的马轭已清晰展现,同时发现的还有部分青铜饰件。从目前清理的陪葬车马现状可以断定为“驾六”。陪葬车马如此规制,足见墓主人的身份极为高贵,或为“王”级。

出土文物
“不见冢”考古一直吸引着中国考古界及地方关注的目光。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充分洞见“不见冢”墓葬群的巨大价值;中国先秦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考古学家雷兴山等国内考古学、史学大家及省市专家学者给予极大关注,先后来考察、指导。
市委书记张文深、市长霍好胜等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对“不见冢”考古给予重视、支持与指导,并实地察看。
“不见冢”位于卧龙区、鸭河工区相邻地带,两区对“不见冢”的文化研究和考古发掘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
“不见冢”考古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

文明在宛
“天子驾六”横空出世

“驾”是我国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只有天子之乘才能“以六马驾之”,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但是,自汉代以来,由于缺乏实物佐证,夏商周三代的天子是“驾六”还是“驾四”一直争论不休,无从获解。

陈星灿等专家学者考察“不见冢”
2002年,洛阳发掘了东周时期的重量级遗存:1000多座东周墓葬、49座车马坑,最大的一座车马坑,长达42米,宽为7.2米,其中出土一个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即“天子驾六”。当“天子驾六”车马坑重现天日,争论终有定论。古人事死如事生,君王死后,人们会按照他生前享受的待遇,用器物、马匹、猎犬甚至人陪葬。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内有26驾马车、70匹马的尸骨、7只狗的尸骨,由此可以想象周天子浩浩荡荡出行的盛况。
“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破解了古代天子驾六、驾四的史学疑案, 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记载的正确性;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区的确认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成为21世纪东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为此,洛阳修建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原址、原物保护展示这些珍贵的历史宝藏。
“不见冢”“天子驾六”车衡与洛阳“天子驾六”同为4.5米长!
如今“不见冢”长约75米、宽约9.8米的主墓陪葬车马坑惊现“天子驾六”,不禁让人心生好奇,究竟是拥有什么样身份的人,享有如此高等级的丧葬礼制?
在不远处一个陪葬墓的陪葬车马坑,已清理出一车两马两驾殉葬车马坑,2000多年的历史岁月没有把这些车马磨砺尽,车上的铜构件优美绝伦、马的骨骼都清晰可见!
大冢、陪葬墓、车马坑、青铜剑、箭镞……这样的一个墓葬群,究竟墓主人身份是什么等级?
我们可以想象,车辚辚,马萧萧,卫士弓箭各在腰,徐徐而来……

三年前
抢救保护“不见冢”

雷兴山等专家学者考察“不见冢”
时光回转到三年前。“不见冢”陪葬墓(又称夏庄墓地)位于卧龙区与鸭河工区交界处的石桥镇龙窝村夏庄小组东北侧。2017年3月28日,市文研所接到报称夏庄附近的冢岗庙南侧树林中发现盗洞,第一时间派技术人员对被盗墓葬进行调查。
现场发现冢岗庙门东南侧有盗洞,盗洞直径约0.8米,深约15米,盗洞下见水。周边村民介绍,冢岗庙门前原为一较高、较大的封土堆,原来的冢岗庙就建在封土堆之上。现存的冢岗庙则为后期重建,庙前立清代碑刻一通,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2017年3月31日至4月20日,市文研所对该区域进行了文物勘探,确定了该墓的分布范围,之后又与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积极沟通,做好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文物部门在迅速展开文物勘探调查工作的同时,成立了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协调考古调查、钻探、考古发掘等事宜。省文物局也指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胡永庆、樊温全等专家赶赴南阳,实地查看文物调查和勘探进展情况。

陪葬墓车马坑
经过文物勘探,文物部门初步认定“不见冢”大墓为战国时期的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其总长约66米,墓室长40米、宽38米,深约18米。墓室四周有阶梯状台阶,台阶宽0.8米至1米;墓道位于东侧正中,东宽约5米,接近墓室处宽约10米,长约26米。另外,该墓西侧约20米处还有一个南北长约75米,宽约9.8米的车马坑,南侧有一处长约50米,宽1.5米,深1.5米的遗迹。

“不见冢”考古
屡出重大发现

从历史尘埃里探寻文明的足迹,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很小的地方,也会构成中华民族的影响力。“不见冢”的发现及其可能隐藏的秘密,引起国内史学界、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对“不见冢”的研究也随之展开,相关遗址开始全面调查……
2019年2月至4月,市文物部门在“不见冢”大墓北部探出35座陪葬墓,其中有六座车马坑,为“不见冢”东周大墓的陪葬墓群。这些墓地布局规整、等级较高,是南阳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东周时期高级贵族墓地之一。

夏庄墓葬分布照
2020年5月至7月,市文物部门又在“不见冢”大墓的南侧80米处接连发现50余座大墓。
2020年9月13日,湘鄂豫宛楚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南阳夏庄墓地考古发掘专家咨询会。纪要如下:一是“不见冢”墓地是战国时期一处高等级墓地。墓地保存完好,布局规整,规模宏大,特征鲜明,是一项重大考古发现;二是应抓紧完善考古工作计划,推进考古发掘工作,加强考古发掘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多学科研究;三是为保证考古发掘质量和文物安全,应尽快建设文物保护大棚等设施;四是鉴于墓地价值巨大,应尽快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和展示利用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文旅融合……
工地负责人宋煜辉说,已探明主墓室南北41米,东西43米,墓道长26米,主墓陪葬车马坑长75米,宽9.8米,通过今年进一步的发掘工作,发现主墓两侧南北各8排陪葬墓,北侧39座陪葬墓,5座陪葬墓车马坑,南侧8排陪葬墓,55座陪葬墓,有5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发掘,其余50座已发掘完。另外,发现南侧陪葬墓人骨保存比较完整,从骨架上可以看出多处兵器伤痕、肢体不全的情况。
截至目前共发掘89座陪葬墓,出土鼎、壶、敦、剑、戈、矛、弩机等青铜器、陶器及玉环等文物1000余件。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对陶俑及依然锋利的青铜剑、箭镞、戈等具有战国时期典型特征的器物。尤其是,一件青铜器上有一个铭文“州”(周的通假字)。宋煜辉说,从目前已发掘的陪葬墓现状来看,这些陪葬墓都呈“甲”字形,布局规整,有的带有车马坑,说明这批陪葬墓的墓主人生前均有较高地位。
主墓南北两侧各发现有地面建筑基础,呈“山”字形,国家及省市级专家考察后,部分专家认为是“享堂”,最终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证实。

“不见冢”疑似“享堂”
43米×41米的“不见冢”、75米长的车马坑, “天子驾六”,或为“享堂”的建筑遗存,种种迹象表明,“不见冢”墓主人身份十分显赫,或为“王”级。
一个个历史之谜、文化密码也许不久就将在“不见冢”揭晓!
如今,“不见冢”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同步展开。主墓上方,一个巨型钢结构大棚正在修建,以保护墓葬,为下一步大规模发掘提供保障。

'不见冢”主墓在建钢结构大棚
车马坑已被钢结构大棚保护在内,考古人员每清理一层覆盖在文物上的夯土,都会进行拍照画图,考古人员还对车马坑喷上了特殊的药剂,来保持车和马的原样不被风化。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在后期研究保护时,能够通过文物出土时的原始状态更好地还原历史。考古工地负责人宋煜辉说:“我们现在的保护,只是一个初步的保护措施,随着考古的进行,能回到室内的,我们会修复除锈保护,不能提取的,我们会在原地进行保护。”

“天子驾六”
之于南阳文旅

南阳,“不见冢”,“天子驾六”的横空出世,是对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一次践行。

出土文物
“不见冢”“天子驾六”的出土,不仅之于考古学,之于中国文化,之于中华文明探源有重要价值,也是南阳文化、南阳旅游、南阳文旅融合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南阳文旅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机遇。
洛阳“天子驾六”的出土,基于此的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已经成为洛阳的文化名片、旅游名片,去洛阳看“天子驾六”,已经成为重要选择。
以文化、文物带动旅游、支撑旅游,并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是洛阳的成功经验,也是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想见,“不见冢”“天子驾六”的“未来式”,或将是南阳人争相参观的文物,还可能是景点,或将是南阳一颗辉煌的文化明珠、耀目的文化名片,基于其稀缺性、重大文化价值性、可观赏性而成为南阳文旅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边发现、边发掘、边研究、边保护、边利用、边营销……以考古带动旅游,借助考古发现与旅游嫁接而实现 “双赢”,应是可期之事,也许,将来在这里会出现一座南阳的“天子驾六”博物馆……

来源:南阳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