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巨基”,靠不住。

文:霞飞六妹

* 静安香香(ID:JRJNQN),风骚等侬关注。

年前的那篇文章《告诉你一个恐怖的消息哈...》看的人忽然有点点多,看来大家还是最关心房地产的话题。于是很多朋友问起,我这里补充说一下。

这是活跃的知名经济学家向某人在公开场合说的,我只是转述。其次呢,近期上海楼市是在整体回暖甚至涨了不少,但毕竟房产的买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本质上只是居住消费品,其实远未去到投资这个层面——

又能有几个人这一辈子中,会(或者敢、或者能)做出自住房的买卖呢?

——所以,这房子就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最大的消费品,不要总是YY房子是投资品,你,还是应该站在起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角度去看今天的买房子问题

不过,今天暂不谈房子,也不聊什么八卦了,谈点股市吧。

我发现近期客户和盆友找我的频率在增加。究其原因呢,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机构抱团”现象渐渐成为公共话题。于是很多宁,找我们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能早一些了解大公募的动向,尤其是卖方研报中的观点与推荐,与公募动向的关联度。

具体不好展开。但我想说的是,机构抱团,这个趋势只会继续,A股市场的“港股化”与“美股化”,是迟早和必然的趋势。这个道理大家慢慢都接受了,什么头部管理人掌管着八成的资金,什么市场中好的企业占比遵循“二八定律”,云云。

其实我倒是想说,娱乐圈大明星的收入,一直就占据了艺人演员成本的绝对大头,而直播头部网红,占比更是如此。渠道优势,以及头部大公募和北上资金的成本里、营销力、影响力,使得市场资金必然集结到这些头部机构管理人手中。所以,卖方研报,应该是知春鸭和风向标,卖方现在更受重视,是必须的

于是呢,我也开始挑选客户了。不是每一个给钱的都是好客户了。毕竟时间就那么多,见多一个,就见少了一个嘛。善长仁翁们多多包涵。

但是,很多朋友对公募的网红打法,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这么说吧,大机构(也不仅仅是公募了,因为一些大型私募也公募化了)手下几十个各个行业的基金经理,每人都长期被安排负责只看住一二条赛道,每人的钱都只能主要集中投向特定的某一二个行业~~~

所以结果呢,一定是:不是这个新能源跑出来,就是那个军工跑出来了;要么就是那一个大消费白酒跑出来,要么就是另一个半导体的跑出来。。。最后比的不是人品,也无关智商和水平,这些都是事后诸葛,其实就是看当年热点轮到哪一个了

表面上看业绩,其实就是“幸存者偏差”,即便是连续一二三年跑出来了的,其实也就是因为确实这一二三年这个行业都是热点,而他偏偏就在这个行业;而,再之前,表现就平平了,再往后呢,就要看麦玲玲怎么算了。

这其实也是看命。

只要是去年跑出来的,肯定就捧你做今年的网红,于是产品大卖,你要是脑子一热,凑热闹抢着去买去年网红经理现在动不动号称“百亿秒光”“股巨基”产品,大多数侬这种就是论韭菜的基本修养了。

上星期,看到一个买方在微信群发,说自己的某某五号去年收益百分之一百多,然后就是一顿强推文宣,其实呢,这家买方有三十几个产品,涵盖几乎全部行业,而那个五号产品,全仓就是白酒和大消费,其余的其他产品嘛,就真的谁买啊谁知道了,全部产品的业绩一平均下来,估计年收益也还不到百分之十五的。

我知道这么说,会得罪一些人。但好在真正能“忽然嘎节棍(节棍,上海话,意识是牛逼)”的基金经理小白脸也没几个,本小姐姐说的,其实就是大多数“每年还在等走运”的其他公募经理的心里话罢了。说出来,大家听了伐要太开心了。

都是局内人,谁没个嫉妒嘛。

。。。

最近太忙了,都没空见五哥,不过,那天我偷偷瞄了一下账户,伊买了好多小米、比亚迪、ST舍得,还有.....算了,不多讲了。

看到一个新说法,说是

阿拉上海女人,

不讲赚钱的,只讲花钱。

我现在只想买一台雷军签名版的米11 pro,,,

这可不是广告哈

希望2021,有雷军加持。

注:本文内容纯属文学虚构,当故事看看就好了,如有雷同,必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静安香香(ID:JRJNQN)。再次风骚等侬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