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读英国杰弗里.韦斯特的《规模》
这本书厚度484页,又是物理学、数学的结合体,如若不是因为郑州书友会的共读,我看自己很难看完这本书。
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挑战成功,现在再看日常的薄一些的书,无形之中有了一种优越感。
该书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窗。
一、让文科生来重新认识物理和数学
以前只知道数学对人生活的重要性,对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不是很理解,连续看了两本相关的书籍,才发现物理在人类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怪不得有人说学物理的人生活中很牛掰,因为他觉得自己什么基础的原理都懂。
物理是研究人类生命中最基础的规律和方法的理论,他通过定量测算和测试、系统性分析和数据验证,或者数学建模,来研究最基础最根本的原理及理论研究。而其中数学与其密不可分。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线性的概念
一个东西的增长伴随着另一个东西的增长而增长变化,这就是线性变化。
公式为:Y=k*X
如果K=1,就是线性增长;如果K小于1,就是亚线性增长;如果K大于1,就是超线性增长。
2.代谢率
代谢率是生物学的基本速率,生物界代谢率随体重的约3/4次幂发生变化。
3.自相似和分形
事物的每一个部分单独看和整体的样子是相似的,不断分割下去仍然如此,比如西蓝花的形状,一朵西蓝花和西蓝花的一部分,单独看是相似的构成,这就是自相似或分形。
关于分形的一个阐释:
通过对海岸线不同测量出来不同结果的质疑,科学家发现用不同精度的测量工具,量出来的海岸线差异很大,英国的理查森针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精度越高,量出来的海岸线越长,经过对比,发现数据自相似性和分形维数,用对数的方式显示后,斜率越大,曲线的褶皱越多,斜率越小越接近平坦,越大,褶皱越多。
这一理论再深入的研究,人们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山脉、脑电图、心电图等,科学的发展无止境,一个小小的发现看似和人类关系没那么大,但是如果总结出一条规律被应用于其他领域,成果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对人类及其有益。所以,真不能小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
二、人类的寿命最长不过125岁
人类是否能够永生?该书的作者给出了科学研究的结果。
人类最终会停止生长?而最长的寿命不会超过125岁。
人类的生长是呈亚线性开展的,这是因为组成人体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生长,新陈代谢的能量被按比例分配于现有的细胞维护和新细胞的生长,能量被用于生成新组织的速度只是代谢率和维护现有细胞所需的能量消耗速度之间的差值而已。
后者与现有的细胞数成正比,因此与生物重量呈线性增长关系,而代谢率呈3/4次幂增长。所以用于维持细胞所需的能量比新陈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增长得更快,这迫使可用于生长的能量系统第减少并最终为零,从而导致生长停止。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吧。
三、城市是个永久的存在
城市由两种元素组成:它们的物理基础设施——表现为建筑物、道路等,以及它们的社会经济动力学——表现为思想、创新、财富创造和社会资本等。二者都是网络系统,它们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和互相依赖,因此相应的亚线性规模法则和超线性规模法则互为补充。随着城市规模的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城市实际上呈超指数级增长。
城市动力学:城市规模每增长一倍,只需要增加85%的物质基础设施。所以城市越大,人口虽然越多,但是资源相对来说更节约。城市自身的发展动力成为他不会灭亡的机制。
另外,我们生活在指数级速度不断扩张的宇宙中。全球人口从5亿到10亿用了300年时间,而倍增到20亿用了120年,再倍增至40亿仅用了45年时间。
对指数级增长很形象的一个实验:抗生素的细菌,1个细菌每分钟都会分裂为2个细菌,再一分钟裂变为4个,然后是8个、16个,指数级增长,假设从早上8点启动这一增长过程,到中午12点之前充满容器,容器会在8点至12点之间的哪个时间被充满?答案是12点前的一分钟。11:50容器只填满了0.1%,看起来空空如也,因此,只是在最后几分钟,容器内才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所以,指数级增长的影响,起初我们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当我们能感觉到的时候,也许很多都来不及了。
另外一个有趣的研究——邓巴数字: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连接数量近似于6。邓巴提出,每个人与其联系最亲密的人只有5个,包括家人,下一层级里有15人,称为亲密朋友,再一层级50人,或许是同事、邻居、不经常见面的亲戚等,最后一层是150人,是你认识的人。而这一理论对于个人的处事、团队的管理幅度、军队的治理同样有效。
四、百年大企业是个实现概率极低的目标
公司传统机制:交易成本、组织架构和市场竞争。
美国有近3000万家独立运营的企业,其中4000家上市公司构成了美国经济活动的主体。自1950年美国公开上市以来,在50年内死亡公司几乎占到100%,其中45%被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大约为10.5年,这意味着,无论在何时上市,都会有一半的公司在10.5年时间内消失。存在百年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欧洲,并且多数是家族式小企业,比如日本一家经营温泉的小旅馆,不求扩大,只求安稳。
五、颠覆式创新是改变走向衰败的唯一路径
城市规模法则揭示出,城市可测算的指标中有80%-90%仅需知道人口规模便可确定,剩余的10%-20%则是它们个性和独特性的表现。
城市的人们自由发展,政府只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便会永续发展下去,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从中得到某些启发?颠覆式的创新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长久的发展?比如美国的3M公司,中国的海尔的变革、日本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经营,是否有与城市发展的相似之处?我们期待着人类用智慧打造企业发展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