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意蕴特色之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 2024-06-12 18:36:28 在这里,读懂中国民族建筑 民族建筑“大家”谈栏目文/李先逵在当今丰富多彩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数千年源远流长建筑历史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结合传统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建筑的理解是片面性的,只看到外表形式的表现,而没有体会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精神的深层领悟。也就是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深度,对文化意蕴特色去加以阐释和理解,才能把握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实质。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说,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张之词。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的确颇有见地。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于主体位置、形体高大的建筑为“殿”或“堂”。据《释名》则有:“堂,犹堂显貌也,殿,殿鄂也。”这是将形容词名词化,以之命名这种高大壮丽的建筑,可说是形神韵皆备,这名称本身就已含有某种文化意味,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不似西方建筑,直呼其名为教堂或神庙那样直白。又如“馆”这种建筑类型,据《说文》:“馆,客舍也。”从食、从官,为宾客食宿之处。初始本义,即“客官居所”,如招待所,因而有欢迎、公共用途之义。后加延伸义,则赋予社会学意义,“馆”字便大行其道,用于学馆、公馆、会馆,以至现代的图书馆、旅馆、博物馆等等。这个“馆”字便含有迎接、开朗、活泼、公用的含义,使这类建筑性格特征展露无遗,其文化意蕴也溢于言表。其次,对建筑这一客观对象的定义理解,中西的观念也大异其趣。关于“建筑”的意义,在西方建筑学中,不知凡几,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说法,诸如“建筑是庇护所”、“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总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等等。这些说法固然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究其建筑哲学的高度,都不及中国的定义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据可能传至汉代的古籍《黄帝宅经》,其中有一句十分特别的话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意思是建筑(住宅)是介于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汇聚集之处,是人类社会家庭生活准则的空间存在模式。这句话前半句说的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后半句说的是建筑的社会属性。这是多么全面的大建筑观的定义。这是建筑的哲学定义。这是站在整体辩证的高度,以宏观把握的视野道出了建筑更本质的文化哲理内涵。从现代建筑文化学的观点来看,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最庞大的物化形式和空间载体,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又是民族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归结到一点,它最终应是建筑所有者思维观念的哲学表达。建筑的本质,可以说是用独特的“住”的建筑语言,表述营造者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哲学观念,以及他们对人生观、宇宙观的把握和理解。应该说,中国建筑文化对于建筑的哲学定义更明确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第三,应用阴阳数理哲学的方法指导中国建筑的营造,以体现中国建筑的艺术精神,从而成为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主义美学原理。被誉为中国哲学之源的三千年前的周易哲学奠定了中国数理哲学的基石。《易·系辞上》:“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从中可以看出,“数”与“象”关系之密切。诸如“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数为阳,地数为阴”等河图洛书中神秘数字的组合,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映的“一分为三”即阴、阳、阴中有阳与阳中有阴的辩证哲理,这些所表达的文化哲理都对本身就离不开数字尺度的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象”。以数取象,以象喻理,以理成境,这些原则都强烈地灌注于建筑营造设计之中,达到和谐有序,情理相融的艺术感染力。如住宅作为“阳宅”采用“阳数设计”,先秦典籍记载建筑等级要求,以横向三、五、七、九开间的奇数展开,高度尺寸也按等级以奇数决定。帝王大朝金銮殿号称“九五之尊”,则取阔九间、深五间为建筑最高规格。唯一例外按偶数设计的是藏书楼,如文津阁、天一阁,取开间六、层数二。则依据《易·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思想确定设计原则。至于北京城市规划,天坛布局与个体设计其应用数理象征主义手法更是达到极高成就。可以说从总体到细部,从建筑型制到构造作法,莫不表现出一种具有深刻寓意的数理关系,从而成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古典模数理论。“美在和谐,美在规律”,中国建筑艺术精神理性的浪漫和律动中和美的要义也就蕴含在这里。第四,独特的礼制建筑是中国建筑博大精深文化哲理的最集中体现。如明堂、辟雍、坛庙、宗祠等等,其源起悠远。这种建筑型制具有极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纪念性,集中反映了宗法礼仪、意识形态、哲理观念,不但在使用上包含着重大政治社会内容,而且要求有更高的艺术形式加以表达。没有这样的礼制建筑,甚至“国不将国,君不将君”。因此,这类建筑的哲理精神显得更为鲜明和突出。它不仅把社会伦理人生哲学作为设计主题,而且更将其上升到把宇宙时空的自然哲学观作为重大的设计主题,同时还使这二者相互结合达到极为神圣、至高无上的境界,在地位等级上超越其它任何建筑类型,有的甚至高于帝王的宫殿。使这种建筑类型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建筑,这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观。这类礼制建筑,每一种型制都具有特殊的含义,在传统哲学之母阴阳哲学观指导之下,充分应用象征主义数理设计的方法,创造尽善尽美的艺术形式,追求群体空间有机统一的整体境界,达到社会教化熏陶的目的。这种设计意念,经历代匠师千锤百炼,在设计手法、构图原理、造型模式、艺术表现上,日臻成熟规范,充满了既理性又浪漫的艺术精神,展现了中华东方文化的无比智慧和独创性风采,同时也展现了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三千年前周代《礼记》载明堂型制:“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行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象紫宫,南出明堂象太微,西出总章象玉潢,北出玄堂象营室,东出青阳象天市。”这种喻义天象的艺术构思在世界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三千年前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就已有左置太庙,右置社稷坛的制度,“左祖右社”的建筑型制,更是作为立国之标志,天下之象征。还有京城四周的日坛、月坛等五坛制度,以及遍及神州的五岳五镇四渎建筑,都是天下不可复二的特殊礼制建筑。在这方面,北京的天坛建筑群尤其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天坛以“天”为主题,充分表达中国人的“天圆地方”古典自然哲学观,其数理构图比例、群体组合等方面手法和技巧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祈年殿作为“时间的建筑”,环丘台作为“空间的建筑”,整个天坛就是一座反映东方宇宙时空观的哲学建筑。这种大手笔使这座建筑成为唯一的天下独步之作,被中外识者赞誉为“完美无暇”的古典建筑精品。 赞 (0) 相关推荐 “挺大的人,何必说小姑娘似的话” 史铁生<我与地坛>在景物描绘.精神臆想.隐喻表达背后,升华出一种超越现世苦难的终极情怀,受到读者欢迎.图为史铁生在地坛与师友交谈. 资料图片 自1921年6月<晨报>副刊发表周 ...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文化意蕴丰富,山静水...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文化意蕴丰富,山静水动,山高水长,中国古代先贤们从中悟见朴素而深邃的哲理,并以各自的笔墨语言,赋予这些自然景物以独特的意义.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天人合一'的观念,因而中国儒家典籍中有 ... 变异学系列 || 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审美病态倾向探析 本文原载<中外文化与文论>2014年第2期 已获作者和刊物授权,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张熹,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艺术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文艺理论专家曹顺庆先生与傅 ... 樊萍工笔花鸟画赏析丨邵大箴:樊萍的工笔花鸟画是古今意蕴的谐和 文/邵大箴(著名艺术理论评论家) 樊萍的工笔花鸟画是对传统工笔文化的继承,这种继承是内在直视本民族文化的自觉选择,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所在. <三角梅工笔四条屏> 樊萍 136×34CM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意蕴特色之三:“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 在这里,读懂中国民族建筑 民族建筑"大家"谈栏目 编者按: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一):传统建筑概说 第232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二):传统建筑概说(屋顶、斗拱与梁架) 第233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三):传统建筑概说(台基、彩绘与门窗) 第234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四):传统建筑概说(藻井天花、牌坊照壁、鸱吻门狮) 第236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五):先秦秦汉建筑文化(1) 第238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部位,被称为"美丽的冠冕".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的形态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兼容并蓄,表现出多元化的面貌.线条优美.装饰繁缛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六):先秦秦汉建筑文化(2) 第242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七):魏晋南北朝建筑文化(1) 第245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