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之孙回忆欧阳中石

追往

欧阳中石老师于本月5日凌晨在京逝世,得知消息后,马连良之孙马龙前往灵堂吊唁。欧阳老师的遗体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穿着笔挺的深色中山装,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面部丰满白皙,没有一丝的痛苦,就像他平常一样,那么的安详宁静。“自老师患病之后,我有五六年没有见到他了,一时情难自抑,泪如泉涌,感慨万千。”马龙写下此文,追忆他所认识的老师欧阳中石。

三代之交

回想起和老师的交往,不觉已有四十余年。我们马家与欧阳老师有多年交往的情义,可以说是三代人的交情。我知道欧阳老师的名字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左右,当时我父亲认为我哥哥的字写得不错,提出让他去跟欧阳老师学习书法。我父亲和我哥哥的字写得都非常好,我一直望尘莫及。父亲的艺术鉴赏能力我是十分佩服的,他介绍的这位老师一定错不了。于是哥哥开始去欧阳老师家学习,回来后按老师的要求在旧报纸上练习大字。我以为怎么也得让他临《九成宫》,没想到是从“一”练起。年少的我当时还琢磨,这“一”有什么好练的,学校书法课也没这么简单。等到学写“大”字时,我这个书法门外汉也不由一愣,就这么三笔,人家老师写得就是好看且与众不同,心想这位欧阳老师长什么样呀?挺神的。

不久之后,我终于在家里见到了欧阳老师。那时他五十开外,个子不高,头发已经花白了不少(那时候的人一过五十就不显年轻了),皮肤白皙,穿着白色夏威夷短袖衬衫,一派风度翩翩的学者风范。家里我奶奶、我父母和我们兄弟,都称呼他“老师”。老师是典型的谦谦君子,说话时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对待我们小孩也总是把你放在与他对等的位置交谈,让我感到他十足的亲和力,不像有些大人总是敷衍孩子。这时我才知道,以前老师一直在通县的中学上班,最近刚刚调入我们家对门的171中学。由于离得很近,奶奶总是欢迎老师不忙时过来坐坐。

我奶奶对老师格外信任,除了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基于多重的社会关系。奶奶当年和爷爷马连良结婚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家里请了爷爷的好朋友吴玉如先生做家庭教师,学习古文。吴先生在中国文学和书法方面是泰斗级的大家,欧阳老师跟随他学习书法,是他的得意门生。另外,我奶奶也常常与老师谈起奚啸伯先生,欧阳老师是奚先生的弟子。1956年,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业界共同推选梅兰芳为主任委员,马连良为第一副主任委员。因为梅先生太忙,联合会的工作基本上是我爷爷主持,奚啸伯和李万春两位先生实际操作会里的工作。奚先生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爷爷对他印象特别好。

记得欧阳老师来171中学后,校长问老师可以教什么课程?老师答:“您需要我教什么就教什么。”这种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地理、历史等文理课程“通吃”的中学老师,我真是头一次听说,简直惊为天人。奶奶总是说,欧阳老师在中学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了。

我上高中之后,有一阵对作文课特没兴趣,我知道自己迟早会去学文科,但作文不行还谈什么文科生呀?父母知道我的苦恼后让我去南小街欧阳老师家里,请老师给我辅导一下作文。这时老师大概已经调入“师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了,但周末还是有不少人上门求教。我不好意思打扰他休息,就随哥哥一起去看望他,想着如有空就请教一下。

老师对我一直很关心,当时学校正在让我们学写抒情散文,可我对此没兴趣。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没兴趣?我说这种文体好像有点矫揉造作,没什么感觉还要抒情,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老师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写,只是说无病呻吟肯定写不好,没感觉就别写了。不过他说:“你对‘形散而神不散’要有透彻的理解。就是围绕着要说的主题,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通过主题联系起来,使这些素材互为印证,把道理讲通就好了。有感觉就抒情,没有就说事。平时多看些杂志之类的书籍,才能将素材信手拈来。抓住了这些,别说散文,就是以后写论证方面的文章,也是如法炮制。”老师只是告诉了我一个方法,并没有说太多。我按照他指点的路子,请他看了两次作文,他说行了,照方抓药。

到了1984年夏天,我大一放暑假,去看望老师,他才知道我上了“外经贸”。他依然对我的学业和生活十分关心,可能是以为我会学纯文科,没想到我学了经济,对我的选择有些好奇。他对我学的海关管理专业特别感兴趣,让我介绍了半天,连说:“很有意思,多接触一些新的领域是好事。”他接着问我暑假有什么计划,我说:“过两天想和一个老同学去曲阜和泰山旅游。”老师又问:“当地认识人吗?去了怎么住宿?”我说:“不认识人,就找旅馆吧。”老师觉得我有点莽撞,忙说:“人生地不熟的,这怎么行呀?”当年的确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本打算到了山东只能瞎撞了,逮哪儿住哪儿呗。老师说着拿起纸笔,一挥而就写了两封信。“到了济南先去京剧团,找我徒弟;到了泰安,找我的老朋友。你好好玩,其他的就甭管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老师这两封信起了极大的作用,让我们得到了热情的招待,同时也让第一次外出的我们心里感觉很踏实。虽然身在异乡,也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到今天我的老同学还说,这两封信咱应该留着。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内,”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高校巡展的现场。和冠欣摄

“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此后的近二十年间,我们经常在一些与京剧相关的活动上见面,但密切接触还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年我写了本爷爷的传记《我的祖父马连良》,临出版之前,出版社建议请几位名家在书上写几句对马先生的评论放在封底。我个人比较喜欢以前老派的书籍形式,在正文之前请有关的名家写几个字,既是对书中人物的概括和褒扬,又能同时展示名家的书法。如此一来,这位名家非欧阳老师莫属了。

我把我的想法和出版社的意见都告诉了老师,他想了想说:“这事我来办,你过两天听我电话。”老师对我写爷爷传记一事很高兴,他对我说:“你知道吗?你这活儿本来应该是我的。”我还真不知道原委。

老师说,在1980年的时候,一天奶奶请他来家里,对他说,能不能她来口述,请老师记录,把爷爷的有关艺术人生做一个总结和整理,将来怎么弄再说。老师说:“你奶奶十分信任我,我也特别愿意为马先生做这事。”他一口应下,说:“马上放暑假了,我也利用这段时间准备一下,等一开学,就开始这项工作。”没想到,奶奶于当年10月20日突然去世,这个工作也只好作罢。欧阳老师不无感慨地对我说:“这事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今天你能把它完成,我太高兴了。”

过了几天,老师说写好了,让我去拿。一幅潇洒灵动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

一派开宗巨擘,

入时引领风流,

高擎大纛作龙头,

众望同归泰斗。

老师说:“这幅字就送你,放在书的前边。后面封底的话这样写:在马连良先生之前,他这种风格的艺术只见端倪,却没有开出花朵,而在他这里却看出了花。马先生的艺术不是跟得上时代,而是开创了一个时代。”

老师在京剧表演上虽然艺宗奚派,但他对马派艺术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写了许多有关马派艺术的文章,如《马连良先生的眼神》《谈马派清官册》《把不利条件化为成功动力》等等。他的这些高屋建瓴的观点,都汇集在《马连良先生给后人的启示》一文中,其中一些观点又经过他严谨地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

马先生的艺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自有他的来路,自有他的师承;然而他所展示出来的舞台艺术和他所宗法的,他所吸取的,却有了鲜明的区别。他把他所学来的东西,吸取来的东西,融合起来,融合在他的艺术思想之中,构成了一个新的体系,妙造自然,毫无痕迹地形成了一套崭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说时新,是因为前所未有。那么,马先生是跟的谁呢?应该说他没的可跟。在“新”字上,不是马先生去跟上谁,而是人家在跟上马先生的问题了。所以说,在艺术面貌上马先生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我最后一次请老师写字是在2014年初,那时候成立了“马连良艺术研究会”不久,我请老师给研究会题写会名。老师写好后拿起来让我看,问:“你满意吗?”他一个八十多岁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竟然问我满意与否,我感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拿过字来欣赏了一会儿,当时老师的一位弟子在身边,他和我不熟,按照通常的惯例,以为我要拿着老师的书法作品和他合影,就说:“要照相吗?没问题。”我和老师都会心地一笑,彼此都认为这俗礼就免了吧。我于是说了一句:“老师,这么多年了,咱们爷俩就没好好照过相,字儿甭拿了,照个相是真的。”老师高兴地说:“好,好,多拍两张。”于是,在老师的书房里,正儿八经地和老师合了个影。老师又说:“你满意就好,但是过两天再来拿。”想不到,过了几天之后,老师找人把这幅字装裱并配上了镜框,送给了我。我知道,这是老师对爷爷的敬重和对马派艺术的关爱,也是对我工作的最大支持。没过多久,老师就病了,这幅字成了老师留给我最后的纪念。

主打菜就是炒豆芽

由于老师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他晚年的生活显得格外忙碌。后来实在太忙了,学校派来两位研究生协助老师工作并安排老师的会客时间。社会上有些人知道老师家庭地址,尽管不认识,也拿着礼物前来拜访,只好由这两位学生负责挡驾了。难得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和老师多聊两句。一次,我问:“潘家园有不少假冒您名字的赝品,您知道吧?”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他们也得吃饭,算了吧。”

老师名重一时,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朴实无华生活作风,夏天总是白色短袖衬衫,冬天中山装,一向干干净净的。对于其他的物质生活,基本上没有要求。全国政协每年春节之前都举办一场京剧界和书画界的招待会,我陪着我大伯父马崇仁去过几次。老师和我大伯父是同一届的政协委员,两个人关系特好,每年总是在政协会上碰面。每次到吃饭的时候,我基本上见不到老师的身影。后来他跟我说:“这些好吃的我都吃不了,大夫不让吃,我必须回家吃饭。”老师和师母对医生的嘱咐言听计从,据说饭桌上的主打菜就是炒豆芽。他们的女儿欧阳启名大姐开玩笑地对我说:“千万别在这儿吃饭,真吃不了。”但老师身体却保持得非常好,八十多岁时也不太显老,和年轻时的样子差不多。

90年代,与马崇仁在政协。

他的书房不太大,左右两边各一溜儿书柜,装满了各种典章书籍。前后两张桌子,后边的桌子用于写字,周围都是各式纸张。唯一有点奇怪的是屋角上戳着一个神舟六号的模型。后来才知道,老师的书法随“神六”上了太空。他永远坐在书房一进门的位置,身前有一张普通的书桌,桌子左边是几张不大的方凳,是客人坐的地方。我有一次去拜年,问他:“昨天中央领导来看您了?”老师笑着说:“对,就坐你这儿,我这儿就这条件,领导也不介意。”

2014年3月著名书法家、学者欧阳中石在家中。  和冠欣摄

其实他本可以过得更好,但他总说:“首师大对我挺好,别给人家找事了,都不容易呀。”有时老师那里临时来了客人,我就去里间屋和师母聊天。从师母那里我才知道,老师是北大逻辑系毕业的,他本来想从中学回北大教书。这时首师大慧眼识才,很快把老师引进到他们这里,让老师有关书法高等教育的宏图大志得以逐渐实现,老师很感激首师大的领导。后来北大有聘请老师的意向,没想到老师表示感谢,但决定自己依然留在首师大,哪儿也不去。

老师是山东人,可能是在京多年,又有深厚的京剧造诣,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点儿山东口音都没有。有时一高兴起来,他的表演天赋立马焕发起来,特喜欢学别人说话的样子。他和季羡林先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模仿起季老来惟妙惟肖,特别是那口地道的山东话。

另外,他学吴小如先生也是一绝。有一段时期,吴先生对老师晚年的书法有异议,以他那心直口快的性格,不管当着谁,都直言不讳。一天,我从吴先生那儿出来去老师家。老师知道后问我:“怎么样,我那师哥说我没有?”我哪里敢当这传话筒啊,只得笑而不答。老师丝毫也不介意,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我这师哥呀,我太了解了,他不批评就不像他了。”老师用京剧界的常用语特高兴地对我说:“我给你讲一哏。前些日子你吴伯伯给我来电话,说身体不舒服,让我给他介绍大夫看看病,我请医院的专家给他看。他和大夫聊起了书法,他明知道这大夫是我朋友,喜欢我的字,还是当着大夫的面批评了我。后来大夫问我,这是您亲师哥吗?哈哈哈哈……”

对待批评,对待朋友,以及做人之道,老师留给我很多东西及思考。这件事每当我想起来,就想笑,老师爽朗的笑声仿佛依旧在我耳边回响,我多希望他能再讲一个哏。

(0)

相关推荐

  • 田英章评启功、欧阳中石#书法

    (2009年<国艺书画馆>网友"打尽天下不平"问:田老师:"在我们看来,启功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的字一般,特别是启功先生的牌匾随处可见,但说真心话并不好看,是我 ...

  • 崇德力行——深切怀念欧阳中石先生

    文/ 张忠义 发表于2020年12月<文物天地> 2020年11月,我因腰部扭伤卧床,5日早上,忽闻中石先生辞世,顿时百感交集,与先生近四十年的交往一起涌现眼前,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记得中 ...

  • 欧阳中石的京剧情缘

    一个书法家学戏的故事:不负嘱托 两位艺术家的旷世情怀:艺无止境 欧阳中石的京剧情缘 文/梁圣军 欧阳中石从小喜欢京剧,对奚派唱腔独有偏爱.母亲给他请先生教唱,她也跟着学戏.1937年4月4日旧时儿童节 ...

  • 欧阳中石:“我不是大师,我比大师还多‘两点’”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有温度更有态度文 / 北洋君 2020年11月5日,欧阳中石先生仙逝. 今天上午9时,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来源:最泰安全媒体 当欧阳中石先生的灵柩被抬上灵车, ...

  • 薛国喜:记欧阳中石为张颔的两次题词

    记欧阳中石先生为张颔先生的两次题词 薛国喜 晚秋已尽,冬天已至,天渐渐冷了起来.冬天里,我愿意靠近温暖的事,好让自己安然地度过这一季.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有时会不由地回想起好多往事,怀念曾经 ...

  • 马连良之孙忆欧阳中石:听说有人冒其名卖赝品,他这么回应

    原标题:我所认识的欧阳中石老师 欧阳中石老师于本月5日凌晨在京逝世,得知消息后,我前往灵堂吊唁.欧阳老师的遗体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穿着笔挺的深色中山装,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面部丰满白皙,没有一丝的痛苦 ...

  • 夜读 | 花开时节怀周公——马连良之孙深情追忆周总理

    近日翻看手机微信朋友圈,看见老同学黄薇转发了几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黄同学曾在影视作品中扮演邓颖超,她对周总理夫妇的感情很深.周恩来总理的生日是3月5日,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23周年.从她转发的链接中得知 ...

  • 末代太监孙耀庭回忆宫中:跪着伺候主子,娘娘洗澡不避讳“男人”

    前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奢华生活里是数不尽的宝藏,人们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享受着常人没经历过的待遇.于是紫禁城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目标,皇宫更是每个人都以为的仙境. ▲紫 ...

  • 散文《回忆我的父亲母亲》孙述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这些日子,我经常回忆起我的母亲和父亲. 母亲和父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当我长成一个少年 ...

  • 回忆我的老师马连良先生(王金璐)

        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尊敬的老师马连良先生已经故去三十五年了.目前,在文艺界即将隆重纪念他百岁诞辰的日子里,我心情格外激动.七十年深厚的师生情谊和与老师相处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又都浮现到了我 ...

  • 孙慎义||回忆南高七一水库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考场作文|留在照片上的回忆(孙悠然/崔慧琴)

    大家好!我是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初一(15)班的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孙悠然.我是一个性格沉稳,爱好广泛的男孩子.平时喜欢运动,书法,阅读,旅游.我喜欢去不同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品尝各地让人垂涎欲 ...

  • 【诗歌】 风儿啊 你轻轻地吹/童年的回忆 /懵懂时光 河北 孙志英

    孙志英|人生咏叹调  (诗三首) 1. 童年的回忆 爸爸 其实您是 这世上最疼我的人 小时候 您真的没少夸我   可以说 在您的夸奖下 我努力地 成了您说的样子 我努力的进步着 并且 让自己 变得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