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赤诚老园丁——记我的爷爷一党存芳
我的爷爷党存芳,1925年生于永靖县盐锅峡镇盐集村。1969年因病去世,时年45岁,那时我只有5岁。在我的记忆中,爷爷中等身材,圆脸,常常面带笑容。我是爷爷的长孙,他非常疼爱我,经常抱着我给我讲故事,有些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长大后我听人说起,我的曾祖父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庄稼人,他治家严谨,生活简朴,家境虽贫寒,可曾祖父把我爷爷送入学堂识字读书,在位于本村福神庙的私塾里读《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典籍。我爷爷刻苦学习,有理想。
爷爷生前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只有我叔叔保存着几张黑白相片。见到照片我思绪万千,倍感亲切!屈指一算,爷爷离世已经五十年了。
幸喜与人闲谈得知,爷爷的生前同窗好友党玉枚老先生尚健在,老人出生书香门第,多才多艺。当我拜访老人时,老人已年过九旬,可耳聪目明,精神隽烁,笑声朗朗,待人热情。老人和我爷爷一同私塾学习,抚河小学兰州乡村师范学校同窗就读的往事细述了一番。他说你的爷爷为人忠厚善良,性情温和,乐于助人,尤其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敬业踏实。
和我爷爷还有同窗好友,就读过的有党连俊(美籍华人中华民国上将)。
后来他们又去抚河中心学校就读。这所学校远近闻名,培养了诸如“中国枪王”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李守智部级等著名人材。1946年我爷爷又考入甘4肃省兰州市乡村示范学校,苦读三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49年秋,兰州解放,西北人民脱离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我爷爷那年也学成回乡。从此以后我爷爷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1952年皋兰县文教主管部门正式录用我爷爷为公派教员,分配到蒲家沟初小任教并兼校长。工作尽职尽责,不遗余力。他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常常走访家长,并用自己的工资,给困难学生买作业本,学校办公用品欠缺时他又常常自掏腰包购置。他一心扑在教学上,极少回家,学校教学,属当时本地区一流,获得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之后,因工作的需要,他先后在新城、金泉、抚河任教,服从领导调配,从不讲个人条件,不论到何处,都一如既往,埋头苦教,视误人子弟为罪过为耻辱,教好学生,是他老人
家的毕生心愿。
1964年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由我爷爷主持筹办了盐集村小学,我爷爷和一位回村知青同心协力,同甘共苦,依靠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学校规范由小到大,独具特色.既有全日制班,也有早班晚班,还兼办夜校,方便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条件学子求学。这种创造性的办学方式,得到州县领导的大力支持。本村适龄儿童受教率创历史新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学校后来被专门命名为“盐集民办—栏子学校”。从这所学校走出后,成为学士,博士,留学生的人才何止成百上千。
我的爷爷一生热爱教育,一生投身教育,一生奉献教育。鞠躬尽瘁,功不可没。但事业未尽,英年早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乡的父老,爷爷的学生,常常提起他,怀念他,永远铭记着他!
老牛勤奋苦耕耘
同窗学子读诗文
英年含涙早离世
教育战线好教工
2020年12月14日
党存芳简历
生于1925年,卒于1969年。
1930年-1940年,在永靖县盐锅峡乡盐集村私塾就读;
1941年-1946年,在皋兰县抚河中心学校就读。
1946年-1949年6月,在甘肃省兰州乡村师范学校就读;
1949年-1952年,回乡务农。
1952年-1964年。先后调任皋兰县,文教主管部门公派教员;蒲家沟小学校长;并先后在新城、金泉、抚河(当时均属皋兰县)任教。
1964年-1969年,在家乡永靖县盐集民办—拦子学校任校长。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