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诗词之美,几点妙笔,点缀无尽的人物命运,悲欢离合

在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的大清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曹雪芹的文人在北京西郊的破落祖宅中,创作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

当翻阅这部洋洋洒洒近百万字的古典小说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或许是那个最后的封建王朝给予后世人最好的馈赠。

红楼女子

古典小说区别于现代小说的显著之处就在于其中大量诗词的使用,而《红楼梦》正是诗词运用的翘楚之作,通过130多首诗词(包括诗歌、词曲、对联、歌谣等)的创作,曹雪芹将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完整地勾勒出来,同时,暗含人物最终命运的伏笔,其笔法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诗词里的贾宝玉

'红楼'者,富家女子居住之所。由此可见,作者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女子身上,但作者另辟蹊径,通过贾宝玉这样一个男子而带出了红楼中所有女子的性格与命运。

贾宝玉由玉变石,所反映的正是他心路历程的变化,在与女子的生活与交往之中,贾宝玉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篇之时,所有人都对贾宝玉充满了敌意,王夫人说他是'祸胎。'贾政说他是'酒色之徒。'

直到第三回,一个更为真实的贾宝玉开始呈现于读者面前。

这一回目中,贾宝玉遇到了让他流露真情的女子,林黛玉。当下,他吟咏了一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在如此的对自己的嘲讽中,贾宝玉完成了对自己性格的展现,他是随性的,他是诗意的,他是与那个门规森严的家族格格不入的。

在这个夫为妻纲,男权至上的时代,贾宝玉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种狂悖之语,他虽为男儿身,却更欣赏女子,他开始脱离于所处时代,开始成为这个家族中的逆流。

贾宝玉影视形象

第37回中,薛宝钗精准地评价贾宝玉是一个'富贵闲人'。一个家族的富少爷,身负家族兴衰的重任,不想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却一心只想做一个闲人,如此的心性,是如何地与时代相对。

在78回以后,贾宝玉反抗时代的性格已经彻底形成,晴雯之死让贾宝玉在心中无比的同情女子,他愈加厌恶起这个时代,在《芙蓉诔》中,贾宝玉通过诗词塑造了一个他心里最美好的女子形象:

'亿女囊生之昔,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诗词里的红楼女子

相较于宝玉的反抗似的诗词描写,《红楼梦》中女子们的诗词则含蓄了很多,作者在诗词中处处留以伏笔,并暗含人物的最终命运,将红楼女子的个性描摹得恰到好处,当人物的最终命运揭晓之时,又会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 红颜薄命林黛玉

众所周知,林黛玉身体很弱而多愁善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她时特意从细微的眉眼、形体之处着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林黛玉是如何娇弱的: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林黛玉影视形象

当进入大观园生活以后,林黛玉心情忧郁,寄人篱下的她,处处小心谨慎,生怕有半点闪失,因此,她才在《咏白海棠》中写道: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如此一首低沉的诗,已经让林黛玉内心的仇怨跃然纸上,无需多言。

'黛玉葬花'是作者对于人物性格描写的高峰,其中不仅仅体现出林黛玉的性格,更隐喻了林黛玉的最终命运。

在《葬花吟》中,林黛玉吟唱: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似,林黛玉悲吟自己命运不公,感慨自己生活不顺。但纷纷飘落的花瓣却已经将她日后的命运隐隐地呈现在了观者的眼前。

'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的高洁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出淤泥而不染'之人,大多被世界所抛弃,黛玉就是如此,她的坚持已经注定她最终命运的悲剧。终究是红颜薄命,'一朝春尽红颜老。'

黛玉葬花

  • 无处栖身史湘云

她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女子,登场之时,作者写道: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由此可见,她虽然生活于富家之中,却不幸父母早亡,无法获得应有的富贵生活,在贾府之中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史湘云的生活并不快乐。

如此的境遇让史湘云成为一个最不像富家女子的富家女子,她性格豪爽,喜好玩乐,不似黛玉一般沉闷,也因此,她成为了宝玉最好的玩伴,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是她与宝玉一种特殊感情的暗喻,尽管她与宝玉有着无法诉说的情感,但思想上的难以沟通,让史湘云在贾府之中终究难以安身

  • 深藏于'雪'薛宝钗

贤良淑德,可称作是封建社会女子之典范,翻遍《红楼梦》,我们似乎找不到有任何一个人对宝钗有过不好的评价,但如此完美之人,如此符合封建道德之人最终结果又会如何呢?

终归是'金钗雪里藏',她苦心劝宝玉要读书,要考取功名;劝黛玉要遵守女德,不要无病呻吟,最终之结果却是被宝玉冷落乃至厌恶,深藏于'雪'中。

薛宝钗影视形象

诗词里的林黛玉与薛宝钗之比

《红楼梦》是一部对女性极尽赞美的文学作品,作者用女性表达了对封建时代的不满,作者想用女子与女子之间的对比,为读者真正塑造出一个思想的世界。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作者将她们放在了一起,并做出了形象的比较。

第37回中,二人都写了一首《咏白海棠》,虽然写的事物是一样的,却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观感,如此描写让读者骤然明白,原来她们是如此的天差地别。

薛宝钗写道:'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她的关注点在形,在于海棠花的姿态。这说明,她是一个缺乏个性的人,她愿意为他人而去改变自己的想法,直白地说,她是一个符合古代'夫为妻纲'道德标准的人,一个贤良淑德的封建女子形象。

林黛玉则写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她的关注点在骨,在于海棠花的美感,林黛玉娇弱的身体中蕴含着一种强大的抗争力,她不会为别人而去改变自己,她敢于为自己心中所想去默默地抗争。

作者用一种十分巧妙的写法,使看客不由自主地把林黛玉与薛宝钗进行对比: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率性而为,孤傲无比;薛宝钗家庭和睦,端庄美丽,恪守女德而又颇具心机,而她们的最终命运又都与主人公贾宝玉连在了一起。

薛宝钗嫁给了宝玉,却难得宝玉心中真情,宝玉整日魂牵梦绕于黛玉,而黛玉在伤心欲绝之中,早早夭亡。正所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梦'者,不实之意。那么《红楼梦》里所描写的一切是否真的只是一场梦呢?

应该说,大观园里发生的故事是假的,但其背后的感情却是真的,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如此荒唐的背后隐喻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红楼一梦,万千悲喜

结语:

不过百万字的《红楼梦》,却有着一百三十多首诗词,这些诗词虽然服务于作品,但其自身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果脱离了诗词,《红楼梦》将会黯然失色,众多的人物性格将无法展开,更无从谈起当今盛行的红学研究。

《红楼梦》,读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还有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人们的诗词之美。

参考资料:《红楼梦诗词全集》《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塑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