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飞雪,再寻强震中幸存的姑娘
(本文图片系亲妈学堂团队拍摄整理)
一别经年,又到玉树
我们的团队在2017年6月来到了青海玉树进行拍摄,这一次是为了回访一位我们一直牵挂的姑娘。早在2001年到2017年的十六年间,幸福工程首席摄影师——于全兴教授就曾三次来到青海看望她们一家。
他说,冬季实在是一个不适合去高原的季节,凛冽的风和厚厚的积雪是上高原的巨大阻碍,而高原反应和缺氧带来的头痛欲裂更是耽搁行程。就这样,我们把上高原的日子定在了六月份——这个相对友好的季节。
我们此行的拍摄对象巴青才仁住在交通不是很便利的玉树隆宝镇杂年村,路途遥远、氧气稀薄,刚下飞机,团队第二摄影师就开始有了高原反应。不敢走得太快,怕团队里其他人身体吃不消,这才给了我们细细品味沿途风光的机会。
虽说是相对友好的季节,但到了这里后,我们才发现,青海的六月与天津的六月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既有夏日的冰雹也有冬天的雪,让我们见识到了六月飞雪不是传说!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牦牛,都是玉树的景观之一。玉树是青海地势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而超过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两千多座,当中著名的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拥有群山绵延、终年雪冠之奇景。更奇特的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就分别发源于这两座山脉,同时国际河流澜沧江也源出玉树,所以这里也是所谓的“三江源”。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去三江源景区,但来不及遗憾,接下来的行程早已使得我们内心动荡不安。不知道是不是在我们到来之前下了雪,公路两旁的雪还未融化,在寒冷中,我们继续小心翼翼地一路前行。
我们到达了当天的目的地,位于结古镇的当代山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结古镇的全景。远远望去,一座崭新的玉树建立之上。
前进路上的小插曲
6月的天,孩子的脸。我们还没待多长时间,突然就下起了雨加冰雹,真是让人措手不及。考虑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我们只得暂停修整。
在等冰雹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碰到了一群同样是来参观的小学生。冰雹下的越来越大,他们的车还没有来,于是我们提议让孩子们来车里挤挤,最起码不用被雨淋,被冰雹打。
向第一个小朋友提议时,他看了一眼我们,并没有自己独自上来,而是跑到老师跟前说我们的车可以让同学们躲雨。征求了老师同意后,老师带着别的同学一起来躲冰雹,等所有孩子上车后,老师不想压缩孩子们的空间,于是一直站在车外。
举手之劳的帮助,老师和小朋友们却不断向我们说着谢谢。一位为孩子们着想的老师,一群善良的孩子们,再加上我们这几个高原的“老朋友”,这个小插曲让冰冷的天气温暖了起来。
家园重建背后,是坚韧和奋进
冰雹停了雨又接踵而至,不能再等了,我们急切地想见到当年那个让于教授流泪的小姑娘。检查了车辆、设备、团队成员的状况,我们冒雨向下一站出发,到达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我们这些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地震过后满目疮痍的人,内心真正地不平静起来。
对于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来说,提到玉树,第一反应就是2010年4月的那场地震。那场巨大的震灾,给玉树带来的是彻头彻尾的灾难与毁坏。这是在纪念馆我们看到的地震时坍塌的民居。很难想象,这就是我们刚刚在观景台看到的那个生机勃勃的结古镇旧址。
天灾带给人们的打击不只是财产的损失,更多是内心的摧毁。亲眼看到家园的坍塌、亲人的逝去,经历过地震的人内心有多少伤痛,是我们这些外人无从所知的。但所幸的是,玉树人民没有被灾难打倒,就像这块玉树地震纪念碑上所镌刻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在经过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救助以及自救以后,玉树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天灾人祸是我们不可预料,无法避免的,可是只要对生活有信心、对未来有憧憬,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玉树人民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近“乡”情怯,距离巴青才仁越来越近,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经历了少年到成年,经历了玉树地震,如今她和她的家人怎么样了?
明天,我们将走进巴青才仁的生活和家庭,请大家持续关注!
今天,就和您聊到这儿,我们下期再见!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