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

  • ne
  • 微信

失智老人篇儿2021-01-18 15:23:24

2011年,华裔作家哈金发表了一篇名为《退休计划》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在美国做保姆的中年女人,在遭到老年痴呆的雇主性骚扰,又被雇主的女儿怀疑品行不端之后,愤而辞职,并决心通过努力为自己挣一份体面晚年的故事。

5年后,青年导演朱员成将这个篇幅短小,却有着丰富内涵与外延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更名为《盛先生的花儿》,将美国华人的遭遇移植到生活在北京的都市小人物身上,呈现出跨越国家与时代的普遍性社会问题。

影片在聚焦“老年人性需求”等养老问题的同时,也对故事中的两位女性——保姆棉花和女儿盛琴的人物形象做了深度开掘,更对盛先生的“性骚扰”行为追根溯源,巧妙地展现了老人与女人这两个“弱势”群体的情感困境。

女性的情感生活向来是国内外艺术作品钟情的对象,而老年人的情感乃至性生活,却始终鲜少有中国创作者问津。这无疑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禁忌”脱不开干系,也与传统观念中对老人的固定看法息息相关。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性”、“欲望”这样的字眼是年轻人的专利,与老年人无关。老人的欲望令人不适,表现老年人的欲望更令人难受,而敢于表露自己“性意识”的老人,更是容易被贴上“为老不尊”、“老不正经”的标签。

在影片中饰演失智老人盛先生的,是出生于1936年的老艺术家、演员王德顺。这位被媒体称为“高龄青年”的老人在拍摄中,反而比饰演保姆棉花的颜丙燕,和年轻的男导演朱员成还要勇敢、前卫。

影片中有一场老人从身后“熊抱”保姆的重场戏,具有点明“老年人的性意识”这一主题的功能。导演朱员成和颜丙燕担心冒犯老人家,迟迟无法拿捏这场戏的尺度。没想到王德顺并无扭捏,磊落而出色地完成了拍摄。

王德顺在采访中说:“欲望的焦虑并不会因为人老了就自动消失,这是一种从出生到死亡,始终伴随一生的焦虑。不过在生活中,跟自己的亲戚子女或是同龄朋友,确实都会避谈这个话题。”

这种避而不谈似乎是正常的,但细究起来,又是不正常的。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对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性需求的忽视和轻视,才会导致类似“老人被保姆骗钱骗房”、“老人把财产赠给水果摊主”、“老人把全部家产留给宠物”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

对于读者而言,这类新闻读过、聊过也就罢了,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何养老,特别是如何面对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老人偏见”,是值得更多关注与更多思考的现实问题。

演员颜丙燕在专访中提到,她在母亲去世两年后鼓励父亲说,“假如遇上合适的阿姨,就不要把自己关得紧紧的,要试着去接触,去沟通,封闭自己也并不是妈妈希望看到的”。

老父亲听到女儿这样说,自然非常感动,但颜丙燕身边的朋友却大都觉得她“思想前卫”。连观念相对开放的影视圈人士都是如此,遑论其他行业的人群。普通老年人的情感困境由此可见一斑。影片主创敏锐地抓住这个看似冷门,实则与人人都高度相关的话题,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尝试。

“有缺陷”的主人公引发共情,“性噱头”下凸显人性的卑污与光明

女主人公棉花的第一次出场,是在一间成人保健品专卖店内。她刚刚熟练地打发了一位男顾客,并对闺蜜桂桂所说的“月薪五千的保姆工作”有些心动。

从意象上来说,“棉花”是洁白、柔软又温暖的,与杂乱街道上的“成人保健品店”形成第一组鲜明的对比,也象征着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现实处境。

有意思的是,棉花这个人物并不像她的名字那样纯洁,她跟成人用品店的老板何顺白天是雇佣关系,晚上则是情人关系。

在开篇的一场戏中,棉花与何顺在他住处浴室上演激情一幕,被住在对面的猥琐男偷窥。何顺发现后,将对方追到厕所一顿暴打,嘴里喊着:“敢偷看我老婆洗澡,打死你!”

何顺的的谎话编得无比顺滑,他生怕街坊发现他和棉花的地下情,索性先发制人,假称棉花是老婆。而棉花对此并无异议,她的性子也跟名字一样,绵软,温和,毫无攻击性。

“一个卖性用品的小三”,像这样带有先天性道德瑕疵的女主人公,在国产影视剧中并不多见。但这却是塑造真实可信主人公的好方法,其好处是能够迅速引起观众共鸣,甚至使观众对主人公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从而获得舒适的、居于道德高地上的观影体验。

好在,棉花表面上柔软,内心却是坚韧而不乏清醒的。何顺打人扯谎事件之后,她离开他的店,成为盛先生的保姆。

棉花的温柔,温暖,耐心,如涓涓暖流,滋润着老盛的身心。为了刺激老盛的脑神经活跃度,棉花还试着用他妻子苗华的照片唤起他的回忆。没想到老盛的神经倒是被“激活”了,表现方式却很吓人:他半夜爬上了棉花的床。

被惊醒的棉花吓坏了,老盛年轻时是体育老师,身体强壮,爱好拳击,假如要用强,棉花毫无还手之力。

但老盛什么都没做,他只是躺在棉花身边,絮絮叨叨地说话。他说:“北京的工作落实了,盛琴身体弱,我先走,等安顿好了就把你们都接过去。”

在老盛混乱的头脑中,棉花和苗华合而为一,时空在此刻发生了重叠。

这一方面体现了棉花对老人的照顾尽心尽力,另一方面也为老盛接下去的“性骚扰”埋下伏笔。

在一次洗澡过后,老盛在棉花帮她吹头发时突然来了一个“熊抱”,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对棉花/苗华的欲望。棉花挣脱后打了他两下,骂他“老流氓”,把他骂哭了。

刚刚脱离性用品商店,又遭遇性骚扰。面对盛先生的骚扰和女儿盛琴的误解、责骂,棉花没有任何辩解,跑去与闺蜜桂桂喝酒。

在与闺蜜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拼凑出棉花不幸的经历:她在老家甘肃结过婚,因为多年生不出孩子,被丈夫赶出家门。在外找工作时认识了何顺,最终在他店里落脚,成为他的情人之后,才知道他是有老婆的。

棉花是自卑的,因为“不能生育”,她自觉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自我价值感很低。因此在知道何顺有老婆之后,依旧卑微地认为,有男人要她,已经实属不易;棉花又是要强的,在发现何顺买给她的裙子竟然跟买给老婆的一模一样时,她把裙子甩给桂桂,让她还给何顺。

谁知,命运在此时跟棉花开了一个玩笑:在盛琴要求的医院体检中,棉花发现自己怀孕了。

怀孕发生在老盛摸上棉花的床之后。按照社会新闻中的现实路数,这孩子应该是老盛的。但导演有意规避了如此尖锐的伦理冲突,特意为棉花设置了一个年轻的情人,从孩子的月份上来说,也不可能是老盛的。

这样的处理,可以看作是导演对养老问题中的“性需求”部分,做出了主动的弱化与妥协,也再一次证明了传统观念在整个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出于常见的“中产阶级对底层人民自以为是的想象”,盛琴认为棉花肯定不会留下这个孩子。但她没想到,怀孕对棉花来说,不仅是来自上天的恩赐,更是对前夫强加给她的“不能生养”之污名的彻底洗刷。

颜丙燕在“看着太阳哭泣”这场戏中的表演非常精准——从欣慰而感恩的笑,到喜极而泣,再到想起曾经种种委屈流泪,最后回到现实,想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告诉何顺,整个过程层次丰富而极具感染力。

既不肯堕胎,也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这不能不让盛琴起疑心。影片中有一场戏很有意思:盛琴带老盛去医院验血,向医生咨询。

盛琴:“像我父亲这个年纪还有没有生育能力?”

医生:“你让我光看脸我怎么能知道?”

盛琴:“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呢?”

医生:“有啊,孔子的父亲就是七十多岁生的他;还有默多克跟邓文迪,也是七十多岁生的孩子啊。”

这一段对话,再一次点题:老年人不但有性意识,有性能力,同时也具有生育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年龄的增长和体能的下降,老年人在情感和生理需求方面跟年轻人并无明显差别。

而此时的老盛,已经从情感和心理上都对棉花产生了依恋,他突然对盛琴说,要跟棉花“结婚”。这惹恼了盛琴,她认为老盛自己不会产生这个念头,一定是棉花怂恿勾引,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没爹的孩子找条后路。

面对盛琴的指责,棉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盛家。从棉花离开这个反应不难发现,在“小三”的污名之下,她仍是渴望清清白白做人的,耐心和温柔是她的本性,而不是用来索取他人情感和财产的武器。

反观盛琴,虽对棉花产生了一些信任,但心底里还是认为“这些保姆都是一个德行,都想讹钱,骗人,抢资源”,一旦有任何所谓蛛丝马迹,都能立即让她暴跳如雷。

而盛琴这种多疑、易怒的性格,与疏远的父女关系和糟糕的婚姻关系有关,更与时代造成的家庭悲剧有关。

老人对保姆的“性骚扰”背后,折射出时代悲剧下的精神困境

影片中特意铺排的一条线索,是老盛对棉花的信任和依恋。棉花发现自己怀孕后,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何顺,回家晚了。到家后,发现老盛黑着灯坐在厨房等她,还甩脸子赌气,与丈夫对晚归的妻子撒娇的样子如出一辙。

当何顺第一次找上门来,要与棉花发生关系时,老盛故意从床上掉下来,结果摔进了医院,不过却可以享受棉花全心全意的照顾。

当何顺得知棉花怀孕,第二次上门,逼着棉花打胎时,老盛一个直拳将他打倒在地。

而纵观全片会发现,编剧用“老盛两次摸上棉花的床”和“何顺两次上盛家找棉花”这两组戏,集中表现出“时代虽然更迭,女人仍旧生活在男人的索取和背叛中”的第二主题。

老盛第一次上棉花的床,其实是重现当年插队甘肃时,对恋人苗华许下承诺的情景。他承诺在北京安顿好之后就回去接她们母女,却在回城之后另娶一妻。苗华死后,老盛将盛琴接到身边,心中始终对苗华怀着愧疚。

武志红说,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过去找到合理的、自洽的理由,才能继续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老盛的老年痴呆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无法原谅自己,无法逻辑自洽,将自己困在心牢而导致的精神崩溃。

老盛第二次上棉花的床,发生在打了何顺之后。老盛的精神时针继续向前拨动,回到苗华怀着盛琴的时候。他对苗华/棉花说:“别怕,孩子来了就生下来,以后都会好的。女孩叫盛琴,男孩叫盛鼓,演出的时候,我打鼓你拉琴唱歌,多好啊。放心吧,我会和你结婚的。”

一位犯过错的老人,在用永远没机会当面说出的愧疚,真挚地慰藉着与苗华一样,正在遭受背叛和抛弃的棉花。历史与现代通过这种奇妙的方式相互映照,彼此呼应。

而盛琴与父亲一样,同样被困在婚姻情感的死局中,无力反抗。

盛琴属于典型的“心软嘴贱招人烦”的女人,暴躁和刻薄是她自我保护的工具,掩饰着内心深处对爱的求而不得。

她多年来照顾着曾经抛弃她的父亲,想要寻求一丝父爱,面对的却是已经失去记忆和心智的老小孩,这让她的愤怒、委屈和渴望都无从表达。

因为从小缺爱,盛琴也没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老盛心中向往的“弹琴敲鼓,琴瑟和鸣”的美好家庭场景,盛琴从未享受过。因此她不能理解父亲和儿子的真正需求,只能在一次次自以为是的推测中,将亲人们越推越远。

在整部影片中,最有勇气主动突破困境的人还是棉花。

在被医生告知,她腹中孩子染色体异常,可能是脑瘫儿之后,棉花选择留下孩子,并主动与盛琴联系,说明缘由取得谅解,回去照顾老盛。

并在老盛病危,唯一的愿望便是苗华/棉花结婚时,选择帮老盛打开心结,在他“苗华,苗华”的呼唤中,做了一次“假新娘”。

这应该算是一出悲剧,导演的镜头语言却是明亮、温暖的,不刻意展现悲苦,力求在不动声色的运镜中,展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悲欢。

男人的“失位”与女人的“失语”背后,是时代的“失序”

影片中出现的五位男性,他们的出场方式不尽相同,却有着共同的“失位”状态:

盛先生由于年轻时的背叛,带来内心深处无法化解的愧疚,甚至已经“外化”成头脑的失智,已是“神不在位”的状态,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更遑论其他责任。因此,盛先生象征着“丈夫”与“父亲”的双重失位

何顺属于常见的那种“渣得理直气壮”的男人,他藐视道德,自有一套生存规则。他对情人好,对老婆也不错,游刃有余地享受着家里家外的“成就感”,其实对谁都没有真情,除了他自己。他和他的成人用品店,共同象征着“动物性”的侵略和压迫,只求生理满足,在精神层面上是彻底的失位状态。

张国庆在影片中只存在于盛琴的电话那头,不但肉体失位,情感失位,连声音都没出现过,观众只能在盛琴的质问和责骂中拼凑出一个男人:有钱,有情妇,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却唯独没有做丈夫和做父亲的兴趣。他与盛先生一样,同时在丈夫和父亲的职能上处于双重失位状态。

盛鼓作为盛琴同父异母的弟弟,物理距离远在澳大利亚,心理距离更是远在天边,从未对盛琴的留言做过任何回应。盛琴对他说父亲的身体状况、吃用花销,他统统没反应,很明显是一个不打算负责任的儿子,也是一个不打算与姐姐有任何情感交流的弟弟。

小毛是盛琴的儿子,一个父爱缺失的小胖子。有一场戏是盛琴带他去马场,他因为“太胖”被教练拒绝,他对盛琴发泄心中怒气:“你们谁真正关心过我?我生病了你知道吗?”小毛的未来似乎不难设想,大概率会是从失位的儿子,再到失位的丈夫和父亲的死循环。

与男人们的“失位”对应的,是女人们的“失语”。

影片中的“花儿”们在男性构建的情感/婚姻生活中,除了默默侍奉老人、养育后代和独守空房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生活和话语空间,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

在两位女主人公棉花和盛琴之外,影片中还有三位值得一提的女性形象,她们与棉花和盛琴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立体的女性群像。

桂桂是棉花的甘肃老乡、闺蜜,一个带着儿子的单亲妈妈。她住在垃圾场旁边,经营一家微型的废品收购站。影片没有具体交代桂桂的前史,而是用这样的身份和职业设置,暗示和强调着她作为底层女性被消费、被抛弃的命运。

拾荒老太这个人物,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和警示意味。在影片开头,棉花就在成人保健品店门口看到过躺在地上的她,和她养的一条小狗。

在影片中后部,棉花在桂桂的废品站再次见到她,她拖着捡来的破烂儿来卖几个钱,以维持自己和小狗的生存。

桂桂看着她的背影,向棉花感慨说:“要娃有什么用啊,这老太太也是儿女双全呢。”然而正是这个拾荒老太,让棉花下定决心留下肚里的孩子。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出于母爱,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塑造了棉花的倔强、不服输的性格。

在哈金的原著小说中,也正是一个拖着无数个空瓶子上地铁的华人拾荒老太,彻底激起“我”的危机感,决定好好考虑牧师送她的“好好学英语,找个有保险的工作”的建议。

此外,还有一位虽然从未出场,却构成整部影片的“发动机”的女性——令盛先生终生愧疚的苗华。

她与女儿盛琴、保姆棉花、单亲妈妈桂桂,以及无名的拾荒老太一起,构成“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群像,——即便有幸“永远”活在某人的记忆里,却也仅仅如此而已罢了,现世的爱意与温情,她们得到的少之又少。

如果说盛先生和苗华一家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那么棉花、桂桂和拾荒老太的悲剧,又是悲从何来?

或许我们可以说,时代的“失序”至今尚未完全复原,阵痛仍在间歇性发作;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存在与人性深处的黑暗永远与光明相随相伴。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构成的。那么,当时代允许我们做出选择,我们是否每次都能自觉选择光明呢?

在影片快结束的地方,棉花背着孩子离开北京。

经过成人保健品商店时,发现那里正在变成“百姓大药房”。这个转变,象征着棉花从软弱和卑污的欲望中挣脱,她从老盛身上看到真情的闪动和人性的脆弱,也从中汲取到像药一般治愈的力量。

在店门口,拾荒老太不见了,多半是去世了,留在原地的之后那条忠心耿耿的小狗。

棉花走,小狗也走,它失去了拾荒老太,得到了棉花和一个小婴儿。

影片结尾,棉花背着孩子,牵着小狗,站在故乡的棉花田里露出灿烂的笑容,阳光从她头顶后方照过来,温暖,有希望。

然而,影片中反复提及的“棉花”与“苗华”的“谐音梗”仍在提醒我们:虽然时代不同了,但站在棉花田里的棉花,仍旧是另一个失语的“苗华”;棉花背上那个被医生诊断为脑瘫的孩子,又将会在谁的人生中“失位”?

盛先生驾鹤西去,尚有女儿替他举行假婚礼了却心愿;等到棉花老了,她的脑瘫儿如何尽孝床边,谁来为她请一个像棉花一样温暖又坚韧的保姆?

电影能够提出问题,却无法给出答案,惟愿真正关注现实问题的作品越来越多,像《摔跤吧,爸爸》和《我不是药神》那样,用微小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弥合时代的创伤。

———END———

在光影与文学的倒映中做梦,在梦境的倒映中写作。

欢迎关注我的账号@勤翻篇儿。

收藏
举报
27 条评论
  • 麦克的灯9小时前

    看过一句话:“老人最大的困境不是疾病,而是孤独。”觉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有人陪伴安慰,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了。

    回复 ⋅ 1条回复23 
  • 薇小10小时前

    厉害了👍

    回复 ⋅ 1条回复14 
  • 麦克的灯14小时前

    认真看完了

    回复 ⋅ 1条回复52 
  • 蓝白之间A9小时前

    有深度的影评,受教!

    回复 ⋅ 1条回复26 
  • 人们曾经的缺失总会在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些人身上获得弥补,所以每个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个角度是圆满的吧?!感觉颜丙燕真的是个用生命演戏的演员,演技好到吓人。

    回复8 
(0)

相关推荐

  • 致命保姆,为什么又重现江湖?

    原创〡萍老师 首发〡萍语文(ID:dypyuwen) 人在做,监控在看,天也在看 近日,江苏溧阳,致命保姆又重现江湖.保姆虞某捂死了她照料的老太太,准备提前支取工资走人,孰料,被身后的摄像头拿下. 视 ...

  • 独居老人与保姆生子背后:这件事毁掉多少人?

    作者:瑞典王多金 来源:枕边阅读(ID:xinyuboss) 最近小编一直在追一部热播剧<谎言真探>. 女警官搭档重案组组长办案,很常见的刑侦剧配置,但这部剧以刑侦的测谎环节为切入点,着眼 ...

  • 盛开的老人心与女人花

    这几年,中国从上到下都在研究解决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比如说已经开始启动延迟退休方案,例如各地大兴土木的养老院工程,比如鼓励生二胎,和这些为了遏制老龄化而推出的举措相比,咱们的影视作品更走心一点,推出了很 ...

  • 《盛先生的花儿》丨 用信任与觉醒,浇灌幸福

    以写实为基调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是难得的关注养老问题的电影.由痴呆老人.老人女儿以及保姆组成的常见社会人群,却引发出不同角度的社 ...

  • 好片云集的11月院线,这部惊喜佳作不该被忽略

    "养老是公认的世界性的话题,也是电影的社会背景,我们不仅仅是在探讨养老问题,我们更多的在探讨人和人之间的亲密.疏离.微妙的斗争,互相之间的取暖." 最近实在太多电影上映了,影院有种 ...

  • 洞察失能失智老人家属选择养老机构核心关注点: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安全救护/情感需求

    作者I沈钤    排版IMico 开篇: 目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近4500万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成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短板. 为了探寻失 ...

  • 倪海厦-失智老人渐增未来儿女要替失智父母托老

    本文摘自倪海厦汉唐中医馆论文医案内部查询软件V2021版 Gujizhai.net 嘉义圣马尔定医院两个星期不到就卖出一千二百盒银杏月饼,众所皆知,银杏是保养脑袋的食品,民众吃应景食品还赞助照顾失智症 ...

  • 失能失智老人,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北京市区一家养老机构的家属探视中,几位老人聊着天.王奶奶91岁,是失智老人,也就是由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引发失忆和认知失调等症状的老人.周安南是王奶奶的大女儿,也已经70多岁了. 记者:我感觉您一直在 ...

  • 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技巧

    在北京市区一家养老机构的家属探视中,几位老人聊着天.王奶奶91岁,是失智老人,也就是由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引发失忆和认知失调等症状的老人.周安南是王奶奶的大女儿,也已经70多岁了. 记者:我感觉您一直在 ...

  • 一位60岁的失智老人为他去世的弟弟建造的七层小楼

    一位60岁的失智老人为他去世的弟弟建造的七层小楼

  • 8旬失智老人雪夜走失,发现时在老伴坟前扫雪

    安徽枞阳县80岁的吴奶奶有些神志不清. 1月4号下午,冒着雪出了门,直到天黑也没有回家.家人找了很久都没有发现,担心老人遇到危险,选择报警.经过民警和家人三个多小时的苦苦寻找,最终,人们在她老伴的坟前 ...

  • 这座专收失智老人的养老小镇,为何成为世界级的标杆?(运营模式深度解析)

    来源:公众号系龄人,原文标题<万字干货 | 荷兰"失忆小镇"Hogeweyk --重新定义失智老人疗养机构>[整理摘编:时英平]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

  • 照护失智老人5个案例

    老年痴呆症/失智症的发生概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大大增大,尤其多见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上海目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已经超过25万,并且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增加. 养老机构基于照护风险高.人工成本高的考虑,大 ...

  • 面对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能做些什么?

    失智症,预防胜于治疗,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确实没有特效药和特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医学的发展,未来我们的期待和希望是通过基因方面的精准医疗领域研究取得突破进展. 那么,面对一个上了年纪的失智症老人,现阶段在 ...

  • 养老机构在接收失智老人时注意事项

    前言:失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认知功能减退.随着疾病的进展,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在伴有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精神行为症状也日益增多,更加重了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失智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