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讲义》第二讲 声调(下)

《诗词格律讲义》.第二讲 声调(下)主讲人: 林志雄四、古代汉语的四声(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为去声。(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入声在方言中仍有保留,现代普通话中已消失,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式大体为: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载有《分四声法》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的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一字两读举例]: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思。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  入声,形容词,频繁。教:去声,名词,教育;平声,动词,使,让。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禁:去声,名词,禁令;平声,动词,经得起。杀:入声,及物动词,杀;去声,不及物动词,衰落。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如:望、叹、看。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附:古汉语四声发音练习材料平上去入 平水韵略  天子圣哲 天底富足  无比快乐  无可辩驳  修养道德团体派别 高等教育  艰苦创业 申请注册  终审判决  花草树木  千百万亿五、入声字辨认入声字的辨认在研究旧体诗词时是一个经常碰到的重要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成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成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解决办法大体有如下几种方式:1、查字典或韵书。但太笨,而且较慢。2、利用偏旁部首类推。此法带有一定的猜测性,有时还不准确。如,已知“白”为入声,则以此为偏旁的大体也是入声字,“柏”、“泊”、“铂”、“拍”、“伯“等。3、音韵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的入声字进行比较和归类,不难发现,一切入声字的韵母都落在单韵母((aoe¡uü)和由其组成的简单结合中。(如 ie、 üe、 ua、 uo 及ai、 ei 和ao、ou等)对于ai、ei和ao、ou,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方言将它们分别归入e、o或ie韵中。最后可列成下表:iuüa(ia)(ua)o(uo)eieüe其中,ia和uo是不能独立成一类的,它们分别和“a”、“o”合为一整体,另外,声母能和ua相拼的只有极少数。于此,剩下的就是只有ie、ue和六个单韵母。进一步检查,又发现ie和ue与一切声母相拼所读成的字全部属于入声字。(少数例外的情况可视其分别划归麻韵或开韵)。这样,真正需要我们讨论的就只有六个单韵母了。问题就归结到了最简单的程度,但这却是最复杂的部分。通过练习,熟记,还是不难掌握的。(欲进一步了解详情,可参阅拙文《关于入声字的辨认问题》).来自:临泉书屋 >《xueshi學诗》

(0)

相关推荐

  • 对联第3讲

    平仄·入声字 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 ...

  • 《诗词格律讲义》第二讲 声调(上)

    <诗词格律讲义> . 第二讲 声调(上) 主讲人: 林志雄 一.什么是声调 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它有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例如:xiān(鲜),xián(咸),xiǎn(显),xiàan( ...

  • 《诗词格律讲义》第四讲 对仗(下)

    2019-03-15                                  <诗词格律讲义> . 第四讲 对仗(下) 主讲人: 林志雄 . 三.诗词对仗的特殊形式 1.隔句对 ...

  • 【诗词课堂】第二讲:声调(上)

    一.什么是声调 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它有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例如:xiān(鲜),xián(咸),xiǎn(显),xiàan(现),四个音节的声.韵都相同,但意义不同,这是因为声调不同所致.声调主要 ...

  • 《诗词格律讲义》第一讲:韵

    主讲人: 林志雄 春华诗社副社长 一.什么是韵 形成诗歌音乐美感由两个要素决定: 一是节奏, 二是韵律. 南齐刘勰在<文心雕龙· 声律>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用现代 ...

  • 《诗词格律讲义》第四讲 对仗(上)

    主讲人: 林志雄. 对仗,也就是对偶.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 ...

  • 《诗词格律讲义》第五讲 词学概要(下)

    主讲人: 林志雄 附:中国古代音乐简介 中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西乐简谱的1.2.3.5.6,又加变宫(相当于简谱7),变徵(相当于4)两个音,共为七个音.另外,还有十二律,律. ...

  • 《诗词格律讲义》第六讲 词的用韵、平仄和对仗

    主讲人: 林志雄 一.词的用韵 1.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词林正韵>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分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这十九部其实是将平水诗韵进行大致的合并. (甲)平上 ...

  • 《诗词格律讲义》第七讲 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上)

    <诗词格律讲义> 第七讲  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上) 主讲人: 林志雄 一.诗词的节奏 诗词中音调节奏较为单纯,多是以两个字音组成一个音节.每句字数为偶数的,全部是每两个字音为一个音节: ...

  • 《诗词格律讲义》第八讲 修辞手段和艺术形式

    . 主讲人: 林志雄 一.修辞手段 1.省略 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诗词的声韵等要求. 省略是有条件的,不能任意省略,如果乱用省略,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意思.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在有平行语的情况 ...